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十八法•曹全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总纲
第一法 衄挫毫芒法
第二法 横鳞起伏法
第三法 竖勒涩进法
第四法 飞掠险劲法
第五法 一波三折法
第六法 销钩代捺法
第七法 翻折转换法
第八法 雁不双飞法
第九法 横平竖直法
第十法 疏密匀称法
第十一法 比例适当法
第十二法 包围充实法
第十三法 偏旁容让法
第十四法 向背分明法
第十五法 参差错落法
第十六法 主笔突出法
第十七法 伸缩异写法
第十八法 借篆通变法
附录
《曹全碑》概述
总纲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由于汉字是形、音、义合一的“方块字”,其中包含着历史和人文因素,同时也包含着体式、图样、理念、情趣、意境等,因而衍生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书法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首先缘于它的“实用性”——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能写出一手漂亮、整洁的字,是一个人素养的表现,是很受人钦佩的。所以,字写得好坏,被称做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其次,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代书法家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薪火传承,不断创造,书写升华为一门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书法的技法内容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当属“笔法”。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登堂入室,不断深入;反之,只能在书法大门之外徘徊。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笔法”就等于有了一把开启书法殿堂的钥匙。
所谓“笔法”,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执笔法、用笔法和笔势。
一、执笔必须正确
古人很重视执笔的方法,认为它是练好书法的先决条件之一。流传至今的执笔样式和相关的理论很多,但在实践中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执笔方法,是由沈尹默先生诠释的“执笔五字法”。
“执笔五字法”即“擫”、“押”、“勾”、“格”、“抵”五个字来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中的作用。(见图)
擫,是指大拇指由内向外顶住笔杆,就像吹箫时按住后面的箫孔一样。
押,是指食指由外向内贴住笔杆,和拇指相配合,基本固定住笔杆。
勾,是指中指由外向内勾住笔杆,加强食指的力量。
格,是指无名指爪肉处从右下向左上顶住笔杆。
抵,是指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增加无名指的力量。
如上所述, 五个手指各司其职,将圆柱体的笔杆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各个手指的力从四面八方汇向圆心,执笔自然坚实稳定,便于挥运。
执笔的要领是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随着书写姿式(如坐姿和立姿)的变化,手腕的角度和大拇指的角度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二、用笔必须规范
掌握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后,还要学会规范的用笔(又叫运笔),这是笔法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书写的线条质量,同时也是书写者功力水平之体现。所谓运笔,就是运用一定的书写技巧,写出各种形态特征笔画的过程。运笔的核心可归纳为提、按两字,提、按是指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起伏运动,有了提、按,线条就有轻重、粗细之别,也就产生了节奏之美。汉碑林林总总,风格各异,每块碑的写法用笔,既有普通规律,又各具特点。隶书的运笔,清人刘熙载用“逆入、涩行、紧收”六字来概括,是有道理的。
逆入,就是说隶书起笔要藏锋逆入,欲发先收,欲进先退,犹如拳击手出拳,蓄势而后发,行笔方能更加有势有力。
涩行,就是行笔时不要太快,过快则滑。隶书线条要做到浑厚、凝练、有质感,行笔就要有涩势,如逆水行舟,春蚕啮叶。行笔中手对笔的控制要能做到轻重徐疾、提按顿挫尽在掌握之中,方能体现用笔的蕴藉之美。
紧收,就是用笔过程要力到笔端,尤其是撇、捺、挑等,应注意用笔的收势。宋米芾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就是“紧收”的最好注解。用笔的收势有虚收和实收。虚收就是笔到点画末梢时提锋空回;实收就是笔锋送到点画末端时在纸上作一迅捷的回锋后提笔收锋。初学者宜用前法,待有一定书写实践经验后可虚实回锋相济运用。紧收的目的就是使笔画出锋时不至飘滑,有“意犹未尽”之妙。
隶书的用笔应力求中锋用笔,即在运笔时,笔锋应运行在笔画的中线上。藏头护尾,是保持中锋运笔的有效方法,汉蔡邕《九势》云:“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这就是书法用笔中起笔和收笔的关键。
三、笔势必须畅达
笔势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它是毛笔运动方式的不同,因势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点画形态;从广义上讲,笔势是指笔画之间有形或无形的联系,使其点画之间有顾盼照应,血脉贯通,气息畅达,这种联系,在隶书、楷书是隐藏在笔画内部的,在行、草书则常常演变为牵丝。
其实说白了,笔势就是字的一口气。气势连贯,则气脉通达,灵活生动,反之则呆板松散,因此,写字要一气呵成,就是讲,一字之间,一篇之中,笔势要畅达连贯。有的初学者,或经常停笔、掭笔、蘸墨,或看一笔,写一笔,这些都会影响字的笔势通畅,应予注意。
上述三点为笔法基本内容,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抓住了笔法这一环节,就等于掌握了开启书法艺术殿堂的钥匙,许多书写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技法层面的问题,只要坚持勤学多思,学习书法,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做得到的。
关于书法技法,历代论述颇多,有的过于繁冗复杂,使初学者如坠五里雾中,无所适从。我们这套“书法入门丛书”试图集前人经验之精华,从实际出发,力求化繁为简,强调可操作性,把书法的基本技法概括为“十八法”,希冀书法爱好者通过这十八法的练习,从各个侧面加深对笔法的理解,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早日跨入书法艺术的大门。
《曹全碑》概述
隶书是汉代书法艺术成就的象征。
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东汉隶书篆意尽脱,结体扁平方正,点画波磔分明。汉隶主要特点是左右舒展,分张外拓。《曹全碑》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佳作。
清代王澍《虚舟题跋》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东汉隶书法度谨严,流派纷呈,或宽博遒劲(如《乙瑛碑》),或端庄华美(如《史晨碑》),或奇纵恣肆(如《石门颂》),或雄放敦厚(如《衡方碑》),或方质古朴(如《张迁碑》),或飘逸秀丽(如《曹全碑》)等等。
《曹全碑》, 全称《郃阳令曹全碑》, 刊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 (185),明万历年初在陕西合阳出土,字口清晰,书法秀丽,为汉碑少有,现存于西安碑林。碑文记述了曹全的家族世系及曹全任郃阳令之政德功绩,是东汉时期成熟的书法作品。
汉代隶书多以苍茫朴拙的阳刚美名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书法入门十八法•曹全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