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刘再复
1941年生于福建南安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放逐诸神》、《罪与文学》、《现代文学诸子论》、《人论25种》,散文集《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及《漂流手记》九卷等。
Copyright © 2010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刘再复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7(2011.12重印)
ISBN 978-7-108-03465-6
Ⅰ.①双… Ⅱ.①刘… Ⅲ.①《水浒传》研究②《三国演义》研究 Ⅳ.①I207.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69967号
责任编辑 朱竞梅
封扉设计 罗 洪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邮 编 100010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市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0年7月北京第1版
2011年12月北京第2版
2011年12月北京第2次印刷
开 本 635毫米×965毫米 1/16 印张 16.75
字 数 193千字
印 数 6,001-11,000册
定 价 29.80元
目录
序言:地狱门前的思索 林岗
导言:中国的地狱之门
一、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二、天国之门与地狱之门
三、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
四、人性文化与非人文化——聂绀弩的假设和笔者的补充
五、黑暗王国与光明个案
上部:《水浒传》批判
第一章 社会性“造反有理”批判
——《水浒传》小逻辑质疑
一、《水浒传》的两大基本命题
二、两种不同质的造反
三、水浒若干小逻辑批判——关于“抢劫有理”等理由的质疑
第二章 政治性“造反有理”批判
——《水浒传》大逻辑质疑
一、“造反”旗帜下的杀婴行径
二、“造反”旗帜下的杀人嫁祸
三、“造反”旗帜下的扫荡
四、“造反”旗帜下的屠城
五、关于“造反有理”的四点思索
第三章 “欲望有罪”潜命题批判
一、欲望的权利与“欲”的不平等
二、英雄特色与英雄对美人的杀戮
三、天堂、地狱、人间——《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对婚外恋女子的不同态度
第四章 屠杀快感的两大现象
一、屠杀快感的审美化现象——对李卓吾《水浒传》评点的质疑
二、屠杀快感的国际性现象
第五章 《水浒传》中的地狱之光
——关于宋江的再评价
一、领袖的非英雄性与非英雄原则
二、独创农民革命的另一种“游戏规则”
三、宋江形象所体现的“侠”的本真内涵
四、宋江妥协路线的哲学分析
下部:《三国演义》批判
第六章 中国权术的大全
一、权术与制度之别
二、刘备的儒术
三、曹操的法术
四、司马懿的阴阳术
五、出神入化的美人术
第七章 “义”的变质
一、“义”的伪形走向
二、“义”的排他性
三、兄弟伦理与责任伦理
四、关羽崇拜的心理分析
五、近代中国思想者的反省
第八章 智慧的变质
一、破坏性智慧的较量
二、诸葛亮智慧的伪形
三、智慧重心的易位
第九章 历史的变质
——政治斗争三原则的源头
一、关于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
二、关于结成死党
三、关于抹黑对手——历史的伪形化
第十章 美的变质
——双典“女性物化”现象批判
一、从尤物到祭物
二、另类动物与器物
三、权力斗争中的货物与赌物
四、毒物与畜物的惨剧
五、双典“女性物化”图表
六、“万物皆备于我”的变形
七、儒家的历史责任
双典阅读笔记一百则
后 记
序言:地狱门前的思索
林岗
刘再复一九八九年去国远游时,正值学术研磨和积累的盛年。不少他的朋友为此惋惜,他自己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人生考验。然而,他的人生正是在颠沛流离的异国漂流中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再生,完成了心灵与精神生命的蜕变。二十年来,语言就是他的故土,语言就是他的祖国。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并不能截断由语言纽带连接起来的文化与精神的通道,顺着这条由圣哲先贤、先知前辈构筑的神秘小道的指引,他接通精神血脉,在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抒写心灵,寻觅人性,反思现实,探索历史。一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那样,他在文学创作和学问探索两个方向用功,笔耕不辍。一面以饱含深情和智慧的诗性文字,绵延着文学的血脉;另一面以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承继着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的问学传统。这二十年的文学创作有《漂流手记》、《远游岁月》、《西寻故乡》、《独语天涯》、《漫步高原》、《共悟人间》、《阅读美国》、《沧桑百感》、《面壁沉思录》、《大观心得》等漂流系列散文,共十卷;而学术著作也在思想史、文学史和作家评论等数个方向上展开,先后出版有《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等称为“红楼四书”的关于《红楼梦》的四种评论,还有《现代文学诸子论》、《放逐诸神》、《高行健论》、《罪与文学》等多种著作,还有产生广泛回响的与李泽厚的对谈集《告别革命》和海外访谈集《思想者十八题》。刘再复的学术眼光在去国之后益加深邃,学术视野益加宽阔,学术境界亦进入纯粹之境。近日读到他刚写完的新著《双典批判》,更是深有感触,他的思想锋芒一如往日。
一
“双典”是刘再复书中用语,指的是我国文学经典《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今次,他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几乎是最多国人阅读,最受读者和通俗媒体追捧的古典小说。《水浒》和《三国》不仅被国人阅读了数百年,而且被国人崇拜了数百年。如果不计阅读质量而仅计算发行数量,笔者相信“双典”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古典作品,在《红楼》、《西游》、《金瓶》之上。文学批评关注的只是小说,要是算上说书、鼓词、评弹、影视、漫画、网络游戏等古老和现代的媒介形式,那《水浒》和《三国》的流传程度,更是惊人。“双典”浸润了一代又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