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同理心
[英]罗曼·克兹纳里奇 著
黄煜文 林力敏 译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前言 同理心:从根本改变的力量
习惯1:打开你的同理心开关
习惯2:进行想象的跳跃
习惯3:探索与实践同理心
习惯4:锻炼对话艺术
习惯5:坐着椅子旅行
习惯6:激起同理心革命
结语 同理心大未来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前言
同理心:从根本改变的力量
人际关系的革命
同理心是一种令人感到关爱与温暖的情感。许多人把同理心等同于日常的善意与体贴,以及对他人的关切与照顾。本书的观点与此不同。事实上,同理心是一种理想,它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为社会带来根本的变迁。同理心可以引发革命,但这里指的不是旧式革命,例如制定新法律、创立新制度或新政府,而是更根本的事物:人际关系的革命。
过去10年,全球出现了一股热潮,政治活跃分子与专栏作家,企业导师与宗教领袖纷纷鼓吹大家秉持同理心去思考与行动。英美占领运动的抗争者搭起“同理心帐篷”,举办“同理心行动”工作坊。在卢旺达,90%的人口收听的广播剧刻意在故事情节里插入同理心的信息,例如住在邻村的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民众努力制止种族仇恨再度发生。“同理心生根计划”是加拿大推动的一项教育改革,让孩子在教室里学到同理心的技巧,日后当他们走出教室时,即能成为倡导同理心的老师。这项计划已经推广到英国、新西兰与其他国家,总计有数十万的学童受到启发。一名德国社会企业家在世界各地建立连锁博物馆,博物馆内部一片漆黑,参观者必须由导盲的服务人员引领参观。这么做是为了让一般明眼人也能体会盲人平日的不便与辛苦。这些做法全属于同理心历史浪潮的一部分,挑战极端个人主义。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让我们不知不觉变得过于关注自己的生活,以致对他人的存在视若无睹。
但是,同理心究竟是什么?同理心该如何实践?
首先,让我们给同理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同理心是想象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借此了解对方的感受与看法,然后再思考自己要怎么做。
1

从这点来看,同理心与同情心不同,同情心是对他人的遭遇感到可怜与遗憾,而不是理解对方的情感或观点。同理心也不是“你们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因为这是以彼此利益一致为前提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以他特有的风格嘲弄说:“己所欲,也勿施于人——他们的喜好可能跟你不同。”同理心就是用来发现你与别人不同的部分。
如果你想知道同理心的想象跳跃是什么意思,那么让我引荐帕特里夏·穆尔,她是今日同理心活动分子的前辈。1979年,穆尔在纽约知名公司雷蒙德·罗维担任产品设计师,这家公司曾设计出可口可乐的曲线瓶身,以及醒目的壳牌标识。当时26岁的她刚从大学毕业,是办公室里唯一的女性设计师,其他350名全是男性。有一次,在针对新型电冰箱进行头脑风暴的会议时,穆尔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难道不能设计一种让有关节炎的人也能轻易打开的门?”上司看着她,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为那些人设计。”穆尔很生气。什么叫作“那些人”?她被上司的话一激,决定采取行动,而她的做法将成为20世纪最激进的同理心实验之一。她将亲身体会成为85岁老太婆是什么样子。
“我不想只是装成85岁的人的样子,”穆尔对我说,“我想要真正投入其中,发挥同理心,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于是,在专业化妆师的协助下,她彻底变了一个人。她在脸上涂上好几层乳胶,让自己看起来苍老而满脸皱纹,她戴上厚重的眼镜来模糊自己的视线,戴上耳塞让自己听不清楚,她在身体上绑上支架,用绷带团团缠住,显出驼背的样子,她在手臂与腿上绑上夹板,让自己的手脚无法弯曲,最后她穿上两边高低不一样的鞋子,让自己不得不使用拐杖。
现在,穆尔准备好了。
20多岁的年轻设计师穆尔(左)摇身一变成了85岁的老太婆(右)。
从1979年到1982年,穆尔亲身造访北美100多座城市,试着与周遭的世界交流,找出老年人每天遭遇的困境。穆尔顺着陡峭的地铁台阶爬上爬下,搭乘拥挤的公交车,推开百货公司的厚重门板,赶在交通信号灯变换前穿越繁忙街道,使用开罐器,当然,她还要试着打开冰箱的门。
穆尔投入体验老人的角色,而她得到什么结果呢?穆尔从全新的角度来设计国际商品。她从自身的体验与领悟出发,设计一系列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创新商品,即使是罹患关节炎的双手,也能顺利使用她的产品。她的发明包括装上橡胶把手的削皮器与其他厨房用品,这些器具现在几乎在每个家庭里都可找到。穆尔有“大众通用”的设计者之称,因为她设计的产品可以让5—85岁的人都能使用,即使活动不便也不受影响。之后,穆尔还成为老年学专家,成为年长民众的权利喉舌。她成功游说国会通过《美国残疾人法案》。穆尔事业的背后动力不是赚取金钱,而是改善人们生活的渴望。现在穆尔已经60多岁,她最新的计划是设立几所康复中心,让从阿富汗与伊拉克返乡的失去肢体或脑部受伤的美国士兵,能在此重新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如购买日常用品和使用取款机等。
穆尔知名的地方在于她的“同理心模式”,她启发了一整个世代的设计师,让他们了解使用者的感受。穆尔认为:“通用设计是在同理心驱使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我们认识到单一的规格无法符合每个人的需求,如何设计出每个人都能使用的产品,这就是我事业的追寻目标。”
2
穆尔跨越世代的时间旅行实验,成为日后研究同理心的人的试金石。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世界,除了对个人来说充满挑战,让人备感振奋,更能蓄积出推动社会改变的巨大力量。
培养高同理心的6个习惯
穆尔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现同理心的力量。那么,为什么现在突然出现一股讨论同理心的热潮?同理心并非崭新的观念,首次引发注意是在19世纪,当时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到,道德感源于我们的心灵有能力“设身处地为痛苦的人着想”。不过,近年来对同理心的关注呈现爆炸性增长,主要原因却是来自科学对人性的划时代发现。
过去300年来,从托马斯·霍布斯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些重要思想家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利与自我保护的生物,我们总是追求自己个人的利益,长久以来,这种对人性的阴暗描述成了西方文化的主流观点。然而最近这10年来, ............

书籍插图:
书籍《同理心》 - 插图1
书籍《同理心》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同理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