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孙甘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为什么要读孙甘露/郭春林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脉望丛书)
ISBN 978-7-208-12485-1
Ⅰ.①为… Ⅱ.①郭… Ⅲ.①孙甘露—文学研究 Ⅳ.①I20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63550号
责任编辑 薛 羽
封面设计 陈 酌
· 脉望丛书 ·
为什么要读孙甘露
郭春林 编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www.ewen.cc)
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发行
常熟市新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 890×1240 1/32 印张 12.25 插页 2 字数 252,000
2014年8月第1版 2014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208-12485-1/I·1291
定价 48.00元
为什么要读孙甘露
目录
第一辑 你不知身在何处
自画像 孙甘露
小半生 孙甘露
你不知身在何处 孙甘露 许晓煜
孙甘露在上海 曹小磊
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孙甘露与上海 刘 苇
第二辑 写作与沉默
学习写作 孙甘露
认识 孙甘露
写作与沉默 孙甘露
略说安娜 孙甘露
像奈保尔那样谈论奈保尔 孙甘露
《小团圆》中的“小物件” 孙甘露
深度生存与游戏空间——论孙甘露的小说(1986—1993) 红 拂
历史语境和个体话语——论孙甘露的小说创作 徐 芳
孙甘露与小说文体实验 方克强
孙甘露:汉语中的陌生人 汪民安
第三辑 把内心的语言翻译出来
回到朴素的叙述 孙甘露
文学影响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孙甘露 韩 博
作家就是要把内心的语言翻译出来 孙甘露 罗 岗
走向明智——致《访问梦境》的作者孙甘露 周介人
无指涉的虚构——关于孙甘露的《访问梦境》 吴 亮
孙甘露和他的“信使” 胡河清
解析,有关一个“孙甘露命题”——《岛屿》的读法 倪文尖
一次未必讨好的妥协——简评《呼吸》中的词物分离现象 郜元宝
在沉思中言说并命名——孙甘露《呼吸》解读 吴义勤
表现形式与经验世界的纠葛——论孙甘露的《呼吸》 杜 英
第四辑 我所失去的时代
我所失去的时代 孙甘露
我爱我不了解的事物 孙甘露
先锋派与文明的解体 许 明 靳大成 陈燕谷
对白天来说,黑夜很可能是他的一束光照——由孙甘露引发对先锋小说的思考 程德培
“比缓慢更缓慢”——孙甘露之于90年代以来先锋小说的转型 凤 媛
如何理解“先锋小说” 程光炜
附录
一、孙甘露创作年表
二、孙甘露研究资料索引
编后记 郭春林
第一辑 你不知身在何处
自画像
孙甘露
罗兰·巴特曾经写道:“我没有传记。”
按照这个将写作视为欢娱擦痕的作家的观点:“从我写第一行字开始,我就不再看见我自己了。”这显然不是指我们不知道巴特的若干生平事迹。是为题记。
我于1959年7月10日出生于上海三角地附近的一所公立医院。有一段时间,我时常路过那地方,二层或三层的红砖房,内部幽暗,一如左近的冷库,在街边麇集着穿棉裤的搬运工。那是一个多岔路口,曾经是我短途跋涉之后的嬉戏之地。再远处是外白渡桥,它似乎是我灵魂中唯一的桥,我的邻人在此处溺水而死,我记得那兄弟俩在扶栏上飞身跃下的身姿。在空中,仿佛是长机和僚机。
在附近,(梦幻般的)有一所大院子。如今,已经无处可寻。它的嘈杂、群居般的人们、操场一般的空地。那些坑坑洼洼的鹅卵石和水泥的混成物,潮湿,甚至是一些小的蓄水池。这是少年们闲时的游戏,他们快乐,脸上沾着腥臭的雨水。
我还记得那个雨中的外滩、外白渡桥下,精致而冷清的咖啡室,我从未进去过,我喜欢路经它时那份孤寂的感觉。
忽然,我的童年结束了。
我跟随我的家庭搬进了一个更大也更真实的院子。那是一个停满了吉普车、军用卡车和高射炮的地方。这不是一个比喻。时光飞逝,场景又变了。真实的东西远去或者说进入了更高的存在。之后,我开始写作,时间是1973年。不堪卒读。1979年再次开始写作,仍然是不堪卒读。1980年第三次开始写作,1986年第四次……试问?我将再次在何处停下来?重读我的文字,它们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包含了笔误,意指这个世界,组成我的作品集的目录和本文,使我可用想象之物赠予真实的友人。
我想说我的生命是适意(而非惬意)的。它由书写幻想而来,终有一天由幻想书写而去。这是一个隐喻。犹如巴特所言:“写作是一个不及物动词。”
在我生活中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居住在上海这座城市的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展,我与那个所谓中心的距离变得越来越模糊了。郊区是我灵魂的另一个词。一如加缪说的:“我又听到了郊区的声音。”
有一种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个人信念,它是历史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这是宿命或者说是一种智力练习。我说过,如果我想要写一部自传的话,它的题目可能是《我在一辆自行车上面》。当然,我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的自行车上面。
以下,请允许我罗列一下我的部分作品:《呼吸》、《访问梦境》、《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仿佛》、《忆秦娥》、《我是少年酒坛子》、《夜晚的预言》、《相同的另一把钥匙》,诸如此类。
这些作品点缀着我近六七年的生活,一种松散慵懒的生活,与争分夺秒的外部世界格格不入。它们可以看作是我的精神日记或感情的标识,是写作之中的写作,或者说在两种写作间来回过渡,犹如影片中黑白段落与彩色段落的互渗。(那部值得一提的影片是《屋顶上的小提琴》。)
孙甘露父亲孙庆孚
1949年随部队解放青岛后在北岭山
孙甘露母亲贺步霞
1955年从华东放空司令部侦察队转业至上海吴家浜小学时
有时,我在我的不同的文字之间作些游戏式的微小的嫁接,倘若它为读者所忽略,倒正合我的心意。
十多年前,我离开了中学,进入邮政局谋生。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试着写作,小说、诗还有戏剧作品。当我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喜欢干这件事,它使我感到愉快,也使寂寞的时间流逝得更快些。
那时候写下的小说和诗,大多被我在心情烦闷时毁弃了。
我没有太强的职业意识,我只是一直隐隐约约地感到自己是个渐渐远离学校的男孩子,一大堆不切实际的幻想塞满了我的脑袋,我想做一个作家。最初就是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为什么要读孙甘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