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中国文化要义
人心与人生
东方学术概观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目 录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自 序
第一章 绪 论
一 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 试寻求其特征
四 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 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 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 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 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 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 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 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 欧洲中古社会
五 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 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 何谓伦理本位
二 伦理之于经济
三 伦理之于政治
四 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 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 宗教是什么
二 宗教在中国
三 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 周孔之礼
六 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 理性是什么
二 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三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 何谓阶级
二 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 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 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 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 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 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 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与治世
一 中国社会构造
二 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 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四 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 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一 周期性的乱
二 不见有革命
三 产业革命之不见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一 中国何故无民主
二 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三 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四 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一 由此遂无科学
二 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 陷于盘旋不进
四 中国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结 论
一 讨究特征之总结
二 民族性之所由成
编后记
返回总目录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余一向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号召,因有《中国文化要义》之著述以求教于国人。初版由成都路明书店印行,为数无多,却多错字落字,兹用订正重印于沪上,从广其流通之中多得国人之赐教焉,是岂惟著者个人之幸邪!
一九八六年二月 梁漱溟
自 序
这是我继《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作于一九二○—一九二一)、《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作于一九二九—一九三一)、《乡村建设理论》(作于一九三二—一九三六)而后之第四本书。先是一九四一年春间在广西大学作过两个月专题讲演。次年春乃在桂林开始着笔。至一九四四年陆续写成六章,约八万字,以日寇侵桂辍笔。胜利后奔走国内和平,又未暇执笔。一九四六年十一月我从南京返来北碚,重理旧业,且作且讲。然于桂林旧稿仅用作材料,在组织上却是重新来过。至今——一九四九年六月——乃告完成,计首尾历时九年。
前后四本书,在内容上不少重见或复述之处。此盖以其间问题本相关联,或且直是一个问题;而在我思想历程上,又是一脉衍来,尽前后深浅精粗有殊,根本见地大致未变。特别第四是衔接第三而作,其间更多关系。所以追上去看第三本书,是明白第四本书的锁钥。第三本书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内容分上下两部:上半部为认识中国问题之部,下半部为解决中国问题之部。——因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先认识此一问题。中国问题盖从近百年世界大交通,西洋人的势力和西洋文化蔓延到东方来,乃发生的。要认识中国问题,即必得明白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所引起之变化及其内外形势。而明白当初未曾变的老中国社会,又为明白其变化之前提。现在这本《中国文化要义》,正是前书讲老中国社会的特征之放大,或加详。
于此见出我不是“为学问而学问”的。我是感受中国问题之刺激,切志中国问题之解决,从而根追到其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寻个明白。什么“社会发展史”,什么“文化哲学”,我当初都未曾设想到这些。从一面说,其动机太接近实用(这正是中国人的短处),不足为产生学问的根源。但从另一面说,它却不是书本上的知识,不是学究式的研究;而是从活问题和活材料,朝夕寤寐以求之一点心得。其中有整个生命在,并非偏于头脑一面之活动;其中有整整四十年生活体验在,并不是一些空名词假概念。
我生而为中国人,恰逢到近数十年中国问题极端严重之秋,其为中国问题所困恼自是当然。我的家庭环境和最挨近的社会环境,都使我从幼小时便知注意这问题。
(1)
我恍如很早便置身问题之中,对于大局时事之留心,若出自天性。虽在年逾半百之今天,自叹“我终是一个思想的人而非行动的人;我当尽力于思想而以行动让诸旁人”。然我却自幼即参加行动。
(2)
我一向喜欢行动而不甘于座谈。有出世思想,便有出世生活;有革命思想,便有革命实践。特别为了中国问题,出路所指,赴之恐后;一生劳攘,亦可概见。
(3)
就在为中国问题而劳攘奔走之前若后,必有我的主见若心得。原来此一现实问题,中国人谁不身预其间?但或则不著不察;或则多一些感触,多一些反省。多感触多反省之后,其思想行动便有不得苟同于人者。纵不形见于外,而其衷之所存,未许一例相看。是之谓有主见,是之谓有心得。我便是从感触而发为行动,从行动而有心得,积心得而为主见,从主见更有行动……如是辗转增上,循环累进而不已。其间未尝不读书。但读书,只在这里面读书;为学,只在这里面为学。不是泛泛地读,泛泛地学。至于今日,在见解思想上,其所入愈深,其体系滋大,吾虽欲自昧其所知以从他人,其可得乎!
说我今日见解思想,一切产生于问题刺激,行动反应之间,自是不错。然却须知,尽受逼于现实问题之下,劳攘于现实问题之中,是产不出什么深刻见解思想的;还要能超出其外,静心以观之,才行。
于是就要叙明我少年时,在感受中国问题刺激稍后,又曾于人生问题深有感触,反复穷究,不能自已。
(4)
人生问题较之当前中国问题远为广泛、根本、深彻。这样便不为现实问题之所囿。自己回顾过去四十余年,总在这两问题中沉思,时而趋重于此,时而趋重于彼,辗转起伏虽无一定,而此牵彼引,恰好相资为用。并且我是既好动而又能静的人。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