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我们的时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回首我们的时代
作  者:尉天聪
财新图书主编:徐 晓
财新图书策划:张 缘
责任编辑:李晓薇
装帧设计:合和工作室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全球范围发行
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寂寞的时光与灵光陈芳明
书前的话
百年冰雪身犹在
苍茫独立唱挽歌
找回失去的星光
素朴坦然一君子
土地的守护者
依旧是鹅湖风采
孤寂的旅程
他影响了那么多人
怀想那一段岁月
无名氏最后的日子
燃烧的灵魂
悲悯的笑纹
寂寞的打锣人
理想主义者的苹果树
府城的李白
独步的狼
诗人与同温层
掉进猪笼草的飞虫
那个时代,那样的生活,那些人
苦行的旅者
江湖寥落那汉子
去奚淞家看画
怆然的回望
序言 寂寞的时光与灵光陈芳明
记忆总是灵光一闪,迸发出来的色泽与情调,漫漶在无法确定的泛黄时间里。那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真切,也绝对是难以捕捉的光影;但可以感知它黏附在流动的血液,紧密与心脏一起跳动。
发生过于久远的台湾文坛旧事,即使出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只要化成文字留存下来,必然较诸肉体还要生动,还要持久。跨过七十岁以后,尉天聪老师完成的这部《回首我们的时代》,重新描绘消失已久的风景,容许年轻世代窥见曾经浮现的盛况与萧瑟。落寞的学者,孤寂的作家,又从苍茫的历史迷雾中走出。不为人知的感情,不易察觉的思考,再次涌动。那种力道,在回首时,产生一种重量。来回行走在他的文字之间,简直是穿越一部战后台湾的人文精神史。
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之际,人文精神似乎是过时的一个名词。在举世滔滔的资本主义化过程中,或许更需要注意到人的价值与气质。所谓人文,绝对不可能属于魅惑的神学,更不能属于精确的科学,而应归之于与生俱来的情感与思想。它永远充满弹性,也是一种难以定义的心灵状态。生而为人,自然会带有贪念,而且会充满私欲。人文精神在于讲求人格的锻炼与改造,为的是更勇敢强悍地面对不断变动的世界。它不可能是僵化顽固的态度,而是在不同社会条件,不同历史阶段,表达深切而温暖的关怀。尉老师的这册人物志,对台湾文坛的重要学者与作家投以深情回眸,也是战后人文精神的一个雄辩。在生命中浮现的前辈与朋辈,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追求与社会关怀,都历历在目,完整保留在这本很精彩的散文作品。
在他温润的文字里,释放出一种慈悲,截然不同于他年少时期的脾性。曾经批判过现代主义文学的尉老师,经过长期思考的辩证转化,慢慢培养更为从容的审美观念。当他转身回看历史的成长与成熟,似乎也变得慈眉善目。如果时光回流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他还在主编《文季》的时期,可以发现他抱持着对峙与对抗,毫不留情,严厉剖析现代主义作家的小说。那时他还未到达四十岁,曾经发表过一篇《幔幕掩饰不了污垢——对现代主义的考察兼评欧阳子的“秋叶”》,充分流露他强烈的批判态度。曾经站在现代诗与现代小说的对立面,他不能接受文学揭开人性的黑暗与堕落,即使到今天为止,他的评价还是有所保留。但是当他诉诸文学时,许多愤懑之气逐渐收束起来。
一九七七年乡土文学论战爆发后,他是重要的旗手。但是比起朋友陈映真与王拓,他出手的力道,还是相当节制。三十余年过去了,曾经飘扬的论战硝烟,完全归于平静。尉老师从未表示有任何意见的改变,不过他与现代小说家、现代诗人又重修旧好。那种情谊,无须任何文字来解释。在平日言谈中,他仍然尊重五四以降的文学传统,对自由主义与民主精神,从未偏离他的理想。二〇〇六年出版的《枣与石榴》,恰如其分可以解释那种开放、平等、宽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字,经过时间的淘洗,让许多杂质沉淀下来,浮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明清澈。没有遭遇思想上的风暴,没有经过情感上的过滤,就不可能使狂飙的语法与句式获得升华。
对于后现代的新世代而言,他或许被视为一个保守主义的据点,或是一个怀旧思想的剩余。凡是亲近他的人,当可理解他的心灵向整个社会、整个家国敞开。若是要定位他的思想光谱,七十岁的他,应该还是相当激进。当资本主义的生活成为一种风尚,他对于权力在握者,有颇多微词。对于台湾这小小海岛,他怀有无比的信心,永远坚持民主改革的立场,不会因为早年阅读过社会主义书籍,而幻想着乌托邦式的革命。台湾渐进式的民主过程,使他看见潜藏在社会底层的文化能量不断释放出来。自私的政客耽溺于权力争夺,却无法善用民气,使台湾走向更为理想的境界。痛心于意识形态的对决,扼腕于蓝绿斗争的内耗,他总是担心台湾社会可能失去反转的可贵机会。历史改造的契机一旦错失,极有可能使这小小海岛万劫不复。常怀忧心的他,总是感叹最好的时代迟迟不能降临。
他比任何一位知识分子,还更具有深沉的台湾感情。对岸的不断崛起,并不会使他感到恐惧。他总是密切观察,“文化大革命”何时能够获得平反。对他来说,念兹在兹,无非是从基本人权的观念出发。他总是相信,知识分子不能因为意识形态而舍弃真理。所有的理想都必须经过真正的实践,也经过落实的追求,如果只是蹈空地迷信政治信仰或立场,最后都无可避免走向悲剧。像他这样与时俱进,不仅不是保守主义者,而是在这时代濒临绝种的进步分子。
必须理解他的思想状态,才能够清楚看见这本作品的用心良苦。生命中的每一个时期,他从未虚掷。台湾战后史上的重要时刻,他也没有轻易放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创办《笔汇》开始,就比任何一位朋辈还更早熟地涉入现代主义运动。在那段时期,他并不只沉溺于幻想或梦境,而是诉诸实践与行动,真正勇敢去追求。台湾现代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如纪弦、何欣、姚一苇、刘国松、陈映真,都是与他一起出发的重要作家。他们横跨现代诗、现代画、现代小说、现代批评,预告了一个更为成熟的现代就要到来。没有经过实践,他不可能当作信仰。必须看见,而且介入,他才有可能建立信心。一场文学运动的展开,形成于思想条件与历史环境未能配合的阶段,但他还是坚持走出来,甚至还造成无可抵御的风潮。
如果从辈分来看,他应该是与创办《现代文学》的白先勇、王文与属于同一世代。从起步的时间来看,他竟是提早三年出发。发展出来的路数,也与外文系出身的现代主义者截然不同。《现代文学》因为有夏济安的引导,很早就有系统地汲取西方文学的 ............

书籍插图:
书籍《回首我们的时代》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回首我们的时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