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北京日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伯希和北京日记/萧菁译.—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7.10 (晚清稀见中外关系史料丛书 / 周振鹤主编) ISBN 978-7-5495-8493-2
Ⅰ.①伯… Ⅱ.①萧… Ⅲ.①日记-作品集- 法国-近代②北京市-地方史-史料-1899-1901 Ⅳ.①I565.64②K29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60279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西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
出版人:张艺兵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9 mm × 1 194 mm 1/32
印张:9.625 字数:90 千字图:92 幅
印张:5.75 字数:108千字
定价:39.80元
目录
版权信息
《晚清稀见中外关系史料丛书》序
前言
1899年出访记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见证
书信往来
1901年的出访
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晚清稀见中外关系史料丛书》序
周振鹤
虽然史料不是史学,但无史料却成就不了史学。一切以论代史的著作自然遭人鄙弃,即使以论带史的思路也依然不是一条正确的治史途径。一切能推动历史学发展的著述无不以历史真正面貌的追索为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历史真面貌的呈现又无不以丰富真实的原始史料为基础,离开史实,历史无由存在。但通常,史实的追求是很不容易的。历史研究者容易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歪曲了的史实所导引,进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时并不都是历史研究者主观的错误,而可能是客观上的原因。就像看戏一样,我们只能看到台前的表演,看不到幕后的化装,我们只注意于主角的活动,而忽视配角甚至龙套的表现。即使我们很注意所有角色的表演,但我们总以为那就是历史的真实,而未意识到这原是他们在导演说戏之下的表演,说白了,他们是在做给摄影机拍摄的,而不是给观众表演的。即使戏剧是直接演给观众看的,但依然有两派表演理论的冲突,一派是本色的,一派是表演的。历史现象的发生有时也往往如此,我们只注意到各色历史人物的台前的表演,看不到他们在幕后的举止,不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他们的真面目,而是舞台限制了我们。因此历史的研究不能不注意于搜集台前之外的幕后史料,主角之外的配角表演,政治军事外交以外的经济文化往来,正式使节会谈之外的私人交往与接触,典籍公文记载以外的私人信函日记,冠冕堂皇演说背后的流言蜚语,只要有助于历史真相的披露,就无一不是可用的史料,就无一不可以用来使历史显露其本来的真相。本丛书所要展示的正是这一目的,以稀见的,但又不失为关键的史料的披露为范围,不论文献的语种,但以外文为主要对象。这些文献或以手稿形式存在,或虽已出版而被查禁,或未被查禁但却流传不广,或在外部世界虽有流传,而国人却少有所闻,尽量为之网罗。然主编者与出版社囿于所闻,见识未广,亟希望史学界内外有同好者加以推荐或自荐,以使本丛书能够臻于充实,至于有用,则编者幸甚,读者幸甚。
晚清历史之重要中外于今已有共识,身在其中之人,已深感其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身在今天之人或曰没有晚清哪来五四,或曰晚清乃中国现代化的准备期。然虽晚清去今未远,而资料之丧失或未曾开发者仍为数甚多。或者因当事者有所忌讳,不欲公刊;或者因有关当局以利益关系,一开始就被列为禁书;或者当时未显其为要闻,而在后世今日看来乃是解决历史疑案之锁钥。所有这些都应该尽量发掘,刊布于世,既充实史料之大库,复使历史真相更趋于明晰,甚或改变原来的历史定论。本社前已出版两种相关的丛书,一是《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一是《晚清驻华外交官传记丛书》,目的都是为了使历史的面貌更加丰满真实。本丛书则更为直接,采用的尽量是未曾加工或相对原始或基础的史料,其于历史研究的作用恐怕对比以上两种丛书有过之而无不及。首批推出的两种材料都是法文原版,一是加略利有关中法黄埔条约谈判的日记,一是伯希和进入敦煌藏经洞的笔记。加略利恐怕一般人不大晓得,但他却以译员的身份掌握了中法谈判的最机密的材料,所以他关于此次谈判的日记甫一出版就被禁行,为的是避免泄漏法国侵略外交的核心机密,所以此日记存世者不过十部而已。今天的读者自然会批判性地进行阅读,以为了解彼段历史的参考,复对其中的关键人物如耆英有中文资料以外的新认识。至于伯希和,虽然在中国是无人不识,但他的敦煌藏经洞笔记却在生前从来没有准备刊行。原因不言自明,他不愿被人看成是小偷强盗。而即使是在给自己备忘的笔记中,他也留了一手,始终不透露他付给王道士多少钱。一百年后的2008年,这本笔记的原版通过掌握不同语种的三位人士的努力才得以整理印行法文版,但如果不加以汉译,相信许多读者是难以一亲其芳泽的。另外,他于义和团运动时正在北京公干,也留下一本分量不大的日记,同样具有参考价值。这三种书是首批要给大家介绍的。类似的外文著述为数不少,我们希望能够一部一部推荐给大家,步子不会快,但希望能一直走下去。
是为序。
前言
1900年,西方列强与中国发生着一场荒谬的冲突。在困境中迂回的清王朝不愿面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仍然相信能够依赖庆亲王
[1]

、端郡王这些王爷及重臣(如刚毅、赵舒翘、李秉衡等)的力量,利用以排外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加之清朝的军队,并寄希望于俄国能在中国问题上表现出友善的中立态度,将被称为“洋鬼子”的欧洲人驱逐回海上。
5月20日,北京的大街小巷贴出了农历五月初一将屠杀外国人的告示。同一天,各国的外交使臣开会商讨对策。但除了法国公使毕盛(Stephen Pichon)外,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派遣欧洲的军队来保护在京的外国人。另一方面,5月28日,总理衙门也向各国保证这种秘密组织的屠杀活动将会被镇压。
5月29日,北京火车站被焚烧,市区附近的铁路被破坏。在一份电报中,毕盛描述了这些事件的细节并通报说各国外交使团已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调遣欧洲或日本的军队到北京。
(5月)31日,联军到达北京。各国的外交使团尚不知清政府已与义和团达成(联合开战的)协议,以为从此无需再有任何担心。
然而事件发展得更加迅速:6月10日,端郡王被任命为总 ............

书籍插图:
书籍《伯希和北京日记》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伯希和北京日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