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吕思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7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Slow
Reading
慢读识堂奥·重读悟世界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12
ISBN 978-7-5193-0020-3
Ⅰ.①中… Ⅱ.①吕… Ⅲ.①中国历史 Ⅳ.①K2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313401号
责任编辑:盛利君
封面设计:张志凯
出版发行:群言出版社
社 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100006)
网 址:www.qypublish.com
自营网店:http://qycbs.shop.kongfz.com (孔夫子旧书网)
http://www.qypublish.com(群言出版社官网)
电子信箱:qunyanebs@126.com
联系电话:010-65267783 65263836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法律顾问: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
印 刷:北京画中画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2016年2月第1版 2016年2月第1次印刷
开 本:710mm×1000mm 1/16
印 张:32.75
字 数:450千字
书 号:ISBN 978-7-5193-0020-3
定 价:45.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出版前言
绪论
【上编 中国文化史】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出版前言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出身书香之家,幼承家学,博通经史,著作宏富,多有创见,是我国现代重要的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
这部《中国通史》原名《吕著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按时序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其功力非同一般。
吕思勉先生治学勤苦,曾将《二十四史》通读过多遍,从头到尾都批注得密密麻麻,这样的学者在今天恐怕是没有了。正是因为厚积薄发,他的通史才显得凝炼扎实,通透明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民国时期有两部通史最负盛名,一部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部便是《吕著中国通史》了。史学家严耕望说:“钱书才气磅礴,笔力劲悍,有其一贯体系,一贯精神,可谓是一部近乎‘圆而神’之作,所以讲者可以拿他作为一条贯串的线索……吕书周赡绵密,可谓是一部近乎‘方以智’之作,所以讲者可以拿他作为钱书之辅,以济钱书之疏阔。”诚哉斯言,两部史书交相辉映,各有所长,代表着两种悠久的治史传统。
吕著通史的一大亮点是,文化史分量较重,占全书五分之三。作者认为当时流行的通史著作,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生,他们正需要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以求进一步的钻研,因此就有采用这样特殊体例来编写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通史仍是很新颖的,它非常适合对中国历史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能满足他们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
需向读者说明的是,因“中国文化史”各章篇幅较长,编者在文中加了小标题,起到提示间融作用。对民国时期文字用法,如“藉”(借)、“著”(着)、“案”(按)等,一仍其旧。
尽管已经问世半个多世纪,但本书在同类题材中,仍然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结合的典范,其历史地位至今难以超越。尤其在传统文化热的今天,本书实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
编者
绪论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那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
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譬如久于官场的人,就有些官僚气;世代经商的人,就有些市侩气;向来读书的人,就有些迂腐气。难道他是生来如此的么?无疑,是数十年的作官、经商、读书养成的。然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了。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然则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已往的事情多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
须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并不要把他以往的事情,通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我?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以往的事,通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已往的事,全数记得,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通史,吕思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