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
华为与其缔造者任正非
一个74岁的老人屡屡吸引大众的眼球,不只是因为他的职位和地位,更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和个人魅力。
“任正非”,这三个字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魔力,从中能渗透出丝丝铁的味道。
从6个人到18万人,从2万元到6036亿元,从深圳一地到全世界,从代理交换机到世界第一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从草台班子到奇特的管理体系,30年来,任正非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多到我们习惯性地认定只要任正非出手,就会十拿九稳;认定只要任正非在,华为的发展就没有上限。
他是华为狼群的头狼,是华为的精神教父。他率领18万员工征战全世界,令对手胆寒,却不得不服。
一个华为离职员工这样评价他的老板:“在我眼里,任正非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啊。华为一个芯片可以投10年,即使10年全亏损,他依然敢坚持,别人敢这么做吗?不敢。他在华为的股份那么少,别人敢这么做吗?不敢。全世界都不敢这么做啊,但任正非可以做到。”
作为一个世界性公司的带头人,整合世界资源,打造不同凡响的产品,为世界人民服务,这就是任正非今天的眼界。
2018年,华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2位。5年前,华为的排名是第315位,5年后,华为会上升到第几位,令人期待,甚至令人战栗。
任正非有超群的逻辑和眼光,似乎能一眼看穿前进的方向,所以他选择团结一批人来做企业,选择把股份分散给所有员工。单凭这份心胸,他已经超出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家,是企业家中的异类。一手创建了华为,又给华为构建了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理念,这大概是任正非最自豪的两件事。
很多资料都在描写任正非、记录任正非,他的讲话文字我们可以搜到无数篇,却依然看不清他。
任正非已经把他的管理思想公开,我们看得懂,却依然学不会。
外界对华为总有无限的好奇,有对华为人高收入的羡慕,有对华为人疯狂加班的恐惧,也有对华为管理体系的推崇,还有对任正非接班人的猜测,众说纷纭。
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任正非:
他虽知名度高,却神秘而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华为初期甚至有意无意地与媒体绝缘。他曾经给华为高层下过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
他是一个充满乐观态度的悲观主义者,总在担心第二天华为就会倒闭,预言“华为的冬天”必然到来,可是他又比常人更加乐观积极地去应对。
他一手创建了华为,引导华为走过30年,却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傻、执着,没什么爱好,也什么都不懂,就懂一桶糨糊,将这种糨糊倒在华为人身上,将十几万人粘在一起,朝着一个大的方向拼死命地努力。
不管如何,任正非都是一个坦率真实的人,不讳言自己的缺点,也不虚伪地掩盖自己的优点,此谓真人。
同样攀登珠穆朗玛峰,任正非偏偏选难走的北坡。无数次险象环生,他收获的果实也超出别人百倍。他和华为的创业人员,是真正“从泥坑里爬出的英雄”。
2018年,华为积蓄着力量,等待着5G时代的到来。华为手机狂飙突进,准备两年后碾压三星和苹果,但是华为手机打入美国的努力再次被阻截,友商中兴也惨遭美国制裁,饱受屈辱。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恍然大悟,明白任正非当年咬牙坚持发展核心技术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2018年,任正非74岁,已是古稀之年,但他还在拖着华为前行。他的思想从未随着他的身体一起老去,反而越来越锐利。看到任正非,大家会完全忘记他的年龄,只注意到他的思维锋芒。
当我们谈论任正非时,我们要谈什么?
我们可以抓住任正非一生中的一些关键节点来谈。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把这几个节点抓住了,就可以搭上一列高速列车,顺利平稳地再走一段路;抓不住,就此被甩下,再难追赶。
创业节点、管理节点、竞争节点、未来节点,这些都是任正非一生中关键的节点。
支撑任正非在这些关键节点做出正确而艰难的抉择的,是他的逻辑能力,更是他的强者心态,是“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强大生命力。
技巧、思维、逻辑,人人可学,人人可用,但唯有附着在强大的生命力和信念上,才能爆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这才是任正非精神的真正内核。
第一章
华为初心:40岁的创业者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任正非,2011年,《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二章
颠覆者: 从无籍籍名到领跑
在产品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上,我们是瞄准业界最佳,现在业界最佳是西门子、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朗讯、贝尔实验室等,我们制定的产品和管理规划都要向它们靠拢,而且要跟随它们并超越它们。如在智能网业务和一些新业务、新功能问题上,我们的交换机已领先于西门子了,但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上,我们和西门子还有差距。我们只有瞄准业界最佳才有生存的余地。
任正非,1998年,《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第三章
“为了明天,我们必须修正今天”:任正非的二次革命
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们自由发挥的。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
前十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听听研发人员的发散思维,乱成一团的所谓研发,当时简直不可能有清晰的方向,像玻璃窗上的苍蝇,乱碰乱撞,听客户一点点改进的要求,就奋力去找机会……更谈不上如何去管财务了,我根本就不懂财务,这与我后来没有处理好与财务的关系也有关联,他们被提拔少,责任在我。
到1997年后,公司内部的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我请人民大学的教授们,一起讨论一个“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几上几下的讨论,不知不觉中“春秋战国”就无声无息了……
任正非,1998年,《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第四章
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