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一、关于“启蒙”的再反思
宗教与欧洲启蒙运动
英、法、德启蒙运动之比较
《明夷待访录》:中国的政治启蒙书
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
——再读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谁启蒙谁?
——康德论启蒙的再思
良心和启蒙
中国的启蒙:祛魅、立人、改制
“第二次启蒙”?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宗教
英国自然神论与启蒙运动
从索齐尼主义到自然神论
——英国自然神论的神学来源
试论英国早期启蒙哲学的自然神论背景
——以上帝观念在约翰·洛克哲学中的地位为例
施莱尔马赫论虔敬
——对启蒙运动的一种神学回应
二、世俗化与现代性
神圣和世俗文化相结合的新启蒙观
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宗教
政治宗教
宗教与世俗化
——中美欧现代化历程中宗教的发展与变化
启蒙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世俗化(或神圣化)历程
从明清之际价值观念的变化看现代性的内在张力
儒学价值与当今世界
伦理神学与现代道德信念的确证
文化的自我转型
——戴震与尼采
论自由主义知识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与命运
——以胡适所倡导的不可知论、怀疑论为中心
再神圣化与文化保守主义
——世俗化的遗产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理想主义何以可能?
——论杜威宗教观的当代意义
在中国文化建设中寻求东西方文化的和谐
启蒙与世俗化
——东西方现代化历程
赵 林 邓守成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赵林,邓守成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
 ISBN 978-7-307-05990-0
 Ⅰ.启… Ⅱ.①赵… ②邓… Ⅲ.①启蒙运动—研究—西方国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②现代化—历史—研究—中国—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Ⅳ.B504-53 K250.7-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67832号
责任编辑:王雅红 金诗灿  责任校对:程小宜  版式设计:詹锦玲
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出版社 (430072 武昌 珞珈山)
   (电子邮件:wdp4@whu.edu.cn 网址:www.wdp.com.cn)
印刷:武汉中远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720×1000  1/16  印张:24.125 字数:347千字 插页:1
版次:2008年2月第1版  2008年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7-05990-0/B·201   定价:38.00元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凡购我社的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与当地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编 者 序
启蒙运动在西方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甚至被人们当做西方中世纪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真正分水岭。“启蒙运动”这个概念的法文为Siècle des lumières,德文为Zeit der Aufkl
rung,英文为the Enlightenment,均含有“以光明驱逐黑暗”之意。“启蒙”二字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无非就是开启理性精神、驱除蒙昧信仰的意思,因此启蒙运动通常被看作是一场宗教批判运动。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启蒙运动就是一场反基督教的文化运动,它的代表就是18世纪那些高举着无神论或者自然神论大旗的法国哲学家们,如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达朗贝等人。
美国著名文化史家威尔·杜兰指出:“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存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启蒙运动的时间很难追记清楚,大约是随弗朗西斯·培根而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就像艺术是文艺复兴的主调,宗教是宗教改革的灵魂,科学与哲学也就成为启蒙运动的神。”
〔1〕

启蒙运动是与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勃兴密切相关的,而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共同根基就是理性精神,因此,启蒙运动的精髓和实质无疑就是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与15、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感觉主义,以及宗教改革运动所弘扬的信仰主义,都是大相径庭的,它构成了17、18世纪西欧社会的新兴的时代精神。
在15、16世纪这个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代,南部欧洲拉丁语文化圈里兴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日耳曼文化圈里则爆发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思想文化运动虽然对于突破中世纪的沉闷文化氛围、打破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思想专制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它们二者从根本上来说仍然带有浓郁的中世纪气息。无论是文艺复兴运动,还是宗教改革运动,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都是非常保守的,它们的理想不是指向古典文化,就是指向教父时代。罗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中世纪的哲学家一样盲目地崇拜权威,只不过是用古代的权威取代了教会的权威而已。“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保留下来……从教会里得到解放的最初结果,并不是使人们的思考合乎理智,倒是让人对古代样样荒诞无稽的东西广开心窍。”
〔2〕

至于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们,同样对理性采取一种贬抑的态度。无论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神学思想和三个“唯独”的口号(“唯独信仰!唯独圣经!唯独恩典!”),还是加尔文的带有浓郁神秘色彩的双预定论,都是把信仰高高地凌驾于理性之上。因此,整个16世纪西方文化的基调是感觉主义(南部欧洲)和信仰主义(北部欧洲),而理性主义的发展壮大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
理性主义在17世纪的生长首先表现为普遍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这种怀疑和批判当然是针对着当时强势的基督教信仰的。在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所开拓的一片荒漠之上,近代科学和哲学才逐渐发展起来。毫无疑问,这种建立在理性之上的近代科学和哲学必然要与建立在启示之上的传统基督教信仰发生尖锐的矛盾。面对着这种矛盾,人们既可以采取一种极端的做法,用一方来否定另一方;也可以采取一种温和的做法,在矛盾的双方之间寻求妥协。因此,如何用新兴的理性精神来批判、超越甚至根本否定传统的基督教信仰,这固然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们堪称典范);但是如何使新兴的理性精神与传统的基督教信仰相协调,使基督教信仰本身从一种反理性的信仰日益转变为一种 ............

书籍插图:
书籍《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 - 插图1
书籍《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