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出版说明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中译本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新史学”的冷寂之后,无论在史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剑桥大学文化史教授彼得·伯克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成为新文化史的旗手。他的代表性著作已译为三十多种文字,译为中文的亦有多种(《制作路易十四》等,在台湾出版)。欣悉刘北成教授带领研究生翻译他的《历史学与社会理论》(1992年英文版),嘱余作中译本前言,兹以下文酬之。
第一次得知伯克的名字是在《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第十三卷上,即这部巨作的终卷。他对整个近代历史进程的宏观哲学把握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以后又陆续读到他的一些著作。初识伯克却是数年前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一次巧遇,当时他正在作一次文化史的讲座。他身材瘦小,衣冠不整,穿着一件旧黑上衣,上面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商标,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修边幅,全身处处棱角突出。不过最令人注意的是他有一双明亮和清澈的眼睛。从一开讲他就把眼睛直瞪瞪地朝着天花板,直到讲完才把目光移向听众,露出了羞涩一笑。然而,他那睿智的观点和典雅的语言却始终紧紧地吸引着大家。应我们的邀请,彼得·伯克于1999年9月来华访问,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作了关于新文化史的讲座。
彼得·伯克是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文化史教授,1937年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家庭。从伦敦北区一个耶稣派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师从于著名的中世纪文化史学家基思·托马斯。这个学院正在崭露头角并以研究早期近代欧洲史而出名的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夫·希尔和劳伦斯·斯通无疑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期间,伯克曾服役18个月,到新加坡的一个地方政府任职员。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伯克说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同不同种族的人相处,特别是与当地的马来人和华侨共事,胜过选修一门文化人类学的课程。在圣约翰学院,伯克感兴趣的主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和艺术作品,阅读了瓦萨里和马基雅维利的意大利原文著作,并在当时牛津大学围绕着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和语言哲学的激烈辩论中脱颖而出。
从牛津大学毕业以后,伯克留校任教,同年取得圣安东尼学院的奖学金,在著名历史学家、钦定历史学教授特雷弗-罗珀的指导下写作博士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是17世纪的耶稣会,后来把内容扩大到研究1500至1700年欧洲史学发展的新趋势。他说,“只有特雷弗-罗珀才有可能把我引上这条道路”。但这篇规模宏大的论文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伯克已接到新建的苏塞克斯大学的邀请,任命他为该校的第一批讲师。苏塞克斯大学提出了一个“重组社会科学”的宏伟计划。伯克积极参与和推动了这场教育运动,而这场运动又引导他开始走上崭新的学术道路,探索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的新趋势。
伯克不久就发表了第一批学术成果,包括《文艺复兴》(Renaissance
,1967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观》(Renaissance Sense of the Past
,1970年)、《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文化与社会(1420—1540年)》(Culture and Society in Renaissance Italy,1420—1540
,1972年)、《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传统和创新:一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Renaissance Italy: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1974年)、《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上层社会研究》(Venice and Amsterdam: a Study of Seventeenth-century Elites
,1974年)。这些著作虽然都是对文艺复兴这个传统课题的讨论,却给了史学界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旧的史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他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文 ............

书籍插图:
书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 插图1
书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