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恋歌_从《诗经》到李商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译本序
川合康三
日本人从非常早的时候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不光是说到“文学”便指中国文学,也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建起了日本文学。但是在明治时代,学习的对象从中国到西洋近代,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不过即便如此,汉学、汉文学对日本知识人来说,仍然是亲切的存在,只是到了战后才变得更加遥远,仅剩下少数人还在阅读中国古典。这些为数不多的爱好者努力将中国文学保存在日本的文化、文学中,然而他们看待中国文学的方式却似乎一成不变,如果为适应这样的读者去写给一般人看的书,结果会使不熟悉的读者更加远离。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本过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中解放出来,到更广阔的世界里把握,让读者由此重新体会中国古典崭新的魅力,这是本书的初衷。此外,也希望读者能够了解,中国的诗与西洋的、日本的诗一样,经过细致的解读,可以体会丰富的意涵。
本来是为今天日本读者而写的这本书,能够为中国读者接受和阅读,这是意外之喜。
衷心感谢戴燕教授的推荐和郭晏如女士的翻译。
(戴燕 译)

来到这里的各位中,有不少喜欢汉诗的人吧。可能还有平常喜欢吟咏汉诗,或者自己还能写诗的人。汉诗爱好者的人数尽管不如俳句和短歌多,但今天确实还有,是日本人里面的文艺小众。汉籍传入日本是5世纪
[1]

,没过多久,汉诗的阅读就开始了,汉诗的创作从《怀风藻》(751年)以来,也连绵不断地持续着。
不过,说起“汉诗”,不是伴随着某种刻板的印象吗?说是雄浑也好,悲壮也好,一种非常汉诗式的风味,紧紧跟在“汉诗”这个词后面。确实,汉诗独特的雄伟趣致,作为和文学
[2]

缺少的东西,拓阔了日本文学的范围。日本人享受的汉诗还不是中国的诗。中国诗应该有更多样、更丰富的世界。比起“汉诗”这个受限的词语,改用“中国古典诗歌”这个撇开了刻板印象的说法,似乎更好。中国的古典诗歌,绝不是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受到喜爱的特殊的文学,而足以作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广阔的范围内被享受。
加藤周一
[3]

先生晚年的时候,在和中国文学学者一海知义的对谈里,介绍了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勒内·艾田伯
[4]

的《(真正的)世界文学》一书。
[5]

里面说,艾田伯主张,“世界文学”不只是直到那时一直作为世界文学而出名的作品,即那些所谓的“名作”,在它之外,还有可以说“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文学。而其中一员,加藤先生说,就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艾田伯没有被过去以西欧近代为中心的标准束缚,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到“真正普遍性的文学”当中,也包括了中国的古典诗歌,我深深感到同意。要说“有普遍性的文学”是什么,思考起来有点难度,可是,至少不是只在特定文学环境里被看成文学的东西,是超越时空隔绝而能作为文学来享受的,是那样一种文学吧。
和伴随着“汉诗”的雄伟相反,日本文学擅长恋爱的文学。丸谷才一先生
[6]

有名著《恋爱与女性的日本文学》
[7]

,正像这个书名恰如其分地展现的,恋爱的文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假如从日本文学里面抽掉“恋”,不知道还会剩下什么。恋爱的心情、围绕着四季的情感,把这些和无常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细致地加以刻画,这就是日本文学。至少可以说,(日本文学的)主流是这样的。
有关男女情爱的文学,在日本,很早以来就已经高度成熟了,不过,恋爱恐怕不止是在日本文学里,而是古今东西所有文化圈的文学里都少不了的要素。可是,它在中国文学里却非常少见。“汉诗”和“恋歌”,怎么也没法联系到一起。其中的一个理由是,学校汉文教育里的汉诗文,选的是偏向“言志”一类的硬性作品。举个例子,在中国,宋代以后,流行程度足以匹敌一般诗歌的韵文文体“词”(也叫“填词”“诗余”),作为歌谣的歌词,专门吟咏香艳、甜美的情感,在日本,一直流行到江户、明治时代,实际上也有过不少创作,可是现在甚至连知道“词”这种文体的日本人也少了。这显然是汉文教科书把“词”排除在外的缘故。
当然,不只是汉文教育的缺陷。本来中国的恋爱文学是一片不毛之地,这一点,很早就有人指出了。17世纪,江户的万叶学者契冲
[8]

(1640—1701)说,“大约他国耽于饮食,而我国好色(色を好めり)
[9]

”(《万叶代匠记》)。契冲是精通中国古典作品的人,过去我曾经听吉川幸次郎先生说,他不仅对《文选》的作品,就是连李善的注好像都能记得。契冲对比中国和日本文学,指出中国的诗谈酒而日本的歌写恋爱这样的明确不同。
到了18世纪,本居宣长
[10]

(1730—1801)同样也是首先学习中国古典,之后精研国学的学者,可是,偏爱日本的宣长批评说,中国缺少恋歌,并不歌咏人的真情。
[11]
注意到中国缺少恋歌的,不仅是江户时期的日本学者。英国的东洋学者阿瑟·韦利
[12]

(Arthur Walley, 1889—1966)因为最早英译《源氏物语》而出名,他不仅熟知日本的古典作品,也熟知中国的古典文学,而他指出,欧洲文学里由恋爱承担的角色,在中国文学里,是由友情来完成的。
[13]
这样看来,可以知道中国文学里恋爱的要素很稀少的观点,在中国以外的文化圈都产生过。身在中国,反而很难察觉。而从外部观察,尤其是透过熟悉日本文学的眼睛来看,彼此间的不同昭然若揭。接触使用非母语的语言、并且和自己所处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里产生的文学,难免有很多不利的地方,但也有只有像这样从外面看来才能发现的东西。
原本应该占据文学中大部分的恋爱文学,为什么在中国文学里很缺乏呢?恐怕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仅仅由士大夫阶层的人们来承担吧。士大夫,是有从政的义务和权利、自信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阶层,是有读书写字的能力、以古典为指针的人。当然,平民应该也有平民的文化。可是平民的文化很难通过文献的形式保留下来,它真实的模样很难看到。我们能接触的书本,几乎全都是在士大夫文化中产生的。而占据了士大夫精神中心的是儒家思想,文学也被儒家的文学观所控制。政治、伦理色彩很强的儒家文学观,压抑了非政治的个人情感和甚至往往违背伦理的恋爱,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如此,文学也不是轻易向社会规训屈服的软弱
的东西。 ............

书籍插图:
书籍《诗经》 - 插图1
书籍《诗经》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的恋歌_从《诗经》到李商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