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
内容提要
绪 论 从域内走向海外——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历史使命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东渐与日本汉诗的发轫
第二章 东瀛汉诗的历史流程及嬗变轨迹
第三章 东瀛汉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拟与师法
第四章 东瀛汉诗对中国古典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通过对日本汉诗的总体检阅,系统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在更浩瀚的学术时空中观照中国古典诗歌的深远影响。全书不仅以宏通的视野考察了覆盖东亚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文化东渐的渠道与方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得以衍生于东瀛的历史原因,而且细致入微地辨析了日本汉诗的发展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清晰地勾勒出其盛衰起伏、递嬗演变的轨迹。此外,本书还在较深的层面上透视了日本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渊源关系,并进而揭示了时代风会、生活环境、审美情趣、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因素在诗歌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多元综合作用。
本书由以下内容构成:
绪论 从域内走向海外——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历史使命
本章通过对既往的文学史研究的审视与反思,提出:文学史研究在由微观走向宏观、单一走向多元后,有必要从域内走向海外。
作者认为:文学史研究应当时空合一、纵横交错——“纵”能思贯古今,勾勒出文学兴衰因革的轨迹;“横”能视通中外,映现出文学源流正变的脉络。这就必须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将视野拓展到曾经覆盖东亚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将衍生于演变于其中的海外汉文学,尤其是蔚然可观的海外汉诗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分支,纳入文学史研究的范畴。
作者指出:只有努力开拓海外汉文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才有可能扩大既有的研究半径,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诗歌进行总体把握和全面观照。同时,随着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对产生于华夏本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认知将可的到进一步的深化。这就是说,研究海外汉诗,不仅可以张大文学史研究的广度,而且可以拓进文学史研究的深度。
作者强调:当我们的研究视野从域内拓展到海外后,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在海外的最佳衍生地,东瀛自然率先成为我们考察与探讨的对象。探讨东瀛汉诗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考察东瀛汉诗盛衰起伏、递嬗演变的轨迹,并进而剖析东瀛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渊源关系,对于推动整个海外汉文学研究,无疑具有示范和典型意义。当我们刚刚涉足海外汉诗这一新的研究畛域时,将探求的目光暂时锁定于东瀛亦即日本,应当是明智的选择。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东渐与日本汉诗的发轫
本章以“中国文化东渐的时空隧道与日本汉诗的生成”、“中国文化东渐的多元形态与日本汉诗的发展”、“中国文化制导下的东瀛文化政策与日本汉诗的推进”为目,考察了中国文化与东瀛汉诗的“双边关系”, 评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与影响。
作者认为:日本汉诗的形成,是中国文化东渐的结果;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东渐,汉诗才得以在扶桑之国落地生根和扬芳吐蕊。不仅如此,日本汉诗形成以后,也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中国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可以说,日本汉诗之所以能在蜿蜒中发展、迂回中演进,赢得与和歌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度占据文坛的统治地位,是以中日两国之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为必要条件的。
作者还指出:日本汉诗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历代天皇制定的文化政策以及他们对汉诗创作的崇尚与奖掖,而由这些文化政策、这种崇尚与奖掖,同样可以观照不断东渐的中国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章 东瀛汉诗的历史流程及嬗变轨迹
本章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通过对产生于四个不同时期的日本汉诗总集(即《怀风藻》、“敕撰三集”、《本朝丽藻》、《本朝无题诗》)的观照与评说,初步勾勒出东瀛汉诗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
作者认为:正如巡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不能不首先瞩目于孔子删定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并以它为起点来展开追踪与扫描一样,考察日本汉诗递嬗演变的历史,也不能不首先聚焦于日本最早的汉诗总集《怀风藻》,并以之作为观照与探索的起点。《怀风藻》在编次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但侍宴应制之作的连篇累牍,却表明当时的汉诗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娱情遣兴的需要。相形之下,模山范水之作似乎乏善可陈。至于其艺术形式,则带有汉诗发轫期的不可避免的稚拙。
作者指出:由奈良朝演变为平安朝,既是历史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时移世迁。将主要反映平安朝初期的汉诗风貌的“敕撰三集”与主要反映奈良朝汉诗风貌的《怀风藻》相比较,那就可以看到:伴随着思想内容方面向“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敕撰三集”在艺术形式方面也提高了其“精度”与“密度”。因此,“敕撰三集”恰好可以成为我们观照日本汉诗艺术演进的一个视窗。就“诗体”而言,演进与提高的标志至少有以下数端:其一,七言诗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加;其二,在七言诗中七言绝句又占较大比重;其三,长篇古诗亦较前增多;其四,新添杂言一体;其五,出现了长短句的词。
作者还指出:产生于一条天皇御宇期间的汉诗总集《本朝丽藻》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尽管以学习白居易相标榜,创作取向却与早年的白居易迥异其趣。伴随着对政治、对现实的淡漠,《丽藻》的作者比他们的前辈更加热衷于“嘲风雪,弄花草”,更加兴趣盎然地在“花间”、“尊前”倾泻其才情。与这一创作倾向相适应,《丽藻》的作者所致力表现的诗题往往不是采撷自现实生活,而是摭拾自前人佳作。于是,所谓“句题诗”便盛极一时。此外,探韵、次韵这一游戏之风也愈演愈烈。凡此种种,既是创造精神枯竭的表现,也是主体意识薄弱的表现。
作者强调:在平安朝后期问世的汉诗总集中,《本朝无题诗》最为引人注目。一方面,它仍不免带有平安朝汉诗所共有的贵族化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一定的平民化倾向,或者说在局部范围内表现出由贵族化向平民化演变的努力。而这,对于时代潮流显然是一种未必自觉的反动。
第三章 东瀛汉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拟与师法
本章由“作家篇”和“地域”篇两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展示、评析了东瀛汉诗模拟与师法中国古典诗歌的形态及其得失。
“作家篇”缕述了日本平安朝诗人奉白居易为偶像、奉白居易诗为楷模的一系列实例,并从中寻绎出其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