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名三绝•脾胃病证妙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章 胃痛
第2章 痞满
第3章 腹痛
第4章 呕吐
第5章 呃逆
第6章 噎嗝
第7章 泄泻
第8章 便秘
第9章 胃癌
第1章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因其病变位于中脘,心口之下,故胃痛在古代文献中也常称为“心痛”或“心腹痛”“心胃痛”,民间也俗称“胃口痛”或“心口痛”。胃痛病名始见于《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唐代孙思邈将胃痛病因证治归属于“九种心痛”,后世医家多宗“九痛”之说,金元时期丰富了胃脘痛的病因证治,明清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正讹纠偏,使胃痛的辨证治疗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
一、《黄帝内经》关于胃痛的病名、部位、疼痛特点及致病原因
1.《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
这是最早提出胃痛的病名及伴随的症状。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顺。若胃失通降,不仅可以影响食欲,而且可因食物在胃肠的停滞,发生口臭、脘腹胀满甚则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浊气在上,则生胀。”若胃气失于通降,进而形成胃气上逆,则可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最早对胃痛的病变部位进行了准确的描述。
3.《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4.《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胜,凝溧且至,非时水冰……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
以上两条提出了寒邪侵入人体是引起胃痛的原因之一。若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或饮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而寒邪停留。因寒邪凝结,阻滞气机,故收引作痛。其痛多暴作,疼痛剧烈而拒按,并有喜暖恶凉,苔白,脉弦紧等特点。受寒深则寒凝加重,故其痛也增;得热寒散,其痛可缓。
5.《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最早论述了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是导致胃痛的一个常见原因之一。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食物生硬难化,超过了机体的消化能力,停积于胃脘,可损伤脾胃。胃伤则胃气壅滞,脾伤则脾运失职。故食滞胃脘,阻滞气机而胃脘部胀痛拒按,胃气上逆而为嗳腐、呕恶;进食则积增而痛著,吐后积减则痛缓。
6.《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
7.《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郁之发……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数为后,甚则心痛,胁,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肿身重。”
以上两条最早和较全面地概括了痰湿所致的胃痛腹胀之证,也是胃脘痛的常见证型之一。本证多因嗜饮酒浆,暴饮湿盛,伤及脾胃;或居处卑湿,或冒雨涉水,或天时湿盛,致水湿中阻而致胃痛。
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心下痛论治
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从以上条文可以看出,小建中汤所主之证,均系虚劳所致,此言虚劳,即指中焦虚寒,阴阳不和。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不得温煦,寒主收引,故脘腹时痛,喜得温按,按之痛减。脾虚则失生化之源,而无水谷之精以濡养脏腑,四肢百骸,致生虚劳里急,心悸而烦,甚则虚劳发热等。
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立的小建中汤为甘温补虚代表方剂,用于虚劳病阴阳两虚,而偏于阳虚者为宜,使用时以胃脘时痛,喜得温按,按之痛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滑等为辨证要点。本方之“甘温除热”,是对阴阳失调所致的虚热,每因劳累后发作或加重,伴神疲肢冷者,亦常应用。若里寒重,可改桂枝为肉桂,或加花椒,气滞者加木香,便溏者加白术。
本方加黄芪名为“黄芪建中汤”。应用于小建中汤证兼阳虚发热,自汗盗汗,四肢倦怠,神疲短言等症。
3.《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上条文论述了少阳证兼有阳明里实热证所致的胃脘部胀满、疼痛,临证时用大柴胡汤治疗。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合小承气汤去厚朴,并加芍药组成,是以和解少阳为主,轻泻热结之方。
4.《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近,大建中汤主之。”
本条文论述了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寒邪凝滞中焦,气血不通,阳气不布,胃失和降所致的脘腹剧痛且冷,四肢厥冷,呕不能食等症,用大建中汤治疗。本方有温中散寒,降逆止痛的作用,且温中散寒之力较强,常用于虚寒性胃痛、腹痛、呕吐、虫积、疝瘕等。以脘腹剧痛且冷,痛不可近,舌淡苔白滑,脉细紧为辨证要点。
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之说
《备急千金要方·心腹痛》:“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来去心痛。”
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所说九种心痛应该是引起九种心痛的原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云:“九痛丸:治九种心痛。”,所以九种心痛之说从汉代即有之,但张仲景有方无症。张仲景其九痛丸方药组成为: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一两,干姜一两,吴茱萸一两。方中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坚积;狼牙杀腹中之虫,而主胸下积癖;吴茱萸温肝止痛,专主心腹冷痛;干姜温中守而不走;人参理中气而补胃气。合而用之,共奏“温中散寒,开结逐瘀,杀虫止痛”之功。临床多用此方治疗寒积,蛔厥和顽痰冷饮,瘀血结聚而致胃脘及心腹疼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从组方来看九痛丸只能治疗虫积及寒积心痛。
四、陈无择《三因方》痛在中脘,非心痛也
《三因方·九痛叙论》:“夫心痛者,在方论则曰九痛,内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医三名三绝•脾胃病证妙谛》 - 插图1
书籍《中医三名三绝•脾胃病证妙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三名三绝•脾胃病证妙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