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辟邪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绪论中国辟邪文化的科学透视
第一章序时年节祭祀中的辟邪
第二章人生礼俗辟邪
第三章衣、食、住、行辟邪
第四章商业百工辟邪
第五章辟天灾人祸之邪
第六章辟鬼魅之邪
第七章语言图像傩戏巫术中的禳灾祛邪
第八章佛教道教中的辟邪
后记
绪论中国辟邪文化的科学透视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丰富、广博、生命力强而著称于世。在辉煌的中华文化中,辟邪文化占有独特的位置。只要稍加注意中国历史与现今的民众生活,便会发现辟邪的对象、辟邪的器物、辟邪的仪式是那样的丰富多样,而人们辟邪的观念、辟邪的心态、辟邪的行为又是那样的古怪深奥,诱人探寻。历史上,生活中,每一种辟邪现象、辟邪行为和辟邪器物均蕴藏着中华文化的丰富信息,诸如民风民俗、伦理道德观念、传统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处世哲学、社会心态、行为规范、地域文化特征,等等。然而,辟邪现象这种十分丰富的文化载体,长期被简单地斥为迷信而遭到学界的忽视;而其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史与现状都说明,对中国辟邪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科学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一、中国辟邪文化的主要内蕴与特征
  概略地说,辟邪文化是人们通过忌避、祭祀、祈祷、祝颂、特异的行为等方式达到消灾避祸、驱魔逐邪、求吉祈福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在中国古代社会与今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辟邪现象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天体星辰的运行,若发生某种不寻常的变化,人们就会认为将有恶运降临,需要辟邪;气象的演变,雷电风雨雪霜的肆虐,也会使人联想起神灵震怒降祸,故要设祭禳灾;在江河湖海中行舟、在深山老林里劳动,都随时会遇上邪恶妖魔的侵扰,人们当然也需要祭神求灵;大人小孩患病,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自然被当做邪气恶鬼附体,必须采取种种辟邪的行动。在中国古代,婚丧嫁娶、耕作渔猎、远行经商,均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因此,立神敬奉、辟邪求吉,是人们的愿望,由此派生出各式各样的辟邪规制、辟邪器物、辟邪习俗、辟邪仪式和辟邪求吉术。古人演戏,许多都包孕着辟邪禳灾的意蕴;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其独特的语音和形状,也衍生出众多的辟邪方式;中国古代繁多的巫术、厌当术、起犯术、傩舞与傩祭本质上都是为辟邪消灾、祈福得吉服务的;古代妇女的生育过程,充满着凶险和痛苦,于是也产生出众多的辟邪手法;佛道二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它们各有其独特的辟邪体系;序时年节,伴随的是各式复杂的祭祀活动,而辟邪则是永恒的主题。
  因此,辟邪现象广泛而深刻地渗透进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积淀成中国人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中国的辟邪文化。所以,探讨中华民族的辟邪文化,有助于科学地掌握汉民族的生存方式,同时也有益于认识现代中国人行为的趋避模式,这对现代文明的建构是有重要意义的。
  从根本上而言,辟邪活动导因于人们无力抗拒而又渴望能够抗拒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世界,虽有风和日丽之时,但又常常暴雨狂风成灾;人世间虽有温情脉脉之处,但往往又充斥着仇视、权谋恨与争斗。因此,人们无不深感生存之艰辛,时时要承受突如其来的巨大灾祸。为此,人类借助于不断发达的智力,创造出种种花样翻新的工具,同时还努力改善社会组织,以之消解各种灾祸,减轻人间的痛苦,这些努力无疑起着并必将继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人类在免于灾祸方面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想完全消解灾祸则不可能。特别是,人类在承受和消解自然灾害之外,又制造出许多人为之灾、幻想之祸,使自身永陷苦海之中难以自拔。因此,辟邪活动实际上即是人们企图躲避灾祸、改变恶运、祈福获吉的一种特殊的行为。
  中国辟邪文化的特征是什么?这也是现代人要理解辟邪现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既然辟邪行为多起因于人们无法改变和抗拒的灾祸,那么,贯穿于辟邪活动始终的当是某种精神性的转换。在现实的生存中,人们对许多灾祸邪祟束手无策,尤其是基于认识水平低下产生出的众多神灵鬼怪的幻想,人们在其面前更是只有诚惶诚恐的份儿。这样,人们便创生出多种辟邪的仪式、符咒、器物,试图影响或左右这些非人间力量所能控制的东西,以求生活的平安顺畅、得福免凶。从科学的物质的角度而言,这些努力无疑毫无用处;但从精神与心理的层面来说,这又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孕妇临产的辟邪方面,中国古代有所谓“临产禁水法”,只需念叨一段特定的咒语,便可避免生产期间受到鬼祟的为害。
  咒语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的观念,对孕妇的顺利生产当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作用,但若孕妇深信此咒可以辟邪,可召来那么多神通广大的神灵环护其左右,紧张的情绪必可缓解,心理上得到某种慰藉,这恰恰是孕妇顺利分娩的重要条件。所以,辟邪行为对现实中的人而言,并非在客观上有任何实用价值,而在于给恐慌、心悸、忧虑、害怕者以某种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不可否认的是,有时人们精神上的踏实,确可转化为肉体上的抵抗力,从而真的达到了消灾避祸的目的。
  中国辟邪文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即用忍受小灾祸试图实现逃避大灾难的愿望。中国的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早就意识到,天灾人祸鬼魅是不可能完全消解的,为了使生活更为顺畅、生存环境更如人意,一些物质上的牺牲是在所难免的。所谓的“破财挡灾”正是这种心理的生动说明。
  推崇吉祥通灵之物,是中国辟邪文化的又一特征。吉祥与凶兆、邪恶、晦气正相反对;通灵是妖魔鬼怪的克星,因通灵之物即是与法力无边的神灵相互沟通,可借助于后者的力量降魔除怪。所以,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地将吉祥通灵之物用作辟邪。稻米是南方人的主食,被人誉为“金珠玉粒”,珍贵无比,在民间很早就用做吉祥物来辟邪。浙江一些地区,新郎发轿迎亲之时,必须用袱巾装一包米置于彩轿内,此称“坐轿米”,当地人深信可驱邪祟,保佑新娘平安。民间又广泛盛行用铜镜辟邪的习俗,人们在住宅的大门或窗棂上,高悬一面镜子,俗称“照妖镜”,人们坚信,这样做,鬼祟至门窗,必因现出原形而落荒逃遁。
  古人认为邪魅妖魔会化为人形来害人,惟有“照妖镜”可使之现出原形,保人们平安无事。为什么铜镜在清末民初,铜镜已逐渐被玻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辟邪文化》 - 插图1
书籍《中国辟邪文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辟邪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