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美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和歌美学
郑民钦
宁夏人民出版社
目录
封面
扉页
目录
认识差异是理解不同文化的起点——祝贺“人文日本新书”出版
“人文日本新书”序
【导论】
第一章 抒情
第二章 物哀
第三章 【心·词·姿·实】
第四章 余情
第五章 幽玄
第六章 有心
第七章 风雅
第八章 优艳
第九章 无常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封底
文轩人气书店
[点击链接]
——————2014年畅销TOP——————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推理圣经
(套装共3册)
[点击链接]
认识差异是理解不同文化的起点——祝贺“人文日本新书”出版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川本皓嗣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近代以前,那样热心地学习汉学,是因为不是把它当作中国固有的学问,而是认为它是普遍的“人”的学问。但是,其结果,就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另一方面,中国人虽然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国人多觉得加拿大像是美国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准州”似的,中国人不也觉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国文化浮浅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吗?
当然,这两方面都是很大的错觉。而且,不用说,对不深知的对手却以为知之,这是极其危险的。没有看透相互的不同,双方都认准同样的“常识”是通用的,于是便容不得细微的龃龉,对不解的对方态度焦躁起来。
理解不同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认识相互的差异。从相互是不同的这一点出发,那么粗看起来是“不当”的“出格”的东西,实际上作为有魅力的、有启发的、至少是可以理解的人的文化的一种形态,正是可以如实接受的。
宁夏人民出版社不久以前出版了钱林森主编的《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全十卷),在重新审视世界主要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往和相互理解方面,取得了划时期的成功。这一次又聚焦于邻国日本文化与中日关系,进而推出更大规模的王晓平主编全数十卷的“人文日本新书”。它们都是第一流的学者新写问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深掘问题所在、精读原典、并面向一般读者好读易懂为主旨。
其中既有和歌、《万叶集》、谣曲,也有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既有日本的敦煌文书、唐诗、《长恨歌》、《三国演义》,也有在唐留学过的高僧空海和最澄;既有东洋学与儒学,也有相扑和漫画;既有原始宗教、民间故事,也有风花雪月、恋爱和旅游,还有对不同文化间误读的研究。真可以说尽善尽美。
这套新书,辨明中国和日本的不同,无疑对于中日关系更加亲密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有中国方面这样的壮举于前,日本也不能不认真行事。
2004年6月
“人文日本新书”序
王晓平
数到与我国文化关系密切的别种文化,不论是说古代,还是近现代,日本文化都要算其中之一。今天,两国文化结束了以单向流动为主流的文化交流史,开始了更加频繁、更加深刻的相互作用的进程。在许多文化领域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同而大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举出很多,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两种文化的相邻关系。地球村内,比邻而居。如何看待对方,如何与对方相处,既是每天要解决的课题,又是一个解决不完的课题。因为对方在变,自己也在变。由于相邻,其共同点和相异点的效应都被放大。前者使两种文化彼此发挥着镜鉴和舟渡作用,后者使彼此的摩擦和冲撞频率倍增。
还有一点,那就是中日两国民族都有珍视人文的传统。试想,如果古代日本没有这样一点,中国文化便不会在那里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同样,如果中国文化没有这样一点,恐怕近代日本文化也不会带给中国文化那样多的新内容。而各自的人文,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常常被两国文化的相似点和共同点所迷惑,将它夸大而且忽视了各自原本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在建构现代文化的过程中,两国传统文化都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两国的非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然而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以发展国际化时代的新文化,两者面临着相似的挑战,而其选择则往往大相径庭。我们正可以在这同与异的辨析之中,增长很多见识。
对于我们邻国的文化,我们需要有深度认识。
研究日本,不仅是它的政治经济,也包括它的历史传统、价值体系、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这种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日本学者有许多阐释,例如杂种文化论、优等生文化论、换装文化论、换车文化论、日本文明论、第五种亚文化论等等。关于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日本学者也有很多说法,例如卫星文化论、非卫星文化论、先为卫星文明后为非卫星文明论、同母文化论、异母文化论等等。不可否认,这些说法有的在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个侧面时曾起到过一些作用,不过它们是否都概括准确另当别论。仅靠这样的判断,能否深刻说明日本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是很值得怀疑的。日本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又通过各种思潮的合力始终与其保持着距离。日本文化不仅历史上独自走过了漫长的路,而且今天也与我们各在一途。一句话,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把日本文化看清楚,用我们自己的话把它说个明白,研究出深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种研究,首先是为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西方世界虽然对中国与日本都有不少出色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研究与吸取,但是从总体上,没有跳出西方价值中心的圈子,用的还是从西方文化中抽取出来的框架和概念。中国学者应该对日本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凝眸中国,守住本土情怀,是今天日本人文研究的生命线,而我国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义理、辞章、考据之学的优厚积累,则是我们能在这一领域内掘进的推动力。
同时,今天我们发展经济的大文章,是在市场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大文章,也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做。这两篇大文章跟国家的“硬国力”和“软国力”有很大关系。不断应时而变,调整与别种文化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在今天,研究域外文化,已经不仅是为了实施“拿来主义”,为了“洋为中用”,因为我们不能“拿来”,或者暂时不能“拿来”,不能为我所用的,有些也需要我们去跟它打交道。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在前所未有的大环境中自处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 ............

书籍插图:
书籍《和歌美学》 - 插图1
书籍《和歌美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和歌美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