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人间采蜜记
李银河自传
李银河 /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间采蜜记 : 李银河自传 / 李银河著. -- 南昌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6
ISBN 978-7-210-07574-5
Ⅰ. ①人… Ⅱ. ①李… Ⅲ. ①李银河-自传 Ⅳ.①K82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57202号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李银河 /著
责任编辑/王华
出版发行/江西人民出版社
印刷/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2015年8月第1版
2015年8月第1次印刷
开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7.5
字数/ 110千字
书号/ ISBN 978-7-210-07574-5
定价/32.00元
赣版权登字—01—2015—552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序
名字·学前班
小学·东方红
中学·“文化大革命”
内蒙古兵团·西西弗斯
读书·发现宝藏
沁县·农村生活
工农兵大学·初恋
光明日报·小波
国务院研究室·成名
社会学·入门
结婚·“女共党”
美国·海外生活
回国·博士后
同性恋研究·他们的世界
农村调查·生育
女性·性
小波辞世·爱情回味
虐恋亚文化·剑桥
婚外恋·同性婚姻
性的问题·恐龙
酷儿理论·旧金山
网络·女同性恋
性别问题·后村
一爷之孙·“他”
小说集·余生
序
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劝我写自传,我一直推托,说,等退休吧。可是退休两年了,还是迟迟没有动笔。记得那位从五十岁就劝我写的资深老编辑苦口婆心地说:人在五十岁和六十岁时心劲儿是不一样的,因为身体状况不一样,精神状态也会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早写。
好像不幸被他言中了,我五十岁时没写,六十岁时果然更不想写了。原因倒不是身体状况差了——我除了血糖偶尔高些,身体自我感觉跟五十岁时没有什么不同——心中一再推托的原因在于:我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写。从年龄组看,我们这一代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正好躲过了战乱,一生平平静静波澜不惊,有什么可写的?从个人的生命历程看,我既没参加过革命,也没参加过斗争,六十年间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我无关,最多只是一个看客,有什么可写的?
直到看了一九八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的《获救之舌》,才使我改变了想法。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历史人物,也没参与过什么历史事件,写的只是他一生的琐事。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写的啊。
我这才决定用原本就多到无处打发的时间把自己经历的生活写下来,从社会学的角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个案而已,一点也没有代表性,没有推论价值,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人对于她经历的生活的不厌其烦的记录而已。
如果有人会通过我的记录对我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感兴趣,或者是从社会学角度,或者是从历史学角度,或者是从人类学角度,甚至从考古学角度,那是他们的事儿,跟我无关。我唯一的愿望是把我的自传写得像卡内蒂那样兴味盎然,妙趣横生。
在六十三年的生命中,我始终坚持“采蜜哲学”:人间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
名字·学前班
1952年2月4日,我在北京出生。那一天是立春,除了闰年,我的生日几乎总是立春这个节气,我是个精确意义上的“春姑娘”。节气跟农时有关,按说应当走农历,可它却总是跟阳历一致。
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居所在东华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是人民日报社宿舍,因为父母是人民日报社的创社元老。我母亲一生都在人民日报做编辑,父亲的主要年华也在这里,直到1965年才调离,那时,他在人民日报已经待了二十年。
东华门紧邻王府井,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人民日报社直到六十年代后期一直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上。我的童年就在这熙来攘往的商业区度过。每次去父母单位看电影、洗澡,都要从北到南穿过整条王府井大街。尽管如此,我们住的那个小院倒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因为它处在与王府井大街垂直的东华门大街西端,已经远离了街市的喧嚣。
我在七岁之前一直叫李三反。这个名字有两个特别之处,一个是我随母姓而不是父姓,原因在于父母的男女平等地位和观念。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大姐和二姐随父姓,哥哥和我随母姓。说到给孩子起名字,人民日报这种知识分子扎堆儿的地方“越轨事件”是比较频发的。父母的一位同事是傅作义的女儿,她跟一位周姓同事结了婚,生有三个女儿,老大随母姓傅,老二随父姓周,老三索性没有姓了,据说就叫晨风。我们两家住对门,晨风常来我家玩耍,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另一个特别之处是,“三反”典出1952年在全国开展的“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父母政治上过于敏感,所以才给我起了这么个名字。记得我们小学同年级的同学里有好几个叫三反的,什么蒋三反啊,陈三反啊,可是我上小学后就改了名字,三反只是小名了。我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就是“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我哥哥小名叫老虎,有些大人见到我们一家出游总要拿我和哥哥的小名打趣:“三反打老虎,三反打老虎。”我一开始不明白:我没有打过哥哥呀。后来才知道,“三反”运动抓出来的贪污犯都被称为“老虎”,所以这些大人会把我们俩的小名连在一起,叫个不停,乐不可支。
我记事相当晚,六岁以前的事情处于一片模糊的混沌之中。印象最深的只有胡同口那个摆摊卖纽扣的老头。每当阿姨拉着我走过,我总是赖在老头的摊位前挪不动脚步,扣子的形状和颜色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致受到老头的申斥:你们老站这儿,我怎么做生意?我这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走开。
再有一个印象就是妈妈要把我送学前班,我闹着不去,拼命逃跑,绕着院子里一个圆形的花坛,我在前面跑,妈妈在后面追,不知追了多半天才捉住了我。反正最终胳膊拗不过大腿,我还是被强行扭送了。
那个学前班是我最早的社会生活,值得写几笔。
学前班是人民日报社办的,在一个旧庙里,叫娘娘庙。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个学前班和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场景极为相似,尤其是厕所——不是隔间马桶,甚至不是单个的蹲坑,而是一条贯穿全屋的水沟,上厕所的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