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评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医保评论
熊先军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权信息
书名:医保评论
作者:熊先军
书号:978-7-122-27313-0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目录
第一篇 基于国情选择医保制度
1 “两江”试点是全民医保的种子
2 医保制度走社会保险道路是历史选择
3 谈社会医疗保险的社会性
4 全民免费医疗没有宪法依据
5 医疗保障制度的下一步建设
6 完善个人账户政策要谨慎地系统设计
7 医保有结存是制度性结果
8 城乡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整合的方向
9 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
10 整合城乡医保制度中的若干问题
11 城乡医保管理体制应回到法制的轨道
12 对山东省医保城乡整合调研的体会
13 大病保险应该委托给商业保险吗
14 “社保”和“商保”的比较
15 这算哪门子的市场化
16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17 应加快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研究
第二篇 在医改深水区探索医保发展
18 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两个作用
19 医改要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
20 医改应先遵循常规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21 《解读中国医改》书评
22 医改应特别关注委员代表对体制问题的意见
23 五大分歧影响2015年医改
24 发挥全民医保的效能,需要改革医疗服务供给体系
25 公立医院改革应遵循市场规律整体推进
26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战略思考
27 医改要明确医生和医院的关系
28 有医保还需要有效的医疗服务
29 医疗服务质量
30 医保监管延伸到医生难度不小
31 解决医疗体制问题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前提
32 对分级诊疗的异见
33 为北京市允许在职医生开诊所的改革思路叫个好
34 取消定点资格审批不是取消定点管理
第三篇 支付制度是一种价格机制
35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36 支付制度与按项目定价制度的关系
37 改革制约支付制度发挥作用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38 医疗保险总量控制
39 总额控制不等于总额预付
40 门诊统筹安能担起调整资源配置的重任
41 医疗保险领域的质量与价格
42 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医药政策决策的困境
第四篇 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标准
43 放开低价药价格,向市场定价机制迈进一步
44 积极应对药价改革,冷静看待医保支付价
45 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看点
46 对医保促进药品市场合理价格的思考
47 药品价格由市场机制确定的几个常识
48 厘清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定义和内涵
49 用市场常识理解医保药品支付标准
50 药品价格改革落到具体政策还很纠结
51 药品医保支付价与支付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52 药品“医保支付价”管理的市场化组织构架和运作方式
53 重庆医疗价格改革为什么夭折
54 医保要警惕医药价格调整的腾笼换鸟策略
55 议“医保要跟上”
56 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放开价格的期待和疑惑
第五篇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57 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58 如何理解医保制度的结果公平
59 重特大疾病保障应针对灾难性经济风险
60 “医疗不公平”争论存在误区
61 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目标的定位
62 医疗保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报销比例吗
63 合理有效的门诊保障让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全面完整
64 解决异地就医要注重强化管理
第一篇 基于国情选择医保制度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最重要的国情就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促进了劳动力跨城乡、跨地区的流动,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医保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这一历史潮流。
1 “两江”试点是全民医保的种子
从“两江”试点到现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20年改革成就辉煌。当然,不难发现当前的全民医保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说制度碎片化也好,说公平性欠佳也罢,这都是社会制度建设和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强调顶层设计,如果是着眼于未来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这样的顶层设计是科学的,是本着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的,是符合社会制度建设渐进式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但是,现在总有个别专家喜欢以顶层设计之名试图把全民医保体系的制度模式推倒重来,鼓吹所谓英国式的全民免费医疗,罔顾历史和社会制度发展的基本常识。
现实的花朵是在历史的土壤中培育生长出来的。现行全民医保体系的根基在于1994年“两江”试点,试点的伟大意义在于,在当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播下了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种子,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逐渐成长。通过20年的梯次推进和制度延展,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两江”试点是与当今医保现实切割不断的历史,也是未来进一步发展不可废弃的基础。
基于对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结合实践的探索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充分调研,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的主要框架,提出了全局性整体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同时,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等改革任务。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模式,除了在理论上认为,社会统筹的横向调剂与个人账户的纵向调剂既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又有利于解决长远问题并体现公平和效率兼顾外,在当时也有这三方面的现实考虑:一是要将单位化管理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为社会化管理的医保制度,既能够均衡不同单位的社会负担,又符合公平和效率相统一、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社会医疗保险无疑是最佳选择;二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认识是打破“大锅饭”,医疗保障实行完全的社会统筹可能形成新的“大锅饭”,为增强个人费用意识、控制浪费,新加坡等国的个人账户制度值得借鉴;三是新建立的制度必须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时无论是企业效益、政府财政还是职工收入都不佳,为保证企业轻装上阵,改革转型顺利进行,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能高,只能保障最基本的大病需求,但同时又不能忽略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职工特别是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许诺,强行削减待遇可 ............

书籍插图:
书籍《医保评论》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医保评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