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精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现当代散文精选
《超值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编著
吉林出版集团
前言
Preface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所具有的议论、抒情和叙事的因素往往融为一体,却也总有所侧重,根据不同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区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三种类型。近数年来出现了第四种散文,现代散文。在语言技巧上,更追求多元的弹性。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散文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主要有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等类别。“五四”以后,还兴起了一种篇幅短小、更多地省略了叙事因素、同时又具有较多诗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诗。
“五四”前后的散文创作,大都洋溢着反封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大都表现出了这种倾向,主张浪漫主义的创造社作家在这方面自然表现得更鲜明和突出。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不断传播和工农革命运动的逐渐高涨,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结合起来了。
现代文学时期的散文始于文学革命,20年代便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报刊的繁盛,文学流派纷纷形成,许多知识分子走上十字街头,甚或走出国门,增加了阅历,扩大了眼界,西学东渐更新了知识和观念,这一切都造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现代散文的繁荣。
本书汇集了五四白话运动以来自50年代初三十多年来优秀的散文佳作。既有如雷灌耳的大家;也有偶露峥嵘的人物。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又有极具史料价值的篇目。可谓精粹之品,篇章学底精蕴,文字或优雅,或激越,或疾言厉色。是读者了解现代文学散文成就、品读现代散文魅力的最佳选择。
目录
CONTENTS
前言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阿长与《山海经》
范爱农
钓台的春昼
故都的秋
雨街小景
五月的北平
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所知道的康桥
学画回忆
故乡的杨梅
雅舍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废园外
登富士山
某镇纪事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鸭窠围的夜
女生宿舍
异国秋思
回忆鲁迅先生
听琴
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爱晚亭
银杏
山西通信
灯
青纱帐
海燕
想北平
青春
西湖的雪景
雷雨前
城隍庙的书市
一日春光
陶然亭的雪
再游北戴河
罗迦诺的乡村
再游新都的感想
没有秋虫的地方
墓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故乡的野菜
我的母亲
最后的一天
梦痕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背影
荷塘月色
巴黎的书摊
雨前
匆匆
忆白石老人
谷之夜
说笑
私语
给亡妇
笑
寄小读者
落花生
藕与莼菜
打橘子
白杨礼赞
秋夜
论雷峰塔的倒掉
烈风雷雨
箱子岩
常德的船
快阁的紫藤花
海上的日出
秃的梧桐
济南的冬天
五月的青岛
大明湖之春
杭江之秋
独语
树阴下的默想
论趣
鸟的天堂
记春园琐事
辞缘缘堂
窗子以外
山屋
鹰之歌
山之子
囚绿记
在玄武湖畔
琅琊山游记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风雨中忆萧红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元培
北京大学的名称,是从民国元年起的。民元以前,名为京师大学堂,包有师范馆、仕学馆等,而译学馆亦为其一部。我在民元前六年,曾任译学馆教员,讲授国文及西洋史,是为我在北大服务之第一次。
民国元年,我长教育部,对于大学有特别注意的几点:一、大学设法、商等科的,必设文科;设医、农、工等科的,必设理科。二、大学应设大学院(即今研究院),为教授、留校的毕业生与高级学生研究的机关。三、暂定国立大学五所,于北京大学外,再筹办大学各一所于南京、汉口、四川、广州等处。(尔时想不到后来各省均有办大学的能力。)四、因各省的高等学堂,本仿日本制,为大学预备科,但程度不齐,于人大学时发生困难,乃废止高等学堂,于大学中设预科。(此点后来为胡适之先生等所非难,因各省既不设高等学堂,就没有一个荟萃较高学者的机关,文化不免落后;但自各省竞设大学后,就不必顾虑了。)
是年,政府任严幼陵君为北京大学校长。两年后,严君辞职,改任马相伯君。不久,马君又辞,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辞,乃以工科学长胡次珊君代理。民国五年冬,我在法国,接教育部电,促回国,任北大校长。我回来,初到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这当然是出于爱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数的说,既然知道他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我到底服从后说,进北京。
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拼命地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全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了。于是他们不用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现当代散文精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