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信息安全
一 传统的信息安全概念
二 信息化发展使信息安全概念不断深化
三 新的信息安全观
四 国际社会当前对信息安全的共识
第二章 信息安全的非传统安全特征
一 威胁的多元性
二 攻防的非对称性
三 影响的广泛性
四 后果的严重性
五 事件的突发性
第三章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 主要信息技术安全风险因素
一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强
二 泄密隐患严重
三 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高
四 对外风险意识欠缺,防范措施不够
五 信息战阴霾密布
第四章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 主要信息内容安全风险因素
一 挑战意识形态建设
二 网络政治动员
三 造谣煽动以及恶意炒作
四 文化入侵与文化颠覆
第五章 中国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对策
一 指导思想
二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 未来展望
第六章 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
一 战略层面高度重视
二 美国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有关行动
第七章 信息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一 主要提议
二 《网络犯罪公约》:国际合作的突出成果
三 共建全球网络安全文化是大势所趋
附录
一 从有关电子标签的两次政协提案审视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利益
二 从前苏联经济遭“逻辑炸弹”重创反思引进技术的安全风险
三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现状
参考文献
后记
非传统安全与现实中国丛书
信息安全
沈昌祥 左晓栋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信息安全/沈昌祥,左晓栋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
(非传统安全与现实中国丛书/张曦,余潇枫主编)
ISBN 978-7-308-05597-0
Ⅰ.信… Ⅱ.①沈…②左…③刘… Ⅲ.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Ⅳ.TP3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57913号
信息安全
沈昌祥 左晓栋 著
丛书主持 黄宝忠 陈丽霞
责任编辑 林昌东
封面设计 张志伟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28)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E-mail:zupress@mail.hz.zj.cn)
排 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电脑排版中心
印 刷 富阳市育才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87mm×960mm 1/16
印 张 12.25
字 数 148千
版印次 2007年10月第1版 2007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05597-0
定 价 20.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072522
总 序
读者手上的这套《非传统安全与现实中国丛书》,不仅仅是中国学界在这一领域推出的第一套丛书,据我所知,它也是亚洲地区头一次以丛书形式出版的非传统安全研究系列,是当今世界不多见的一类成果形式。按照既定的计划,将问世的五本,即《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文化安全》,只是整个丛书的第一辑。如果进展顺利,今后还有更多的成果会与公众见面,涉及范围将逐步扩展到非传统安全研究所有新开拓的分支领域和问题领域,作者队伍不仅可能包括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将延揽国外在非传统安全研究上有成就的知名人士加盟。潇枫和我本人甚至设想,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并假以时日,以“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为主要推动单位和研究基地,这套丛书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理论界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的主要释放窗口,成为衡量全球化时代安全思想充实和发展新阶段、新高度的一个“学术地标”。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确实有它的理由:首先,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论人们用什么词汇或方式概括它),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军事安全、战场安全及狭义的国家议事的瓶子里“外溢”,蔓延到过去人们无法想像、旧的教科书无法解说、老套办法无法应对的死角与地步;假使一味听任它的扩张,不顾及、不解决理论(思考)与实践(政策)的脱节,最终各国公众和国际社会可能受到难以想像的厄运惩罚。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给出的警示之一是:金融领域爆发的强大冲击波,可能造成比一场中等规模的武装冲突更惊人的毁坏。譬如讲,它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倒退一二十年,可以带来社会的严重骚乱和政府的非正常更迭,可以极大地降低公众的自信心和承受度。几年前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刚刚消逝的SARS阴霾,曾经施加我们国家权力中枢所在地前所未有的考验:它不止夺走了数百人的宝贵生命,更以其“查无源、症无药”,以及“来无影、去无踪”的诡异形态,预示着这是一个随时可能再度现身的可怕“妖魔鬼怪”。如果说,学术研究跟不上现实生活的变化,多少还可以理解或辩解;那么,研究工作无视甚至轻视现实生活的挑战,则是不能原谅的。中国是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中国在当代的发展又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当然有义不容辞的义务,直面非传统安全的各种威胁;不这么做,中国算不上是“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的学者也称不上是“有良知的学者”。
其次,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属于高难度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攻关,更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在笔者看来,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探索不是孤立的工作,也不能与过去的努力截然分割开来,与其说它是对“非传统问题”或“非传统特征”的讨论,不如把它定位为本质上“对安全事务的重新理解和阐释”。这就要求研究者有全新的思考维度,熟练驾驭已有的和正在研制的各种“工具”(既指“传统工具箱”里的各种军事火炮,又指“新式装备库”里的各种软件与技巧),学会应对扑朔迷离、千变万化的对手。举例说,台湾问题既可纳入传统安全的范畴(如何以军事手段遏制台独势力),又可放进非传统安全的领域(怎样面对认同危机、渔业纠纷、合作对付海上犯罪以及妥善处理“三通”问题,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的研究群体能够细致探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间的各种定义及其复杂关系。比如它们之间可能的转换及转换的条件,区分属于不同领域发生、不同力量应付、不同思考方式的各种安全难题。从国际关系理论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信息安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