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之味》---水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印之味
水心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印之味/水心著.—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9
ISBN 978-7-5339-5784-1
Ⅰ.①印… Ⅱ.①水…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70671号
责任编辑 陈 园
装帧设计 吴 瑕
责任印制 张丽敏
印之味
水 心 著
出版
地址 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 310006
网址 www.zjwycbs.cn
经销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制版 杭州天一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印刷 杭州富春印务有限公司
开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 8.625
字数 170千
插页 1
版次 2019年9月第1版
印次 2019年9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339-5784-1
定价 45.00元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如有印刷质量问题,请寄承印单位调换)
序
对于印度,中国人既熟悉也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同为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可谓源远流长。只要去一次印度,尤其是走走菩提伽耶、桑奇等文化圣地,自然能切身感受中印历史上的文明交融与互鉴。说陌生,是因为在对印度文明的欣赏上,其实有某种程度的缺失。
印度大概是意识到自己外部形象带来的冲击感,印度旅游局索性就以“不可思议”来打造印度特色。对初次接触印度的中国人来说,印度真的是很“不可思议”。文明间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虽然还不至于到达如亨廷顿所说的“根本性差异”的程度。梁漱溟有过精辟概括,印度哲学研究人和神的关系,西方哲学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哲学则研究人和人的关系。换言之,如果我们真要理解印度,可能也需要如我们曾经虚心欣赏西方文明一样对待印度,尝试读懂印度纷繁现象背后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源流,这样才不至于认为印度是“不可思议”的。
中印两国尽管国情相似,但走的却是非常不同的路径。印度依靠上层社会的“非暴力不合作”而获得独立,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留下的大部分遗产;而中国则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最初的政治路径的分歧,就决定了两国在社会治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所以,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们在观察印度时,自然会产生“中国优越论”和“印度优越论”的争论。
对待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我主张的态度是要“移情式地理解”。深入了解印度后,就会发现它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且,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总是带着“优越论”的心态去看待印度,倒是可能会反衬出我们内心的某些焦虑。
水心以个人在印度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印度,呈现了一个具有印度特色的印度。这种观察和体验不是表面化的,必定经历了由表及里的思考,同时融入了对印度发自内心的欣赏,如此才能展现一个立体的印度。正因如此,我诚挚地将本书推荐给大家。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林民旺
2019年6月
目 录
序
第一辑 印之味
印度的黄昏
寻味印餐
深红浅黄出芒果
冰淇淋之味
印装里的风情与沉思
开车也是心灵瑜伽
珠宝记
第二辑 搜神记
埃罗拉石窟
神话的镜子
萌行天下象头神
人神共舞度佳节
石头中的神性
第三辑 人间世
德里之夜
史无前例的废币运动
纪念馆里的暗杀史
辩才天女的三姐妹
奇光异彩宝莱坞
五花八门的配额制度
第四辑 短歌行
桑奇佛塔
与动物同行
恒河源头的瑜伽圣城
桑奇:佛陀的柔弱与伟大
结缘中国的海滨明珠
探寻绿野深处的斑斓
第五辑 有所思
独居印度
李安电影中的印度文化精神
两首摇篮曲的故事
印人小像
诗歌回响在神的国度——印度现当代诗歌一瞥
附:相关译诗
告别
后记
第一辑印之味
印度的黄昏
晚霞中残留着神的光荣和诱惑:
向我袒露吧,短暂路过此地的万物
苦楝树在叹息
试图以芬芳表达内心沉重的悲哀
结果是必然的,它只能再次回归
自身坚实的质地和沉静的秉性
大地在不甘中陷入昏睡
唯有树上那些无穷的鸟儿
世间有多少叽叽喳喳的命运
它们的声音里就有多少变化
每一道声响都带着电光来临
穿过树叶交叠的阴影
一瞬间完成诞生和爆炸
并撞向我石头般的肉身
试图从中攫取更多更激动的回声
我的孤独也在惊讶中轻轻颤抖
而一条狗早已领会其中的寓意
转过闪动的眼睛只身走向密林深处
寻味印餐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舌尖上的烟熏火燎和五味杂陈是生活最不可少的根基。品味印度,于我而言当然要从吃食开始。
提起印餐,国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词大概就是“咖喱”,而且是柠檬黄、常与牛腩土豆等食材同时出没的产品。但到了印度后我才发现,在印度人的餐桌上,这种黄咖喱并不常见,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叫作马萨拉(masala)的香料。
马萨拉是混合香料,通常由姜黄、茴香、芥末、豆蔻、月桂叶、肉桂、丁香、薄荷等调和而成,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印度到底有多少种马萨拉?这个问题就像中国有多少辣椒酱一样,家家有秘方,人人掌绝学,说是一家一味也丝毫不夸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道印餐使用的马萨拉都包含十种以上香料,要把人的味蕾刺激到极限。
◆菜市场上的香料铺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红咖喱。红咖喱中含有红辣椒和姜黄,故呈现欢腾的橘红色,通常用来烹饪肉类。由于印度教徒不食牛肉,餐厅中常见咖喱鸡肉、羊肉、鱼虾等。另一种绿咖喱则是素食者的最爱,常见菜肴是菠菜奶豆腐,将菠菜研磨成细粉,加上青辣椒、洋葱、茴香等香料,奶豆腐则是豆腐状的奶酪,合在一起细细烹煮而成。
菜品中除了些许肉或奶豆腐,精华都在咖喱糊糊之中。此时则需要烤馕登场了。在印度,我也没有见过风靡中国的“印度飞饼”,倒是餐餐必备这种在传统筒状泥炉里烤制的馕。馕通常有原味、黄油味、蒜味几种口味,单独嚼来,平淡无奇。不过,只要将一勺咖喱糊糊涂在馕上,卷起来同吃,瞬间就会产生一种电光石火般的奇妙滋味。正如西红柿炒鸡蛋、啤酒佐炸鸡、西班牙火腿配蜜瓜、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馕和糊糊也是天作之合,诸多香料在热乎乎的面食上瞬间找到了融合的催化剂,一番喧腾的味觉共同迎来更加悠远的回声,彼此诠释阐发,互相发扬光大,共同成就了这一口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印之味》---水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