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_人文主义的视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传统与现代
——人文主义的视界
陈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陈来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ISBN 7-301-10618-1
Ⅰ.传… Ⅱ.陈… Ⅲ.文化-研究-中国-现代 Ⅳ.G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32704号
书 名: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
著作责任者:陈 来 著
责任编辑:徐丹丽
标准书号:ISBN 7-301-10618-1/G·1851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址:http://cbs.pku.edu.cn
电子信箱:pkuwsz@yahoo.com.cn
电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2022
排版者:北京军峰公司
印刷者:
经销者:新华书店
650mm×980mm 16开本 18.875印张 253千字
2006年4月第1版 2006年4月第1次印刷
定价:32.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内容提要
“五四”以来,文化激进主义的盛行,使中国思想传统经历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无庸置疑,“五四”以来的文化批判运动,在促进20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主导20世纪中国思想运动的文化激进主义,在推进了革命、变革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制造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困境,从而使得对这一思潮的反省,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经济腾飞和文化复兴的重大课题,成为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当务之急。
本书不仅在宏观上对中国近代思想作了回顾与前瞻,并对“五四时代”和“五四”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特别着重于在文化观上深入检讨文化激进主义的遗产,力图在学理的层面揭示文化激进主义的偏失。另一方面,以传统与现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联结为核心,致力于回应韦伯理论,阐述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社会和现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定位及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意义和可能的贡献。
前言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儒学价值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对近代以来有关的文化讨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所作的一种反思。由于作者的文化立场是在“批判的继承”的原则下,肯定儒学价值传统与世界其他大的宗教传统一样,在现代社会仍有其意义,而对全盘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文化观持批判态度,因此我有时会被问到对所谓“文化保守主义”的看法。借此机会,我想就人文学科研究中的“文化的保守主义”概念及相关的问题略作讨论如下。
晚近学术界或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儒家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主要思想派别,或以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要派别,但多共认各派之间虽然有分歧、对立,“他们所思考和企图解决的大体上都是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引进西方,如何建设中国的新文化等问题;他们都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共同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主题;他们都向西方寻求真理,但都想避免西方文明发展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和严重缺点;他们都希望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在思想上都具有文化启蒙的性质和特点”
(1)
。严格地说,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西方学术用以处理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范畴,事实上并不能够把这三个范畴简单地在前面加上“文化”来变成文化观的范畴。比如,虽然可以在定义的前提下建立“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激进主义”的概念,但“文化自由主义”的说法就很难成立,而一个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却可能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者或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尽管如此,一般都承认,中国学者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研究得比较充分,而对文化保守主义派别的文化观点、研究成果和理论贡献重视不够。
那么,应用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本杰明·史华慈(B.Schwartz)早就指出:“五四时代出现的这些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发明一个新的词汇去指称他们,并把他们和什么‘守旧派’区别开来,这就是‘文化保守主义’。”他指出,20世纪的中国几乎没有柏克式的保守主义,“现代中国保守主义主要是‘文化的保守主义’,根本上并不是墨守现行社会政治现状的‘社会政治的保守主义’。许多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多半很清楚哪些是该保留下来的文化要素”
(2)
。然而,由于中文语境中“保守”已经被赋予了浓重的贬意,以至于连西方的中国研究专家都不赞成把西文中的cultural conservative译为中文的“保守”,而希望用“守成”,即“文化守成主义”来表达西文对应词的意义。本来保守、反现代化,在西方学术的语境中不仅没有贬意,而且还有一种比较深刻的含义。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西文中,前缀词“文化的”的限定,使cultural conservative并不排斥对社会的改革意识与对传统的批判一面,这在中文中却常常被忽略。艾恺(Guy S.Alitto)说明:“民初时代思想史上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可以说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全盘批评和攻击,同时提倡更深更广地引进西方文化。在差不多同时期,和反传统主义相反对的思潮也出现了,即面对日益增强的西化所产生的文化守成反应,他们提倡融合中西文化,提出未来的世界文化会是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体,我把这种主张称做文化守成主义论。”
(3)
中国学者一般也接受这种用法:“他们(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的概念,以区别于极力维护社会政治现状的‘社会政治的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是指那种立足于传统文化,力图融会古今,也有选择地吸纳外来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派别。他们在政治上可以很进步、很革命,甚至十分激进,但是对待民族文化传统却很谨慎、很保守,温情脉脉,谨守先业,惟恐弃我故常。有这种心态的人,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可谓屡见不鲜,章太炎是一个例子,曾经参加辛亥革命的现代新儒家学派的精神领袖熊十力也是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传统与现代_人文主义的视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