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妮经典心理学套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版权信息
书名: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
(美)卡伦·霍妮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ISBN:
9787569925814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前言
简介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及回避冲突的尝试
第一章 神经症冲突之苦
第二章 基本冲突
第三章 亲近人
第四章 对抗人
第五章 疏远人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第七章 外化
第八章 实现伪和谐的辅助方法
第二部分 未解决的冲突引发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衰竭
第十一章 绝望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结论:神经症冲突的解决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前言
此书致力于推动精神分析的发展。它是我对患者、对自己精神分析工作经验总结出的成果。这一理论的发展历时数年,至今成书,但直到在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支持下筹备一系列讲座时,我的想法才最终成型。这些讲座里,围绕这一主题的技术方面,第一场的题目是“精神分析技术的问题”(1943)。第二系列的讲座涵盖本书指出的问题,于1944年以“人格整合”为题举行。从中节选的几个主题——“精神分析疗法中的人格整合”“孤僻的心理机制”以及“施虐倾向的含义”——我在医学院里,面向精神分析促进协会进行了宣讲。
我希望有志于完善理论、改进疗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能从本书获益。我也希望,精神分析工作者们不但会把本书呈现的想法应用于患者,还会应用于自身。精神分析学的进步离不开艰苦努力,必然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困难。如果我们固步自封,那么我们的理论必然沦为枯燥乏味的教条。
然而,我相信,任何一本书,只要不局限于纯技术问题或者抽象的精神分析理论,就还会有益于寻求自知、为自我成长不懈奋斗的人。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这个文明的艰苦条件下,受困于本书所描述的冲突中,需要寻求一切可能的帮助。虽然严重的神经症有赖于专家妙手回春,但我仍然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能走完漫漫心路,解开自己内心冲突的心结。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患者们,他们与我通力合作,让我对神经症有了更准确的理解。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仁,他们对此的兴趣和理解鼓励我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这里,我不但要感谢同行中的前辈,也要感谢同行中的年轻人,他们在我们研究所接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探讨给人启发、成果丰硕。
在精神分析学界之外,我想特别感谢三个人,他们以各自的方法支持我推进工作。阿尔文·约翰逊博士,在弗洛伊德传统分析学派是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中唯一公认的流派时,是他给了我在新社会研究院陈述观点的机会。我更要感谢克拉拉·迈耶尔,新社会研究学院哲学与自由艺术系主任。多年来,她个人对我的研究始终兴致勃勃,鼓励我将分析工作的任何新发现拿出来探讨。此外,还有我的出版商,W.W.诺顿先生,他提出的建议很有帮助,让我的书得到诸多完善。最后,我还要对米奈特·库恩表示感谢,他帮助我更好地理清观点、组织材料,让我受益匪浅。
卡伦·霍妮
|简介
不管从何处出发、路途多艰难,最终我们都将发现精神疾病的根源在于人格障碍。几乎任何心理学发现也是如此:这其实是一种再现。历朝历代的诗人和哲学家们都明白,罹患精神错乱的从来不是平静沉稳的人,而是内心冲突得四分五裂的人。用现代术语说,每个神经症患者,不论症状如何,都是人格上的神经症。因此我们努力发展理论和完善疗法,必然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神经症人格结构。
实际上,弗洛伊德伟大的开拓性工作日益聚焦到这个概念上——虽然他原本的理论并不允许他这样明确、系统地阐述。但是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工作成果的其他人给出了更为清晰的界定,其中著名的有法兰士·亚历山大、奥托·兰克、威廉·赖希以及哈兰德·舒尔茨·亨克。然而,他们都没有就这一人格结构的准确本质和动力达成共识。
我自己的出发点则不同。弗洛伊德对女性心理学的假想启发我思考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不同性别对应不同气质的认识,这一点显而易见;在我看来,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弗洛伊德的一些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他忽略了文化因素。我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在过去十五年里日益浓厚。与艾瑞克·弗洛姆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一兴趣,他在社会学和精神分析两个领域都知识渊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社会因素在其特定应用中对女性心理的影响。1932年来到美国后,我的想法得到了巩固。在这里,我发现人们的心态和神经症病情在很多方面与我在欧洲观察到的不同,而唯一的解释就是文明的差异。最终我的结论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得到阐述。该书主要观点是神经症是由文化因素引发的——具体而言,神经症是由人际关系障碍引起的。
在我完成《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前的那些年里,我追寻的另一条研究脉络则是由先前假设的逻辑引申而来。这一思路的核心是研究神经症有哪些驱动力。弗洛伊德首先指出,神经症的驱动力具有强迫性。他认为这些驱动力本质上是人的本能:天性追求满足、不愿容忍挫败。因此,他相信这些驱动力的影响不限于神经症本身,而会作用于所有人。但是,如果神经症是人际关系错乱的结果,那么这个观点就必然有误。简而言之,我在这方面的发现如下:强迫性驱动力具体地说是神经症性的;它们源自于孤独感、无助感、恐惧和敌意,代表着克制这些感受、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方式;其首要目标不是满足而是安全;其强迫性特征是源于其背后的焦虑感。这些驱动力中的两种——对情感和权力的神经症性渴求——首先得以分析清楚,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得到了详细阐述。
虽然我认为我的理论保留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但至此我认识到,为求更准确的理解而开展的研究已经带我偏离弗洛伊德的方向。如果弗洛伊德认为属于本能的这些因素实际上是文化决定的,认为出于力比多的需求实际上是对情感的神经性需求,以由焦虑催生、寻求与人共处的安全感为目标,那么力比多理论便站不住脚了。童年经历依然重要,但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则另当别论。这样一来,其他理论差异便也紧随而至。因此,我有必要从弗洛伊德的学说中另立门户,形成自己的观点。阐明这一观点的成果便是《精神分析新方法》。
与此同时,我继续对神经症驱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卡伦霍妮经典心理学套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