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_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1章 软实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历程
第2章 传播——应予深化及扩展的研究方向
第3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
第4章 研究理念
第二卷
第5章 国家与国家力量
第6章 国家发展的意义
第7章 综合国力的意义与构成要素
第8章 软实力的意涵探索
第9章 传播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第10章 如何以战略眼光建构国家软实力
第三卷
第11章 欧洲中心论——西方霸权思维的根源
第12章 非洲中心论——以文明起源为争论的反扑
第13章 亚洲中心论——强调多元与和谐的发展观
第14章 中国的主张——和平崛起与和谐发展
第15章 国家软实力与传播意理
第四卷
第16章 形象与国家形象
第17章 国家形象的意义与层面
第18章 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
第19章 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第五卷
第20章 从信息视角看大众传播媒介
第21章 从经营视角看大众传播媒介
第22章 从专业视角看大众传播媒介
第23章 从互联网看大众传播媒介
第24章 从制度视角看大众传播媒介
第25章 从信息控制看新闻媒介
第26章 从新闻媒介看中国软实力
第六卷
第27章 观光旅游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第28章 观光旅游与国家形象
第29章 观光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30章 成功推动观光旅游产业的要素
第31章 中国推动观光旅游的战略思考
第七卷
第32章 现代会展产业的源起与发展现况
第33章 会展产业的分类与国际规范
第34章 国际会展组织及各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简述
第35章 世界各国会展产业发展简述
第36章 传播与会展产业的发展
第37章 中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对策
第八卷
第38章 文化与创意的定义
第39章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
第40章 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与分类
第41章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九卷
第42章 国家营销与国家软实力
第43章 国家品牌与国家软实力
第44章 国家营销战略与国家软实力
第45章 国家营销战略的思考
第46章 研究限制与后续研究建议
第1章 软实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历程
与大多数的学术概念相同,软实力的概念也是由西方(美国)学者率先提出来的,并且概念的提出与当时的国际时空背景紧密相关。软实力概念提出时,美国朝野正弥漫着浓浓的衰退思潮,并且对中国的崛起抱持着强烈的危机感,因此软实力的论证不但未被重视与应用,反而招致诸多的批评。相对于此,软实力研究在东方却被迅速接受,并且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及国家施政的重要方针。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国际情势的需要之外,更与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哲学和国家主张有关。
2000年,共和党的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Bush)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他以强硬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事务的准则。特别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为了对恐怖袭击展开报复,发动了一连串的“反恐战争”,以军事手段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及铲除“基地组织”的势力。这种强硬的作风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达到了顶点,也使得软实力的概念不但无从发挥,甚至成为被讥讽的对象。例如,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斐尔德(Donald h.Rumsfeld)被问及对于软实力的看法时,就毫不掩饰地回答:“我不懂那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布什政府中负责向中东国家推销美国形象和价值观的副国务卿夏洛特·比尔斯(Charlotte Beers),在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之际宣布辞职。软实力也就几乎成了约瑟夫·奈的个人学说,因此关于软实力的主要论述基本上都是由其本人完成的。结果,软实力的概念虽然早在1990年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就已经被提出,但是直到2001年在《美国霸权的矛盾与未来:为何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不可以独断独行》(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Alone)中才被进一步传播,并且在2004年的《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才被完全展开,成为一个较为严整的学术概念。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软实力概念兴起的转折点。美国虽然赢得了这场战争,并将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送上了绞刑架,但是,这场缺乏“正当性”(Justification)的战争除了让美国的国际声望大受影响之外,更让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增。因此,美国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瑞奇(Newt Gingrich)就批评说:“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歼灭多少敌人,而是增加多少盟邦,这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可惜他们不懂。”约瑟夫·奈则评论说:军事力量(硬实力)固然重要,但是“力量的面貌不限于一端,柔性力量(软实力)也绝非软弱”,但是在硬实力思维下,人们往往和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一样,喜欢“壮马”
也许就是在对硬实力的崇拜下,这期间从传播视角进行的许多研究都依然集中于“媒介”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软实力兴起的今天,仍有新的著作陆续出版。仅在2010年就有艾里克·斯图特(Erin Steuter)的《暗喻与战争:反恐战争中的媒介、宣传和种族主义》(At War with Metaphor:Media,propaganda,and Racism in the War on Terror);安东尼·狄马乔(Anthony R.Dimaggio)的《当媒介走入战争:霸权主张、公共意见和异议的限制》(When Media Goes to War:hegemonic Discourse,public Opinion,and the Limits of Dissent),及菲利浦·赛博(philip Seib)与代纳·珍贝克(Dana M.Janbek)合著的《全球恐怖主义与新媒介:后基地组织时代——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_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 插图1
书籍《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_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_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