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
作者:周雪光 刘世定 折晓叶 主编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161-1041-6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435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导言
第一单元 治理模式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私有财产运用中的组织权与政府介入 ——政府与商会关系的一个案例分析
行政发包制与雇佣制:以清代海关治理为例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 ——读后感点滴
第二单元 政府与资源配置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 ——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
政府财政与公共利益——国家政权建设视角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兼评“国家建设与资源配置”三篇论文
第三单元 政府与社会管理
身份权利及其竞争——制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种机制及其实证检验
制造同意:基层政府如何吸纳民众的抗争
“关系”运作与基层官员晋升
技术治理的运作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L街道一门式电子政务中心为案例的研究
政府与社会管理:新的研究尝试及其问题
导言
未来的历史学家来看待今天的中国,很可能会有如此观察:此时此地的中国社会正长驱直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而强大的国家机器正是驱动这一进程的火车头。这一驱入带有长长的历史尾巴,发动机的轰轰推动力中,也伴随着不谐和、摩擦紧张的杂音,但国家机器的巨大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也正经历着一个意义深远的国家建设过程。这一过程及其发展轨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的位置。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家建设”(state building)特指有关现代国家及其功能形态形成、演变的过程。国家建设这一研究领域始于西方社会科学家对欧洲大陆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化过程中现代国家形态的形成和演变,以及这一过程背后的影响因素的解读。而中国正在经历的国家建设,不论起点还是结构上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欧洲大陆在18世纪至19世纪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由分散、封闭的区域性经济走向统一的国内市场,由分散、微弱的领地权力走向相对集中强大的中央集权。而中国目前国家建设的起点却于上述过程大相径庭,它起始于一个相当成熟完整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历经两千年修补增订的科层体制,一个覆盖了规模庞大的国民经济和亿万民众生计的计划经济模式。这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建设必然要经历一个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道路。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共和国60年历史即是一个国家建设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国家运动如公私合营、统购统销、资产国有化、集体化,计划经济、单位制、五年计划等,这些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兴起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层次、群体乃至社会角落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建设走向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控制的组织体系。这一体制的利弊在共和国前30年已经逐渐展露出来,导致了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转折点。在随后的30余年,农村土地承包,市场经济发展,传统单位制演变,双轨制实施,国有企业改制,非国有经济组织的出现,融入国际市场,都对过去的国家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推动国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摸索、试错的阶段。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能力的增强,国家及其各级政府力量正重新进入各个不同的社会角落,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功能,从而进入了国家建设的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认识和解读国家这一强大推动力及其长远影响?这是本文集背后的大问题。国家建设体现在政府行为之上;而政府行为又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这是认识、解读国家作用的一个切入点和坐标。近年来,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学者们十分关注和研究国家建设和政府行为,成果斐然。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些学者近年来多次召开讨论会,进行学术交流切磋。这一文集即是这些交流活动的成果。文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使用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概念,论述分为三个单元:国家建设与治理模式、国家建设与资源配置、国家建设与社会管理。这三个单元构成了分析和解读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的三个角度。在进行研讨和编辑文集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三位同仁蔡禾、渠敬东、应星担当评论人,针对这三个单元的文章和领域提出他们的见解和评论。
简要概括这些单元主题如下。
第一单元:国家建设与治理模式。国家建设的轨迹集中表现在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之上。每个国家因其政治体制、历史演变、社会文化、地理环境、资源与人口状况不同而有着各具特点的国家治理模式。中国的国土、人口规模和历史以及执政党的发展历程都对中国国家治理模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这一单元,学者们讨论了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矛盾及其由此衍生的治理模式(周雪光)、国家运动的治理模式(冯世政)以及国家与商会等中间组织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互动模式(刘世定)。周黎安和王娟的文章则从历史角度对行政发包制治理模式与雇佣制加以比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这些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制度设施着眼,试图去勾画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轮廓、澄清其背后的机制过程。蔡禾的评论文章在讨论这些研究工作的特点、不足之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及其研究方向。
第二单元:国家建设与资源配置。国家建设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具体的政府行为,特别是政府配置资源的过程和形式之中。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总揽经济、社会资源,置全国各行各业于计划经济调配部署之下,塑造了特定的国家—社会关系。这一资源分配形式在改革开放时代有了重大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汲取资源能力的增强,又出现了新的资源配置的形式和机制。第二单元的多篇文章特别关注了国家自上而下、由条及块的“项目制”形式。折晓叶、陈婴婴的文章对这一新型资源配置制度的实施过程以及各方互动环节有着精细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分析概念。周飞舟从义务教育领域资金分配模式转变的案例入手,对项目制的历史沿革过程及其意外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张静的文章分析讨论了在新的国家配置资源方式这一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动员资源、稳定财政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 - 插图1
书籍《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