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读本
中国古代礼俗
王炜民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古代礼俗/王炜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9
(中国读本)
ISBN 978-7-5078-3251-8
Ⅰ.①中… Ⅱ.①王… Ⅲ.①礼仪-风俗习惯-中国-古代 Ⅳ. ①K892.2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15467号
中国古代礼俗
著  者  王炜民
责任编辑  武士靖
版式设计  国广设计室
责任校对  徐秀英
出版发行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83139469 83139489[传真])
社  址  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国家广电总局内)
      邮编:100866
网  址  www.chirp.com.cn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广内印刷厂
开  本  640×940 1/16
字  数  96千字
印  张  13.5
版  次  2010年9月 北京第一版
印  次  2010年9月 第一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078-3251-8/C·202
定  价  22.00元
国际广播版图书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中国礼俗的源流
一 礼俗的起源
二 礼俗的形成
三 礼俗的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 育子礼俗
一 报喜
二 洗三朝
三 做满月
四 命名
五 抓周
六 家教
七 拜师
第三章 成年礼俗
一 冠礼
二 笄礼
第四章 婚姻礼俗
一 婚姻形态的演变
二 婚仪六礼
(一)纳采
(二)问名
(三)纳吉
(四)纳征
(五)请期
(六)亲迎
三 其他婚仪
第五章 日常礼俗
一 宫室座次
二 坐立行走
三 衣冠服饰
(一)冠冕
(二)衣服
四 饮酒进食
五 称谓避讳
(一)姓名字号
(二)谦称与敬称
(三)避讳
(四)其他言语忌讳
六 尊老养老
第六章 社交礼俗
一 跪拜礼
二 士相见礼
三 送礼与名帖
四 生日与祝寿
五 结拜与连宗
第七章 节庆礼俗
一 春节
二 立春
三 元宵节
四 寒食与清明节
五 端午节与夏至节
六 中秋节
七 重阳节
八 冬至
第八章 盟誓礼俗
第九章 丧葬礼俗
一 丧葬礼仪
(一)初终
(二)装殓
(三)报丧
(四)殡
(五)成服
(六)吊唁
(七)接三
(八)成主
(九)出殡
二 丧葬方式
(一)土葬
(二)火葬
(三)天葬
(四)悬棺葬
(五)玉殓葬
三 坟墓与陵寝
四 居丧与祭祖
(一)居丧
(二)祭祖
第十章 祭祀礼俗
一 封禅与郊祀
二 社稷祭
三 宗庙祭
四 祓禊祭
五 腊祭
六 灶祭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礼仪规范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在古代还是国家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在中华文明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我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
所谓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所遵循的一种明确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符合规范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器物、标志、服饰、象征等。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统治者对礼制的强化,古代思想家对礼仪的倡导,学校中对礼学的教育,社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礼仪,使礼仪渐渐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方式上,要求人们做到“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荀子·王制》)。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从穿衣、饮食到起居、言谈,都必须按照等级身份,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种种处世行事的规范代代相传,礼仪便逐渐成了普遍认可的风俗习惯。这种种礼俗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无形的道义力量,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起着不成文法律的作用。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章 中国礼俗的源流
一 礼俗的起源
中国礼仪习俗的起源可以一直上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时期。可是原始社会离今天太遥远了,再加上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可能留下可靠的典籍。因此后人讨论起源,难免出现歧异。关于礼仪的源起,历来说法甚多,主要有天神生礼说、天经地义说、礼生于理说、礼从民俗说、起于饮食男女说、起于祭祀说、起于人的欲望与环境矛盾说,等等。
比较而言,起于祭祀说较为合理。古代礼学名著《礼记》中的《礼运》篇,曾对礼的起源作了概括性描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段话所描写的是远古原始社会的人们,把黍米和劈开的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食,在地上凿坑作为酒樽用手掬捧而饮,并且用茅草茎捆扎成鼓槌敲击筑地而成的土鼓,以此来表示祭祀鬼神。这也就是当时的礼。从文字学角度看,“礼”最早的文字形式像用器具托着两块玉奉给鬼神,是早期人类祭祀活动的反映。《说文解字》也释“礼”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认为礼与“事神”的活动有关。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亦指出:“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这都是时代进展的成果。愈望后走,礼制便愈见浩繁,这是人文进化的必然趋势,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把它呼唤得起来,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把它叱咤得回去的。”
(1)

也就是说,礼仪起初只是人们祭祀鬼神的仪式行为,后来才逐渐扩展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各种仪式行为。这就是礼仪。
再根据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考察,原始社会的礼仪习俗确实是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相联系的。
原始宗教源于先民对自然及神祇等的崇拜,人们把这种崇拜付诸于不同形式的祭祀活动。这样,礼俗便随着原始宗教的出现而产生了。
远古人民除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外,还有动植物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灵物崇拜,等等。而原始礼俗主要就表现在对这些崇拜物的祭祀活动中。原始人的种种祭祀是有其原因和目的的。如祭祀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为了瞻仰;祭祀地下的金木水火土,是为了增殖财富;祭祀大地、名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古代礼俗》 - 插图1
书籍《中国古代礼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代礼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