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讲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词类(实词)
第一节 划分词类的依据
第二节 词类系统
第三节 名词
第四节 动词
第五节 形容词
第六节 代词
第七节 副词
第八节 数词
第九节 量词
第二章 词类(虚词)
第一节 介词
第二节 连词
第三节 助词
第四节 语气词
第五节 叹词
第三章 结构成分和结构类型
第一节 结构和结构成分
第二节 结构类型(上)
第三节 结构类型(下)
第四节 结构的语法分析
第四章 古汉语的词序、省略和插说
第一节 古汉语的词序
第二节 古汉语的省略和插说
第五章 词类活用和特殊的动宾结构
第一节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第二节 特殊的动宾结构
第六章 判断句、被动句和称数法
第一节 判断句
第二节 被动句
第三节 古汉语的称数法
参考书目
词语索引
绪论
在我国清代初年以前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汉族人民及其祖先所使用的语言可以称之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起源可能在几万年以前,可以说,当汉语从汉藏语系分化出来以后,古代汉语就开始产生了。古代汉语从汉族人民的标准语中彻底退出是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以后,但是实际上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开始,汉语就已经进入了现代汉语的阶段。从时间上说,古代汉语可以分为原始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等几个阶段。原始汉语阶段是指从汉藏语系分化出汉语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6世纪殷商时代为止;上古汉语阶段是指从公元前16世纪殷商时代开始,一直到公元3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止;中古汉语阶段是指从公元3世纪五胡乱华开始,一直到公元12世纪南宋时代为止;近代汉语阶段是指从公元8世纪唐朝的敦煌变文开始,一直到小说《红楼梦》以前为止。从内容上说,古代汉语可以分为文言和古白话两个系统。文言是指以先秦两汉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例如《论语》、《孟子》、《史记》等),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学语言
[1]

(例如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古白话是指以隋唐以后口语为基础的近代汉语书面语(例如敦煌变文、唐诗宋词元曲、朱子语录,以及明清小说等)。历史上文言的使用从先秦两汉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其语言特征主要是上古汉语的,但是中古以后新生的语言特征在后代的文言作品中不可能没有反映;而古白话的语言特征虽然主要是属于近代汉语的,但是古白话的源头却在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世说新语》中已经发端。因此,古代汉语时间上的四个阶段和内容上的两个系统的划分不是矛盾的,可以把文言看作是上古汉语不断地向中古汉语,乃至近代汉语逐渐衰替的过程,而把古白话看作是近代汉语不断地从中古汉语中发生、发展的过程。
关于古代汉语的研究,在中国发生甚早,远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文献中,就有西周和春秋时人解释汉语和汉字的记载。如《国语·周语上》:“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
[2]

又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说:“于文止戈为武。”
[3]

《宣公十五年》记载伯宗说:“故文反正为乏。”
[4]

由于古代汉语的词较少屈折形态变化,而有古今语、方言和文字的复杂变化,所以人们对于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甚早,而对于系统地研究语法则开展甚迟。又由于前人的语言文字学主要是为经学服务的,在很长时间中只是经学的附庸,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又表现为重视上古,轻视中古和近代,重视文言,轻视白话,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重视古代文献的诠释,轻视语言理论的建设。古代的制度,学童八岁入小学,而读书必先识字,所以汉代人称语言文字学为“小学”。一般的说法,“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学科,事实上,今天的古代汉语的研究已经区分为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修辞、校勘等多个学科。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曾经使用古代汉语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要继承这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繁荣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事业,就必须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要研究现代汉语的渊源、阐明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语言现象,推进汉语规范化和汉字改革工作,也必须掌握古代汉语。至于专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科技史等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者,古代汉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中词句的构造及其变化的规则的科学。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种语言也可能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如现代汉语的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后(如“我喝茶”,“茶”在“喝”后),现代日语的宾语则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如“私は茶を飲む”,“茶”在“飲む”前)。又如现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后(如“我欺骗谁”,“谁”在“欺骗”后),但是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宾语则往往置于动词之前(如《论语·子罕》“吾谁欺”,“谁”在“欺”前)。因此,要了解或掌握某一种语言,就必须研究这种语言的语法,语法学也就应运而生。
汉语的语法研究早在周朝末年就已经开始了,例如《春秋·庄公十年》:“三月,宋人迁宿。”《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公羊传》:“‘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公羊传》的意思是,邢国是自己要迁徙,“邢迁”之“迁”是自动词;宿国是宋人逼它迁徙,等于是宋人迁徙宿国,所以“迁之(迁宿)”之“迁”是他动词。语法学上的许多术语也很早就产生了,如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二》:“‘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庙,大哭乎市。’念孙案,‘龙生庙’当作‘龙生于庙’,方合上下句法。《太平御览·礼仪部》十引此正作‘龙生于庙’。”这段话中已经有了“句法”这一术语。但是由于汉语缺乏词的形态变化,词序也比较固定,人们一直感觉不到有建立语法学的必要,即使有一些语法学上的问题,也由训诂学加以解释,所以直到1898年才产生了第一部真正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比起汉语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来,晚了两千年左右。
不过,一百多年来,由于人们的重视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古代汉语语法学已经取得了 ............

书籍插图:
书籍《古汉语语法讲义》 - 插图1
书籍《古汉语语法讲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汉语语法讲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