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两圣贤:王阳明+曾国藩传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勤笃精进曾国藩
知行合一王阳明
版权信息
书名:
勤笃精进曾国藩
作者:
胡哲敷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
2019年1月
ISBN:
9787569928884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序
自序
曾国藩传略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 学的意义与范围
第二章 曾氏气度与学风
第二编·修养
第三章 修养的旨趣
第四章 精神的修养
第五章 身体的修养
第三编·治事
第六章 治事的精神
第七章 治家
第八章 治军
第九章 治吏
第四编·读书
第十章 读书的先决问题
第十一章 读书方法
曾国藩年谱
作者简介
序
胡哲敷君著《先文正公治学方法》
[1]
,于公之学术、行谊摘其精要,纲举目张,又随举事效以资证验,诚有用之书也。我国自古教义以适用于群众生活,使得治平安乐为原则。其方法则就人类心理普通弱点,立施治之方,不重文字之法律,而重各个人良心之对己制裁。其训育则有扼要一语日“毋自欺”,《大学》特标而出之,以为修齐治平之法。故法律因时代之迁移而失效,惟良心之自制,则虽世界万变,而常能适用也。予于先人之学术愧未能有所传习,惟追溯所闻,公之训诲,证以公之行事,知公之学问,得力惟在“毋自欺”一语而已。有政治、教育之责者,于此点注意焉,则知中国学术之应用初不限于时代,然则此书不仅为学者道问学之门径,抑足资为政者之借镜也已。
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
聂曾纪芬敬识,时年八十三
【注释】
[1]
此次出版更名为《勤笃精进曾国藩》。
自序
风习窳
[1]
陋,国势陵夷,至今日而极矣。民生憔悴,饥莩
[2]
塞途,亦至今日而极矣。强者流于萑苻
[3]
,黠者竞于阉媚;天下滔滔,以获利相尚,以附势相矜,钻营欺诈者为智为能,乐业安贫者为庸为妄,忧世之士,惄
[4]
焉伤之,皇皇然奔走呼号,谋拯斯民而济斯难。于是有谓吾民笃于保守,无以跻世界文明之域者,则欲舍弃吾国固有文化,而尽取他人之长,以济吾短。虽亦未尝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而力竭声嘶,亦未足以挽颓风而移末习。继之者乃曰:复兴民族,首在阐扬旧有文明。凡前人之尘垢秕糠,莫不拾为救国大道,救国之声盈于耳,而国终不救,夫岂救国之术犹未备欤?其亦倡导者未得其宜耳!取其糟粕而遗其精华,高谈理论而不切于实际,或舍其本而趋于其末,或硁
[5]
硁于一枝一节而遗其大体;甚者斤斤于一二名词之争论,而未尝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则术虽至善,亦无补于丝毫。传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其是谓乎!
今之社会,无中心标准之社会也,上至国家礼法政令,下至乡曲小民之一行一动,莫不人自为之;此犹大自然之民也,安能立于今之世乎?往者吾人犹侈言中国之大,何至灭亡?今者日蹙
[6]
百里,已在亡国道上趋其行程。于斯时也,而犹酣然以嬉,涣然以处,空唱一二名词,为装点门面之具,而无坚苦卓绝之真精神以继之,则台湾、朝鲜之续,在目前耳!是故今日之务,在力挽颓风而转移习俗。虽曰兹事体大,非一二人之力之所能胜,然而风气之成,则又往往经一二人之倡导,而全国靡然相从,卒收化民成俗之效者,亦比比然也,清之曾国藩氏,殆其人欤!曾氏值咸同之际,社会颓唐,百端倾欹
[7]
,殆无亚于今日,赖其力行倡导,而风气为之转圜;虽尔时外患未炽,元气未凋,国力尚未丧如今日,要非以彼坚苦卓绝之志,修己治人之方,则当时情势,未可知也。故曾氏之事业是非姑勿论,其坚卓诚信,苦心孤诣,爱民恤才之伟大胸怀,则忧乎尚矣。是则本书之所由作也。
夫曾氏以书生而当天下大难,肩天下大任,纳一世于轨物,而始终勿懈,无稍变异其书生面目者,今之世有几人耶?曾氏之自励也,曰勤与俭。谓勤可以生明,俭可以养廉。其待人也,视人之善,若己有之,惟恐其不彰也;急公家之难,若己之忧,惟恐其不去也。于时人才辈出,各献所能,彼则培养提携,无所不至。尝谓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其胸怀器量,为何如乎?是故转移习俗,匹夫匹妇,与有责焉,而况肩政教之责者乎?人人以转移习俗自任,人人怀坚苦卓绝之心,朴质谙练,洗净浮华,凡望之于人者,皆先行之于己,则民之从之,犹水就下,必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假令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则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则今世之士,往往倡导不遗余力,而收获甚少者,盖亦有由矣。
曾氏之学问文章,载明其全书之中,既风行于世矣;吾乃不厌骈枝而为此者,欲使学者以短少时间,得知曾氏为学精神之梗概。且知成大事者,莫不由于铢积寸累,坚苦力行。苟因此而能稍有补于今之士气,则本书望外之获矣。
【注释】
[1]
窳,yǔ,懒惰。
[2]
莩,piǎo,同“殍”。
[3]
萑,huán,萑苻,春秋郑国泽名,有盗贼出没。
[4]
惄,nì,忧思,伤痛。
[5]
硁,kēng,拟声词,敲打石头的声音。
[6]
蹙,cù。
[7]
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曾国藩传略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历一八一一年。他的祖籍原在湖南衡阳,清朝初年,有名孟学
[1]
者,始由衡阳迁居湘乡,遂为湘乡人。孟学四传至玉屏
[2]
字星冈,便是国藩的祖父。星冈为人,笃实勤谨,凡事皆具有规模,曾氏家道之基,完全创立于星冈公之手。星冈生竹亭、鼎尊、骥云,鼎尊早卒,竹亭生五子,长即国藩,次国潢字澄侯,次国华字温甫,次国荃字沅甫,次国葆字季洪。国藩秉性朴质笃厚,不尚虚华,少时器宇卓荦,状貌端重,五岁读书,九岁读毕“五经”,可以执笔为文,因此他最得星冈公的抚爱,而他脑筋中,留得祖父的印象亦最深。所以后来他立身为人,一举一动,都隐隐是承袭祖父的规模。
道光十四年,国藩乡试得举人,诗文之名颇著于乡里;不过此时所谓诗文,仅时文试帖诗之类,不足语于学问。次年他到京师会试落第,因即留在北京读书,自是之后,才算切实地做真实学问,穷研经史,留心经世之学。在京住了十几年,一方面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千古两圣贤:王阳明+曾国藩传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