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箫笛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林克仁
箫笛理论家、教育家、演奏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金陵国乐社社长。生于1939年11月。曾发表论文、著作数十篇(部),专著《中国箫笛》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并获优秀著作奖。曾培养数以百计的中国学生和十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其中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一级的比赛中获奖,有的学生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曾登台演奏百余场。1998年10月在江苏省政府礼堂举办的“林克仁师生民族管乐演奏会”、2001年7月举办的“林克仁教授箫笛唢呐教学演奏会”,与各地笛友、弟子同台齐奏,在箫笛界引起较大关注。与闵季骞教授等共同创建了“南师大民乐讲演音乐会”,不计报酬地坚持数年之久,并经常到大中学校宣传民乐,1999年10月被南师大授予“五个一工程奖”。1990年起,应邀赴日本、韩国访问,发表论文多篇,并与多国代表登台演奏,受到高度评价。1996年、1997年、1999年,多次应邀赴香港讲学并参加国际艺术节,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艺术节上深受欢迎的一台节目。2001年后,在赴加拿大、美国探亲访友期间,犹不忘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次在华侨社团组织的音乐会上演奏民乐,取得良好效果。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国数千年箫笛史与箫笛艺术的重要学术著作。全书从中国箫笛发展史、箫笛制作史和箫笛演奏法三大部分进行全面论述,并着重揭示了其文化精神与美学内涵。本书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本书作者是我国箫笛大家、艺术系教授。本书研究撰写长达数十年,其间得到国学大师饶宗颐,竹笛大师赵松庭及台湾名流马英九、宋楚瑜等人的关心和支持。本书可供中国音乐史研究人员和广大箫笛爱好者阅读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箫笛史/林克仁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010重印)
(艺术人文文库)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ISBN 978-7-313-05432-6
Ⅰ.中… Ⅱ.林… Ⅲ.①洞箫—器乐史—中国 ②笛子—器乐史—中国 Ⅳ.J632.1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58831号
中国箫笛史
林克仁 著

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邮政编码200030)
电话:64071208 出版人:韩建民
昆山市亭林印刷责任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17.75 插页:12 字数:383千字
2009年1月第1版 2010年10月第2次印刷
印数:1681~3180
ISBN 978-7-313-05432-6/J·214
定价:85.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马英九先生题辞
宋楚瑜先生题辞
饶宗颐(选堂)先生题辞
饶宗颐(选堂)先生作《风雨龙吟之兴》画赠林克仁
(苏东坡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题辞
徐顺源先生题辞
著名画家魏紫熙先生笛意画作《泉声咽危石》
范扬先生画作《观世音菩萨宝像》
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先生笛意画作《古韵悠悠千载传》
范扬先生写意、萧平先生题款《吹箫图》
卢星堂先生笛意画作《晴雪》
张尔宾先生琴箫意境画作《平沙落雁》
《溪山渔隐图》(明·唐寅作)
《瑶池仙剧图》(明·张羽中作)
《吹箫仕女图》(明·薛素素作)
《月下吹箫图》(清·费丹旭作)
油画《箫声》(徐悲鸿作)
1998年,中共中央元霄节晚会上江泽民同志在观看巨笛演奏
(右一:蒋国基,右二:林克仁,右三:常敦明)
上海、浙江、江苏部分民乐家合影
(1979年于上海,右起:王乙、赵松庭、甘涛、陆春龄、俞逊发、林克仁)
“制笛大家”常敦明与陆春龄先生鉴笛
林克仁出席香港艺术节(1999年2月)
林克仁赴韩国参加国际筚篥节(1997年10月)
序一
经过中国音乐学人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音乐史的著作,以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为白眉,专门著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后起之秀茁壮成长,使老一辈由衷地发出“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的赞叹。可是有关乐器的专门著作,以我的孤陋寡闻,好像还不多见。因此,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林克仁《中国箫笛史》的出版自应推为乐坛的盛事。
全书共分三编,上编论述了史前期直到现代的箫笛发展的经过,利用新发掘的实物论证骨笛的形制,使中国音乐可考的历史提到了八千年以前。中编讲的是箫笛的制造,下编讲的是箫笛演奏入门,包含基本功及表情手段的阐释,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本书的优点是有许多具体的剖析,如对龠与排箫的区别,在于龠是无底有音孔,排箫则有底无音孔。说到龠与洞箫的比较,则是基本相似,其形制与演奏方式如出一辙,区别在于龠为三孔,略短,而洞箫则六孔,略长,而且产生的时间有先后,龠为初祖,洞箫则为后嗣。俱见作者考核的细密。
箫笛族的名称随便可以举出一大串:笛、箫、笙、篴、篪、龠、楚、羌笛、泰始笛、姑洗笛、膜笛、排箫、洞箫、横吹、尺八……有的是同一名称,却是不同的两种乐器;有的是同一乐器,却有不同的名称。乍听起来,简直如坠五里雾中。作者参考历代文献,比对流传的图画、石刻,特别是出土的文物,厘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让它们各归其位,一目了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功绩。举凡史学、考古学、训诂学、民俗学、乐器学等无不奔赴腕下,听候差使,加上具本人的考订,既不盲从某一家的议论,也不拒绝某一家合理的意见;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标新立异,自然而然地富有说服力。特别可贵的是与乐器专家的合作,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读者一卷在手,真是图文并茂,左右逢源,毫无繁冗的感觉。到了后面附有演奏曲目,循序渐进,可以满足有志学习者的要求。介绍历代名家,范围遍及港台,具见作者用心的深远。说这本书是“箫笛大全”,也许不算是言过其实吧。
作者另一个值得称道的优点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本来迄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体鸣乐器及膜鸣乐器产生在前,随后是气鸣乐器,至于难度较高的弦鸣乐器自当更为晚出。作者凭借骨笛的出土认为它是最古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箫笛史》 - 插图1
书籍《中国箫笛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箫笛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