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王晓平
1972年是中日政治关系重大转变的年头,也是文化交流上的拐点。中日两国各自敞开紧闭多年的大门,从渤海、黄海与东海清风纳客之日起,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就逐渐驶入了学术化的正常轨道,几经跌宕,一路提速。四十年来,中国学者将日本文学研究作为国学的一部分,中国学术的一部分,对邻边这一既近且远的国度的文化,虚心感受,潜心钻研,积累了令人惊异的成果。特别是对日本古代文学的研究,由于继承了中国学术传统,同时又吸取了日本学者用心精微的学风,勤苦耕耘,精心培育,已栽种出大片的茂林修竹,繁花秀木。不过,就日本文学分期而言,中世文学研究还属于一块来客稀少、林木稚嫩的园地。
张晓希等著《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即将出版,我能先睹为快,十分欣喜。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有很深的渊源,然而不仅我国学者研究尚少,而且近年来由于汉文学研究的边缘化,少数日本学者的研究著述也频遭冷遇,因而对于这样力图兼顾全面描述与个案研究的新著,十分期待。全书对五山文学产生的背景以及与佛教交流的关系等有很好的描述,对主要作者的代表性作品皆有所涉及,完成了研究者们为自己规定的任务,值得庆贺。
本书选择了虎关师炼、梦窗疏石、中岩圆月、义堂周信、绝海中津、景徐周麟、一休宗纯等极具代表性的五山诗僧,从文学思想、文化观念、行为风范、宗教素养、个性特征等不同方面,梳理其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关联。全书既有全景俯瞰似的概括,也能重点探讨一些前人研究特长的方面,为进一步展开对五山佛教文化及其文化事业这一课题的研究构建了良好的基础。
五山文学是亚汉文学群山中的峰峦。亚汉文学是一种具有地域国际性的文学,是两国或多国文化合流融汇的文学形态。日本汉文学既不是单纯的中国文学,也不是单纯的日本文学,而是具有两种文学的性质,这就注定了它的研究本身先天的跨文化属性。随着我们对两种文化、文学认知的深化,这种研究也就可能获得孤立的国别文学无法得到的新收获。此外,五山文学研究还需要一定的佛学知识和佛教文学史知识。张晓希为首的团队不惧艰辛,在不长的时间里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克服了诸多难题,才使我们能够读到许多前人没有谈到的新见解。
五山文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交流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在日本传播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往往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课题相联系,其中丰富的文化交流史内容,还很少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我愿借撰写此序的机会,略举数例,简述心得,意在说明五山文学研究亟待深化的现状,也算是与张晓希等人的研究呼应唱和吧。
由于亚汉文学同中国文学一样,具有以文为政、以文为教、以文为礼、以文为戏的杂糅性质,其中的文化内容就格外丰富多彩。在这一点上,五山文学除了“以文为政”不太突出以外,在其他方面都毫不逊色。禅僧们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两种文化的交织。如果研究者能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就不难从五山僧侣留给我们的数量可观的汉诗文、往来书信、墨宝、抄物和出版物等当中,发现可贵的历史资料,还原历史上两国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
五山文化研究涉及书法、绘画、建筑、庭园、雕刻、工艺乃至饮食等领域,拓展空间颇大,但其中汉籍考辨、抄物研究、人物交流、作品阐释和理论探究诸方面,皆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汉籍考辨。虎关师炼在所撰《异制庭训往来》中一通“致图书助殿”的书仪中,提及了大批中国书籍:“所蒙仰之书籍等,《毛诗》、《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论语》、《孝经》、《老子》、《列子》、《庄子》并《史记》、《前汉书》、《后汉书》、《杨子》、《荀子》、《墨子》、《淮南子》、《文中子》、《东臯子》、《吴子》、《孙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山海经》、《尔雅》、《广雅》、《神仙传》、《孝子传》、《先贤传》、《列女传》、《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群书治要》并《玉篇》、《广韵》等进候。《文选》、《文集》等者,作文御兴行之时可令进候。寡学浅识之流所持之本者,三写之误多之间,就其经纪两点散散式也。以鱼目为明珠之条,无念之次第也。此本随分家书候间,不可有疎略之义候。”
(1)
当时学僧阅读中国典籍的范围之广可见一斑。五山保存的汉籍和翻刻的所谓“和刻本”,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中国学者的系统研究却尚未见到。近来,江静等学者对墨迹的研究可谓另辟蹊径。五山文献中还保存着丰富的汉字学资料,对于研究宋元汉语俗字东传与日本汉字的演进不可或缺。
抄物研究。五山学僧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伴随他们在讲解传授中国经籍和文学作品而产生的抄物中,保存着一些可贵的文献。桃源瑞仙(1430-1498)《史记抄》中讲解项羽的诗时写道:
面对最爱的美人,看着秘藏的宝马,饮着离别的美酒,于是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威势力废;
威势废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我想这是项王所作的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古本此处有“威势废、威势废兮”七字
(2)
吉川幸次郎曾撰文介绍这一段文字。《史记抄》中引述的文字多了中国传本中没有的七个字,当是日本古写本中的异文。抄物历来被视为中世日语的重要资料,实际上它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还包含很多中国文学在日本传播和接受的材料。古代抄物多以写本流传,大批抄物至今尚未充分整理。识读是抄物研究的第一步。抄物识读应当借鉴中日两国的文献研究方法和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
作品阐释。五山僧侣中的佼佼者,除了那些随商船渡海西去者之外,身居禅门的也有些有幸关起门来过饮酒喝茶、蒸河漏(即饸饹)、做馒头、吃豆腐、读经书、吟汉诗的“小中华”生活。新发现的文学资料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这些作品考察两国文化交融的经纬。如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中的如下两首诗,为中日争奇文学的比较增添了新例证:
茶问酒
德誉君荣伯伦颂,嘉声我忝玉川歌;
一般风流同堪赏,醒醉功殊事若何。
酒答茶
任君参得赵州禅,未会曹山孝满颠;
寐寤恒同生死一,醉醒何致问头偏。
(3)
这首诗与敦煌所藏唐代写本《茶酒论》同属所谓“争奇文学”系谱
(4)
。五山僧侣不仅从我国正统诗文中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