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学拳讲习录_洪均生与蒋家骏两代人的太极之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山人贺诗
何淑淦 序
韩建中 序
梁伟明序
田芸序
缘起
洪均生先生学拳讲习录
忆蒋家骏先生学拳六十年
陈氏《拳经总歌》臆解
王宗岳《太极拳论》答问
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
论太极拳单刀技艺法门
陈式太极剑技击法门
浅谈太极拳的功夫
从戚继光《拳经》到陈王庭的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的普及与提高
太极拳打手推手的演变
俞大猷《剑经》释密
略谈太极拳打手的力与巧
陈式老架太极拳、械式名练法要义说
山人贺诗
喜贺蒋家骏先生太极拳系列丛书问世
《世有奇人》
亦师亦友,当世奇人。
武林世家,太极陈门。
洪公嫡传,蒋氏家骏。
英雄少年,勇猛精进。
老之将至,困知勉行。
转益多师,与日俱增。
出神入化,流水行云。
太极无极,太音希声。
天地造化,精妙绝伦。
浩然正气,修身养性。
以武会友,智者怀仁。
著述立说,送宝传经。
强健国民,神州复兴。
止戈为武,永佑和平。
作者:山人
何淑淦 序
1983年初,于洪师济南菜市新村寓所首次与师弟蒋家骏君会晤,相谈甚欢。他敦厚豪爽的谈吐和英俊的相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986年春,老师80寿辰,北京陈豫侠师姑和雷慕尼师叔到济南为洪师祝寿,雷师叔住在洪师处,豫侠师姑住在许贵成师弟家。我与家骏君常一起向师姑、师叔请教拳艺剑术,有时一起到师兄家走访,从此结下笃厚的兄弟之谊。他坚实的拳架功底和熟娴精妙的剑法令我倾倒。
起先,他曾师从照丕师伯习练陈式太极,后又到济南习洪师拳架,深得陈式拳真谛。他天资聪颖,悟性极强,勤奋刻苦,勇于实践,又得冯志强、陈金鳌诸人指点,是以功夫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末,即于徐州、淮阴一带传授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旋至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传拳,评价甚高。他恪遵师训,对学生要求极严,先讲明理法,每一动作反复示范,然后把手试验,教学颇具师风,是以学者日众。家骏君心胸宽广,义结武林,从无门户之见,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广涉百家,博采众长,将其精华融贯于打手实用之中,技艺渐臻上乘,其功夫为洪师门下佼佼者之一,并在海内外传播陈式实用拳法贡献突出。
庄子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家骏君厚积薄发,日练拳数十遍,至今不辍,且从严从难,求细求精;教拳诲而不倦,一丝不苟,现身说法,循循善诱。长年累月积累了丰富的学拳与教拳经验;更难得者,其用心既细且苦,凡听老师讲述拳之理法、示范之技巧,无不一一默记于心,写成札记;再者,所去之处,凡遇名家名师,皆诚心求教,广搜秘笈,认真研究,故收藏武术资料甚多,这为他继承发展陈式太极拳,撰写太极拳著作奠定了深厚基础。
去年秋,家骏君专程来菏泽看我,带来他积四十年学拳心得和教拳经验而撰写的《洪均生陈式太极拳——陈式洪架太极拳法传真》书稿,征求我的意见,嘱我写序。我虽随师习陈式太极拳多年,但疏懒愚钝,屡遭坎坷,几成朽木,拳理拳法,功底甚浅,是师门最不成材者;然兄弟情谊难却,且是复习拳法良机,故不避欠缺自知之明,慨然应之。
我研读书稿多遍,深获教益启发。此稿内容丰富,理法翔实,结构严谨,图文并茂,不乏新鲜见解,确系一部太极拳理法力作。它既传承了祖国优秀文化,又汲取了现代先进的科学知识,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它是太极拳理论现阶段发展的一大成果。在有关太极拳的论文中说:“‘气’有两方面内容,其一为人体呼吸意义上的气,如练拳中气沉丹田等;其二为精神观念上的气,如中国哲学,美学中的气韵、个人气质等意义上的气。而我们所说的太极拳中的这个‘气’,应包含有这两者”。又说:“太极拳的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拳家先天的禀赋;二是拳家后天所受文化教育和环境影响获得的结果;三是拳家的生存状况、为人处世、工作经历、行拳风格的综合体现。……我将其归纳为:一、生命精气;二、学拳灵气;三、宇宙元气。……”还说:“在一套拳法中,‘气’具体体现在演拳动作的表达上,即拳势的配合、套路的结构、意境、呼吸等诸多因素。演拳风格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拳家个人风格的不可复制性。哪怕是父子、兄弟或师徒。因为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知识学历不同,遗传禀赋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认识的能力水平不同,即使临摹同一老师拳势,诸多的不同则必然造成演拳肢体语言理解与表述的不同。”这种运用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来解释太极拳的“气”的尝试比一般玄虚神秘的妄解进步多了。仅此一种新解,对纠正关于太极拳“气”的误谬认识,使学者少走弯路而勇往直前,确是一大贡献。
在系统阐述理法和打手行功解说方面,本书主要依照洪师所授之陈式实用拳法和陈鑫先生《陈氏太极拳图说》,适当吸收了陈照丕先生《陈氏太极拳汇宗》、陈子明先生《陈氏太极拳》的某些成果以及其他流派太极拳个别论述。但相当一部分是家骏君自己的心得和对实践的提炼,形成个人的见解,有意不落俗套。从一定角度看,这正是他对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修正和发展,从而在拳势上塑造了自己的风格,显示出他独特的气韵。当然,书中某些个别论述仍有可商榷之处,这是任何科学研究在所难免的,它会在太极拳理论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这部著作文字浅显易懂,叙述简明扼要,凡关键要点一处也不放过,使读者一目了然,对照文字和图解即可演练,再参照光盘,就会更加准确。这是本书作者向读者提供的打开陈式太极拳理法精要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诚望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不妨一试。
徐州乃古九州之一,又是历代通往南北的军事要塞,亦文亦武,人才蔚为大观,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据《氏族大全》等书记载,周公之子伯龄封于蒋,后子孙以国为姓,其地在今河南固始县。东汉末广陵蒋子文为秣陵尉,逐贼殉于钟山。孙权为之立庙,南奇加封为蒋帝。哀帝时蒋诩、蜀蒋琬皆称贤能,后历朝多出名士。蒋氏源远流长,以人杰地灵之徐州胜地,培育出文武全才之蒋氏后裔如家骏君者,不唯拳艺名驰海内,且撰写出这部不同凡响的巨著,除他本人主观原因外,我想,也可能是由于同时闪烁着时空灵气之光所致吧。
《洪均生陈式太极拳——陈式洪架太极拳法传真》系列丛书的出版,让我们瞻望到,一个弘扬陈式太极拳新的热潮必将出现在五洲四海。
何淑淦 谨序
2008年2月于雷泽垫石斋
韩建中 序
武林高手的王道
认识蒋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六十年学拳讲习录_洪均生与蒋家骏两代人的太极之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