国殇_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6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国殇(第9部):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序 言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什么样的?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刚从大萧条的惊恐和沮丧中走出来的世界很迷茫,也很困惑。对自己将会往何处去,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
明治维新以后,具有“岛民心态”的日本人,正想极力改变自己。他们想让世界明白,大和民族是不可被忽视的。但受到经济危机极大冲击的日本,“醒悟”到如要崛起,必须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必须拓展自己的疆域,必须让自己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个仅相当于中国两个湖北省大,一亿多人口的国家,在不长的时间里,逐渐变成了一个野心膨胀的亚洲经济和军事强国。
什么是岛民心态?是猥琐?狭隘?是用表面上的傲慢掩饰强烈的自卑?实在难以定义。但这个民族的优长是认真。认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认真搞自己的经济改革,认真地觊觎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土和资源,认真地弘扬武士道,认真地、凶残地杀人,认真地为军国主义而疯狂。后来又认真地修改教科书。
毫无疑问,中国很久以来就是他们垂涎的梦想,认为中国是日本将要崛起的最主要的踏板。
但觊觎中国,对日本来说显然是大错特错了。中国这个贫穷、落后却又有着丰富资源的邻国,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庞大了!当时的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口、资源绝大多数都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即使占领了几座大城市,还是远远不能让她屈服的。
再来看看德国。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德国很郁闷。他们永远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法国康边森林那节火车厢中签订投降协定时的羞耻。他们作为战败国很屈辱。大多数德国人都觉得,诞生了众多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的这个曾经是那么辉煌、那么厚重的国家,这一个跟头摔得可能再也爬不起来了。
但这时却有一个疯子站出来大声说:“不!”
这个疯子的名字叫做阿道夫·希特勒。他说,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他们将要统治世界!德国人被他煽动得振奋了。他们觉得自己的确就是最优秀的人种。在这股疯狂的驱使下,纳粹德国很快就扫平了欧洲的众多国家。而且,在收拾了法国之后,希特勒偏偏就选择了在康边受降。还是那片森林,还是那节特意复制的车厢。一向不苟言笑的希特勒接受了法国在投降书上的签字后,竟然忘乎所以地跳了几步华尔兹!
但这并没有使第三帝国几年后避免覆灭的命运。假如他只是满足于征服法国和北欧等国家,而不是利令智昏地去招惹庞大的、领土一望无际的苏联,那第三帝国可能不会在短短几年后就分崩离析,成了一片瓦砾。
在人类历史上,邪恶对正义的征服从来就没有长久过。而且,当他们开始自己的征服时,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失败的结果。
克劳塞维茨说过:“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在发动一场战争之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结束这场战争。”显然,日本和德国是缺乏这样的战略家的。他们太狂妄自大,太丧失理智了!
“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美国那个时候在干什么呢?他们在罗斯福那句“除了恐惧本身,没有什么可恐惧的”话的激励下,已经从萧条中走了出来,而且发展得非常之快。虽然他们也预感到,在欧洲,在亚洲,这几年一定会出大事,但这和美国有什么关系?他们在隔岸观火。自从他们的先辈两百多年前坐着“五月花号”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后,已经建立起了他们自认为是这个星球上最合理、最先进、最人性化的社会制度;还有最先进的工业和农业体系,最高的产值,最欢快的人民和最和谐的国土。谁能把美国奈何?
还有苏联。这个历史悠久,虽然在18世纪曾短时间称霸过欧洲的庞大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仍不被看好。尽管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基础依然薄弱,尤其是经历了那场令人惊悚的“大肃反”之后,军队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他们千方百计地在避免战争,尤其是避免两面受敌的战争。
再来看看咱们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或者应该称之为君主专制的枷锁,并没有因为那场不彻底的辛亥革命而烟消云散。在当时,西方先进的东西对中国来说,仅仅是可供把玩和欣赏的一个器物,而绝不是可以拿来实践的模式。
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崛起的良机。一次是19世纪末由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末到抗战爆发前。当时中国GDP的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但令人扼腕的是,这两次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被日本人给毁了。
许多中国的精英都很清楚,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那个被称为“小”日本的国家,心却一点也不小,中国吃他的亏吃大发了。但面对这种已经是越来越紧迫的威胁,中国又能有何作为呢?经济落后,工业孱弱,社会制度千疮百孔,军事上被动。总而言之,当时中国的处境非常艰难。但是在国家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体中国人还是奋起一搏,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尽管这场血战是那样的严酷和惨烈。
如此贫弱的一个国家,要把这场大战一直坚持到胜利,除了用自己的血肉作为屏障抵挡凶残的外敌,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援。但向那些一贯自视强大、公正的西方列强们求得道义和物资上的援助,就那么轻而易举吗?
什么是外交?外交就是国与国之间为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所展开的对外交往。而这种交往,一定是要以国家的实力作为基础和后盾的。
当时的中国有这些实力吗?说话的腰杆子硬朗吗?中国人的话有人认真倾听吗?有哪个国家真心实意地愿意帮助中国吗?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就是如此,尽管让人伤心,尽管让人屈辱,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让我们把已经泛黄的历史一页页翻开,去重温那足以使我们警醒的过去吧!
一、山雨欲来——密布的烟云
宿仇
日本垂涎神州
要叙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就不能不从中日两国的宿仇说起。
而提到中日两国宿仇的渊源,又不能不从甲午战前的日本间谍入手。这虽然扯远了一点,但却是追根寻源。否则讲述抗日战争期间的对外交往,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溯到三百多年前的1644年。大明王朝亡于“流寇”李自成,被视为外族的满清八旗随即趁隙入关,问鼎中原。不几年,便成为了大中华的主人。
当时,日本和朝鲜的舆论界有一种共识,他们普遍认为,中华大地已经沦陷于夷狄外族之手,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发展、成熟了几千年的大中华,连同她的理念、文化恐怕统统要被草原的游牧民族给湮灭了。
时间又过了两百多年。19世纪 ............

书籍插图:
书籍《国殇_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 插图1
书籍《国殇_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殇_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