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强国”与“新民”的重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家与社会:“强国”与“新民”的重奏/高勇,吴莹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1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
ISBN 978-7-5161-5126-6
Ⅰ.①国… Ⅱ.①高…②吴… Ⅲ.①国家—关系—社会—研究—中国 Ⅳ.①D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72624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王茵
特约编辑
韩国茹
责任校对
任晓晓
责任印制
王超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三河市君旺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
2014年11月第1版
印次
2014年1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4.5
插页
2
字数
206千字
纸书定价
42.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张将国家与社会的议题置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视野当中,研究国家力量增强和社会活力激发这两个进程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内在张力,而不是仅仅将国家与社会视为业已形成的两个实体。建设现代国家与激发民众活力的过程,包括了在实践中密不可分、彼此支撑的三个方面:塑造民众的身份认同,以这种身份认同来联结国家与民众;调整社会的组织体系,以此促进国家动员能力,建立社会激励体系;确立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主导策略和手段,以此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本书从以上三个方面认真梳理了中国在建设现代国家与激发民众活力的曲折进程中展现出来的逻辑脉络。
作者简介
高勇,197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2008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代表性论文有《社会樊篱的流动:对结构变迁背景下代际流动的考察》、《地位层级认同为何下移:兼论地位层级认同基础的转变》等。
吴莹,198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2009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与基层治理、社区发展、城市化问题与住房政策。代表性论文有《基层社会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国家》、《保障性住房的住户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分析》、“The Co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f H om eow ners’ R ightful Protest in C hina”等。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编委会
丛书主编:
李扬
丛书编委:
李汉林 折晓叶 渠敬东
         刘白驹 沈红 葛道顺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历史情境下的“国家—社会”问题
第一节 既有框架:作为实体的“民族国家”与“市民社会”
第二节 历史情境与本土观念:作为过程的“强国”与“新民”
第三节 分析视角:认同、组织与运作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1949—1978:社会统合与群众动员
第一节 阶级:成分划分和思想改造
第二节 组织:建立单位与集中资源
第三节 运动:推动工作和化解矛盾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1979—1992:放权让利与利益萌发
第一节 利益:提升与分化
第二节 企业与组织:搞活与自主
第三节 职能转变:规范和界定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1993—2002:调整转型与多元分化
第一节 流动的社会要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调整
第三节 治理方式探索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2003年至今:民生战略与参与诉求
第一节 流动与分化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参与
第三节 民生战略与项目运作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国家能力增强与社会活力激发
第一节 历程与成就
第二节 困难与挑战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国历史情境下的“国家—社会”问题
第一节 既有框架:作为实体的“民族国家”与“市民社会”
进行“国家与社会”分析时,首先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国家与社会”是源起于西方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只是在近20年来才在中国社会科学中立足,它能否用来描述和分析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经验?这里是否存在将西方理论话语强加于中国现实经验的粗暴?上述问题也正是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引入之初,中国学者时时加以反思和警惕的问题。
[1]

邓正来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论及当时的“市民社会研究”时就指出,应当力图避免“把西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西方理论旨在回答的问题虚构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问题”,避免“在西方的理论未经分析和批判以及其理论预设未经中国经验验证的情况下就视其为当然,进而对中国的社会事实做非彼即此的判断”
[2]


“国家与社会”分析的一种研究框架是,将国家与社会视为业已形成的实体——民族国家与公民社会,研究的核心议题是这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如吉登斯重在解释如何从国家与社会相分离的格局经历重大历史变动转变为国家—社会糅合的民族国家格局,或哈贝马斯重在解释公共领域如何成为两大实体之间承上启下的中间地带。但这些研究的前提是国家与社会两大实体业已形成。
如魏昂德所言,中国研究从60年代中期开始,就同对苏联、东欧政治体制的研究密切相关,
[3]

中国研究是在与西方社会以及苏联东欧社会的比较中获得位置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学者对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集团利益的争夺和斗争产生了兴趣,他们看到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尽管缺乏西方的竞争制度,但是同样包含了许多利益集团的利益竞争和利益冲突,存在隐形的利益集团和利益斗争,存在着普通公民通过种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存在着种种讨价还价。特别是在1989到1991年间,苏联东欧的社会变革被认为是这一斗争过程的必然结果和变迁顶峰。“国家与社会”分析的前述研究框架,研究国家与业已形成的公民社会实体之间的互动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与社会:“强国”与“新民”的重奏》 - 插图1
书籍《国家与社会:“强国”与“新民”的重奏》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与社会:“强国”与“新民”的重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