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地方社会_以明清湖北书院为中心考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书院与地方社会:以明清湖北书院为中心考察/蔡志荣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6
ISBN 978-7-5161-3713-0
Ⅰ.①书… Ⅱ.①蔡… Ⅲ.①书院—教育史—湖北省—明清时代 Ⅳ.①G649.299.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85904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卢小生
责任校对
周昊
责任印制
李建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行部
010-8408363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市大兴区新魏印刷厂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4年6月第1版
印次
2014年6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6
插页
2
字数
268千字
纸书定价
48.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蔡志荣,女,湖北安陆人。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回家乡从事中学教育十年,为了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2003-2008年回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和地方文化史,主持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和省教育厅课题6项,在《武汉大学学报》、《教育评论》、《福建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绪论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研究中国书院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有利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制度。此外,书院的产生及发展离不开社会及历史背景,同时推动社会历史的进程,书院对传播学术,普及文化,提升民众素质,弘扬道德,建立良好社会风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明清时期,湖北在地理区域上和文化空间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湖北位于中原腹地,西接巴蜀,东靠吴越,北连中原大地,南通潇湘桂粤,融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文化精华。地处长江中游,承上启下,在长江流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明代到现代,湖北作为独立的区域范围没有多大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湖北广大地域中,既不像江浙那样发达,也不像云贵蒙藏那样落后,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其他社会发展要素上,湖北都是广大“中层社会”的一个典型省份。对于全国而言,湖北比发达或落后的省份更具代表性、典型性,湖北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中间地带的过渡形态。可见,湖北地区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掌握湖北地方性知识,对明清时期的湖北书院进行描述与论述,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与对话,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展现明清时期区域发展的状态。
以书院为视角,考察地方社会各方面关系,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研究湖北书院,探讨书院的发展与地方政治、经济关系以及与社会各阶层关系,如何推动地方学术文化传播,推动湖北区域文化及教育更加健康迅速地发展,能够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地方学校发展模式提供借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无论是从书院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角度看,学术界既有相当的学术积累,也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对湖北地方书院的研究没有专门的论述,只有对湖北教育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熊贤君的《湖北教育史》;董宝良、熊贤君主编的《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中国台湾学者苏云峰所著的《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等。这些著作涉及湖北地方书院的发展,但缺乏深入研究。对湖北古代书院专门论述的文章只有罗新一文《湖北历代书院考》,此文简略考证历代书院兴建、存废、发展的历程,是唯一全面阐述湖北书院发展的文章,但此文考证缺乏资料来源且存在缺漏和错误。另外,现有对书院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从内容上,已有成果偏重于制度演变,学术发展,书院的学规、章程等研究;从书院研究的角度和视点来看,大多数学者从历史学、教育学的视角研究书院。书院的社会功能的深度和广度研究不够。古代书院大多立于乡村社会,与民间社会的交往是一种文化的互动,在传统的研究中注重书院的上层功能,如对学术传播、理学发展、对教育的推动作用等。但是,书院在下层的研究不够,如书院在启迪民智、引导思潮、传播礼仪、教化风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等问题还十分欠缺。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本书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对象和视角等方面的原因,尚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书院史是教育史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在深度、广度上有新的突破,将书院研究与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学科联结起来。书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不同,书院建设发展有很大的区别,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书院的经费,各地学术水平影响书院讲学、学术思想的传播。把书院置于区域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考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研究的趋势之所在。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在长期的发展中,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的一些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质。书院独立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存在民间社会,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本书怀着探寻当代教育改革良方的问题意识,通过对明清湖北书院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以及书院与地方社会文化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的考察,来总结反思明清湖北书院的发展历程。
本书研究的思路分以下五部分:
(1)首先对明清书院发展规模进行考察,考证书院名称和数目。以文献分析为主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考证书院的数目和名称。
(2)研究明清湖北书院的教学管理、组织管理、日常活动、教学环境等来纵深把握清代湖北书院内部发展运行模式和特点,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汲取教训,以资对当代地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之处。
(3)书院的发展与地方政治、经济的关系。书院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受国家文教政策渗透、影响,地方官员更多力量渗透到书院的各项活动。各级政府官员对书院创建、兴修积极的参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书院与地方社会_以明清湖北书院为中心考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