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底层笔记》张礼士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市民底层笔记》张礼士
历史是英雄伟人书写的;也是小人物书写的。
阅读伟人传记,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理想;阅读小人物回忆录,可以从中见到自己的影子。鲁迅说过:有谁从小康而坠入困顿的么,在这途路上,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作者的人生轨迹与此差相仿佛。作者出生在一个旧银行高级职员家庭,1949年7岁。
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历经家庭波折、社会动荡,坎坷一生。以作者的眼光观察这六七十年,主色调的灰暗的。尽管灰色只是社会万花筒的一种色彩,但它绝对是真实的一种。阅读此书,或可引发一笑一叹。
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特别是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回放自己的人生历程;今天的年轻人,可以从中读到最亲近真实的父辈历史——比电影电视小说历史书要真实得多。
01 弄堂里的小伙伴
余庆坊·1
余庆坊的1号至11号称为第1小弄,是大弄堂里的小弄堂,我小时候的玩伴都在这条小弄堂内。
阿桃比我大两岁,长得高高瘦瘦,是出了名的皮大王。他住在11号的亭子间(1)里,他的一次冒险经历是从11号的屋顶一直爬到1号,然后从屋顶跳到1号我们家的晒台上。其后果就是被他母亲痛打一顿,过了两天有邻居向阿桃娘投诉:他家屋顶上的一块瓦片被踩碎了。于是阿桃又挨打,眼睛都打肿了。
阿桃娘的心情不好,脸上始终乌云密布。阿桃的父亲解放前当过警察,大概还是警官什么的,所以解放不久就被抓了进去,后来就死了。阿桃说他家曾收到公安局通知:要交4000元子弹费(相当于1954年发行的新币4角),原来解放初枪毙鬼(读jū)挨的子弹费用是要枪毙鬼家属负担的。我吃不准阿桃是否在吹牛皮,我们这条弄堂内(指第1小弄)再也没有人挨枪子,所以无从查考。
有一点是吃得准的,阿桃家解放前解放后都住亭子间,并不像当时有人讲的那样——国民党反动派个个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花园洋房。阿桃爸爸肯定是反动派,否则不会挨子弹。而且据阿桃说他家过去也没吃过山珍海味,只是肉吃得多了些。看来肉吃得多不是好事!
我老是泡在书店里,在弄堂里的孩子们眼中我是个另类,弄堂内的游戏如打弹子、“逃加山”之类的我全不在行。但阿桃对我并不嫌弃,总是来叫我玩,可能是他和我都是独子的缘故。他教会了我打扑克:沙蟹、罗宋、21点,等等,赌注是香烟牌子。很自然地我和阿桃成为一帮,阿桃是“老大”。
5号的小姑娘慧春也是我们的玩伴。我们玩“人猿泰山”游戏:阿桃是泰山,慧春是珍妮,我是小泰山;有时我是泰山,阿桃是大猩猩,慧春永远是珍妮。
慧春说:“还好阿拉(2)爸爸不是反动派警察!”
余庆坊·2
6号的国松人长得没有阿桃高,却很会打架,他是另一群孩子帮的老大,他的一帮人多势众,所以我们和他们“开战”总是落下风。恨得阿桃打算去武当山学武艺,像“点穴”这种绝技也要把它学会,回来以后把国松这班人统统点趴下。阿桃的决定使我好几天心神不定:因为阿桃是不看书的,甚至连环画也不看!武当山点穴这些故事全是我讲给他听的,万一阿桃去了武当山,阿桃娘岂不是要来找我算账!
万幸的是阿桃因为筹不到路费,所以没能去武当山。国松一帮人和我们渐渐好了起来,尤其在和其他弄堂的“野蛮小鬼(读jū)”发生冲突,比如争夺踢小橡皮球的地盘时,第1小弄的孩子们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国松常常请我到他家去玩,我和他的家人也熟了起来,我叫他的爸妈“陈伯伯”“陈家姆妈”。陈家的子女多,陈伯伯下班会带零食回家,有一次他带了一大包“花红”——一种美丽的小果子回来,硬塞给我好多个。“花红”酸酸甜甜的,我以后在水果摊见到“花红”就会想到和善的陈伯伯。
1955年肃反,陈伯伯被抓走了,而且被发配到青海,这一去就永远没回来。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再也没有看见陈家姆妈笑过。
5号的慧春大了,已经不和男孩们玩了。有一回碰到我,她还是对邻居家的事议论了几句,最后她又说:“还好阿拉爸爸不是历史反革命!”
去大华农场·1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星期天下午,我们去大华农场。
第1小弄的小伙伴差不多全去了,除了女孩和小不点们。国松说“小跟屁虫”一律不带,包括他的弟弟。这是第1小弄两帮孩子们的联合行动,带队的自然是国松和阿桃。我们做了精心准备:有拿弹皮弓的、有带瓶瓶罐罐的(可以装小鱼和蝌蚪——“拿摩温”)、有手持自制鱼叉的(竹棒顶上装有长铁钉),据阿桃讲大华农场的水塘里游满了鱼,一叉即得。
我们从虹口公园附近越过天通庵车站往西北方向走,都市的喧闹渐渐淡去,出现了零星的菜地、杂草和矮树丛,空气里夹杂着野花的香味。不知是谁,唱起了小学生的歌:
六月花儿香,六月好阳光,六一儿童节,
歌儿到处唱——
大家跟着唱起来,五音不全的阿桃嗓音混在里边听上去挺滑稽,其实离六月还早着呢!
终于,我们见到了高高的“麒麟塔”,大华农场到了。大家穿过荒芜的“原野”奔上台阶,在塔周围的高台上欢呼雀跃、打闹玩耍。据说塔尖上原本是有一只麒麟的,但后来不知是坏了还是被人砸了——因为这座塔是日本人为了纪念他们一个被炸死的将军而造的。从塔上向四周望去,大华农场还是有绿油油的农田、菜地的,不过连不成片;也有灌木丛和一些草棚;小水塘不少,仿佛许多闪闪发光的碎镜子。
我们要办正事了,要去捕鱼捉虾了!下了台阶,经过一个废弃的大游泳池时,大伙又停留了一些时间,干涸的游泳池底尽是石块。有人爬下池内玩石块。后来我们找了一处池塘,开始抓鱼,但发现鱼迹难觅,阿桃的情报有误,鱼叉什么的完全没有用。但阿桃坚持有鱼:如果我们“敲浜”——像他们川沙乡下那样把水池里水抽干,池塘里肯定有点鱼!而且是大鱼!
正当大家离开这处收获很小的池塘时,有一帮大孩子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他们一个个破衣破裤、黑不溜秋的,有的手里拿石头,有的拿割草刀,嘴里还骂骂咧咧,说的似乎是山东话,和余庆坊过去的两个大门警卫老山东的口音相似。
去大华农场·2
这帮操“山东口音”的孩子年龄不比我们大,但十分强悍。从他们的叫骂声中我们知道我们犯了两个错误:一、侵犯了他们的“地盘”;二、我们奔跑过的“原野”并不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市民底层笔记》张礼士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