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_虚构与叙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故事虚构
第一节 故事的创意构思
第二节 写作小说
第三节 小说写作的技能培养
第四节 故事虚构习题

第二章 情节设计
第一节 情节线索
第二节 叙事方式
第三节 叙事序列
第四节 叙事成规
第五节 情节设计习题

第三章 人物塑造
第一节 人物类型
第二节 人物结构
第三节 人物转型
第四节 人物塑造习题

第四章 环境描写
第一节 环境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环境与人物
第三节 环境与情节
第四节 环境描写习题

第五章 视角调控
第一节 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
第二节 外视角与内视角
第三节 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
第四节 视角调控习题

第六章 声音配置
第一节 两种叙述声音的基本表达方式
第二节 两类声音的复调配置
第三节 含混与反讽:声音配置的修辞方式
第四节 声音配置习题

后 记
总 序
美苏冷战以苏联瓦解美国的胜利告终。多数人认为美国是靠科技创新战胜了苏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我看来,美国之战胜苏联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创新的国家其国力不可能真正强大。事实是,今天的美国,广义文化产业占其GDP比重超过了20%,是美国国内第一大产业,也是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我们可以结论性地说,今天美国的国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发达和全球出口上。这跟美国大学体系中“创意写作”机制的创建和发展有关,美国高校在美国的发展中不仅仅承担了技术创新的功能,同样承担了文化创新的功能,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高速引擎。但是,中国高校却不是如此,中国高校没有“创意写作”学科,中国高校文学教育走的是文学史知识和语言学知识教育路线,明白宣称不培养作家。中国高校在过去的一百年现代化史上承担的功能是非常尴尬的,它承担科技创新功能,也曾经试图承担社会改造技术的提供者角色,但是,它始终是文化传承者的形象,一直没有真正承担文化创新者的义务。它支离破碎、附庸风雅地追随西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路线,但是实际上在科学主义的思潮中始终没有占据先机,当然也没有后来居上,只是在技术创新上少有作为,文化创新的任务排斥在自己的体制之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大学的其他可能?也许校园现在应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科学技术专家的大学,一部分是文学艺术家的大学。大学应该建立一种系统,更高等级的系统诉求,在科学技术创新之外,还有另一种推进全社会文化创新的力量,为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提供动力。
2004年我去剑桥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回来去拜访钱伟长校长,见面没寒暄,他劈头就来句:你觉得我们上大中文系现在怎么样?我当然说好话,他老人家关心的事儿我们真是尽力了,再说,我们的确也有很大进步。但是,他反问:是这样吗?我们跟复旦比,怎么样?我们赶上了复旦没有?我就噎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当时,大不列颠学术基金会资助我到英国访问一年,加上之前我在新加坡工作、法国讲学的经历,我有很多想法,包括对中文学科改革的想法,我感觉,未来的高校文学教育,应该以“创造性写作”(我们翻译成“创意写作”)为主要方向,这是中国文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我们现在的大学文学教育是明确告知“不教写作”、“不培养作家”的,这个体系教语言、教文学史、教文学理论,但是,就是不教文学创作本身,不教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这是和当代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不适应的。当时,我感觉到我们的中文系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跟文化创意产业不衔接。我认为整个中国的高校文学教育都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中的文学学科应该有一个大检讨。后来,钱校长让我写个报告,要我把对中文系教育教学的想法整理成文字写给他。写报告的时候,发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还只是皮毛,很多问题没有想透,这让我不得不马上提起精神,进一步收集海外资料,翻译学习,此后好几年,创意写作研究成了我常态教学科研之外的一个“私密”任务。三年前,我终于向周哲玮校长写信,建议创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在周校长的关心和文学院陶飞亚院长的推动以及董乃斌、王晓明、王光东、曾军、张寅彭等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三年前我们创建了全国第一所高校创意写作中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本科“中国文学创意写作平台”,去年又在中文系创建了创意写作创新学科。
在我看来,中国高校文学教育同语言教育混融为“语言文学学科”,已严重滞后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式“语言文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钩,中国高校文学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形势。比较西方现代文学教育发展,同西方文学教育接轨,走“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之路,是中国文学教育未来独立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代高校文学教育一直和语言教育混融,形成了“谈文学就是谈语言”、“谈语言就是谈文学”的混融观念,进而造成了文学学科属性认识上的偏差,含混地强调其“基础类”、“研究性”学科属性,忽略其“艺术性”学科本质,否认甚至反对其应用性。事实上,文学和语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文学教育不仅仅应该教语言修养、文体格式,更应该教个体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自我诗化”),文学是语言艺术。但是,从创造性这点上说,文学却恰恰存在于语言之外,文学的本质是“创造”,不是“语言”。文学教育应回归其创造性艺术教育的学科本性。目前所谓的“文学教育”完全不适应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冗余学科。据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年位列最难就业专业排名前十。高考网2009年9月22日的一篇文章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在最难就业专业第七位,因为该专业“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其实什么都干不了”。按照目前体制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失去了“文学哨兵”的就业需求,有知识却不能创造,能鉴赏却不会创作,他们还有什么就业前景呢?目前的文学教育是“把文学当作意识形态”时代教育体制的遗存,是为培养“文学哨兵”服务的,以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为主,教授语言知识、语言修养,教授文学史知识和文学鉴赏批评能力,却不教授文学创造能力。以前我们“把文学当作意识形态”强调作家身份及其创作的独特控制管道 ............

书籍插图:
书籍《创意写作_虚构与叙事》 - 插图1
书籍《创意写作_虚构与叙事》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创意写作_虚构与叙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