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笔记研究——以文人风气、文学风气为考察重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唐五代笔记研究/邹福清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
ISBN 978-7-5161-2557-1
Ⅰ.①唐… Ⅱ.①邹… Ⅲ.①中国历史-笔记-研究-中国-唐代②中国历史-笔记-研究-中国-五代(907~960) Ⅳ.①K242.066②K243.106.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84765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曲弘梅
责任校对 王洪强
责任印制 李建
数字编辑 周晏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  刷 北京奥隆印刷厂
装  订 北京市兴怀印刷厂
版  次 2013年9月第1版
印  次 2013年9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16
印  张 19.75
插  页 2
字  数 310千字
纸书定价 55.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笔记尤以子、史二部中的作品最受学界关注,史部的笔记作品是正史的重要补充,子部的笔记作品是叙事文学的重要成果。本文以唐五代笔记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景研究、作者研究、内容研究等并将总体研究与局部研究相结合,得出的结论是:文人剧谈风气、史传文化是唐五代笔记繁荣的文化原因;文人的职任、交游、家学等深刻地影响了唐代的笔记写作;赴举、入幕、归隐等文人风气是笔记作品的重要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窥见文人群体的文化心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唐五代笔记的诗本事类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使本事批评成为一种重要批评模式并导源出宋代诗话。
作者简介
邹福清 生于1970年,湖北安陆人。1996年9月,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自1999年7月,进入中国故事杂志社等媒体从事编辑工作。2005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2008年7月,进入湖北大学文学院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成果(10YJC751143)
湖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经费资助

李中华
与唐代诗歌、唐古文与骈文、唐人传奇、唐五代词相比,唐五代时期的笔记较少得到学者认真的审视与评说,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因为在这一时期空前繁盛的文学苑囿中,唐诗无愧是中国诗史上巍然耸立、难以逾越的高峰,唐代的古文与骈文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丰碑。唐人传奇以其构思奇幻、千姿百态的人物与传说故事,深深打动了万千读者的心灵,推进了文言小说的发展与繁荣。至于唐五代词,它开启了长短句风华绮丽、曼妙传情的新时代,好似打开了一座蕴藏深厚的文学宝藏。相比较之下,唐五代时期的笔记虽然著述众多,但是品类庞杂,内容多端,寄寓不一,审名定义,多存歧见,仓促之间,令人难以论定。
我时常想,人类心灵与情感的诉说其实受到诸多的制约,除了流行意识形态的桎梏,还有语言、文体的规范,以及种种约定俗成的限制。人类其实难以自由地言说。“诗缘情而绮靡”,它要遵守平仄格律,去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文章辞赋要讲究对仗修辞,提倡气韵风骨,形成系统的“游戏规则”;小说构思人物,设想情节,思落天外,逐渐堆砌成了一套“小说美学”;词章的创作“别是一家”,词心杳渺,或豪放,或婉约,或旷达,或精丽,追求“重、拙、大”,也各有一套辞藻与境界的“构件”与技巧。这些都是正规的文学体式,汇合成了文学史的主流。至于“笔记”,它最初属于“小说家流”,无关乎“大道”,长期不为主流史家所重视,算是文人的“自留地”,逐渐曼衍开来,终于蔚为大观。
如果暂时将文体概念的辨析搁置一旁,就会发现笔记其实是唐五代文人一种自由抒写的文体,是一片自由自在的原野,因此它也就成了唐五代原生态文史的宝藏。李肇《唐国史补》称“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因此它可补史册之遗,可见人心之微,可察世风之变。从当代文化的视角回顾既往,则它们不只是历史的“边角碎料”,不只是坠落的文学枝叶,而且构成了一种已逝历史文明的背景,烘托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如果仔细地打量,还不难从中发现民族血脉流注的踪影、发现历史文明的吉光片羽,以及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闪光。
邹福清博士的《唐五代笔记研究》正是对于这一特定时期、特定文体成就的审视与系统论述。作者试图通过对笔记文体的界定,通过对众多笔记文本的考察,揭示唐五代笔记繁荣的文化缘由,概括其主要内容,及其对于认识唐五代士人风气与文学风气的价值,“这是一个从社会到文人,再到文学,逐渐接近笔记的本体的研究思路”。该论文认真分析了唐五代笔记作者的组成(官员、幕僚之属),他们的思想渊源、家族背景,考察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形态与士林风气,还重点考察了与文学关系密切的“诗本事”一类的作品。作者想要以笔记中的材料来探讨唐五代政治、宗教、文人遭遇,审视当时的幕府与文馆制度,这种努力的方向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文中论及“笔记写作与政治剧变的紧密联系”,有如安史之乱、广明之乱两次席卷全国的政治动荡都给唐代文人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在笔记中打下深刻的印记;又论及“中唐笔记写作笔法向史传的靠拢”,认为中唐以后文人用史传的笔法来编写笔记,使得笔记写作出现了质的飞跃;论及唐末笔记对于文人文学的关注,使得笔记又成为“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文本”,笔记的文学性在中唐以后大大地增强了。文中这些论述都是有益的,有助于对于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皇权时代特定的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文化的锈蚀几乎无所不在,只要用心去考察,就可以随处发现它们的斑斑锈迹。尽管笔记只是一种“私人著述”,有时也难得幸免。某些笔记作者为了附和主流意识形态,有时特别强调其 ............

书籍插图:
书籍《唐五代笔记研究——以文人风气、文学风气为考察重点》 - 插图1
书籍《唐五代笔记研究——以文人风气、文学风气为考察重点》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五代笔记研究——以文人风气、文学风气为考察重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