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由免费 PDF 电子书下载的博客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电子书,请访问免费 PDF
电子书下载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945284794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刘鹤
中国经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主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
ISBN 978-7-5136-2310-0
Ⅰ.①两… Ⅱ.①刘… Ⅲ.①金融危机—研究—世界 Ⅳ.①F831.5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23366号
责任编辑 乔卫兵 崔清北 方雷
责任审读 霍宏涛
责任印制 石星岳
封面设计 华子图文设计公司
出版发行 中国经济出版社
印 刷 者
经 销 者 各地新华书店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17.5
字 数 230千字
版 次 2013年2月第1版
印 次 2013年2月第1次
书 号 ISBN 978-7-5136-2310-0/F·9541
定 价 65.00元
中国经济出版社 网址 www.economyph.com 社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邮编 100037
本版图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中心联系调换(联系电话:010-68319116)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10-68359418 010-68319282)
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90)
服务热线:010-68344225 88386794
目 录
第一篇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二、两次危机的区别点
三、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四、三点政策思考
第二篇 从经济金融理论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两次危机比较
二、判断和结论
三、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篇 从货币金融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危机背景与演变过程比较
二、危机爆发原因比较
三、危机应对及效果比较
四、危机对金融改革影响的比较
五、几点启示
六、政策建议
第四篇 从金融监管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金融体系和危机演变机制比较
二、金融危机原因比较
三、危机应对与金融监管改革
四、基本结论和启示
第五篇 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两次危机的时代背景
二、两次危机演变过程和政策应对比较
三、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
四、两次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治理的影响比较
五、两次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第六篇 从宏观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国外学者关于两次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综述
二、关于两次大危机的背景、成因、过程、应对及影响的对比分析
三、两次大危机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重要启示
第七篇 从微观机制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引言
二、两次危机的背景及演化
三、金融危机的微观机制分析
四、当前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与隐忧
五、结论和建议
后记
本书编写人员
主 编:刘 鹤
编 委:杜金富 李 扬 卢中原 蒋志刚
刘春航 蔡洪滨 王志军 蒙 剑
祝丹涛 李建江
参加单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国家开发银行
第一篇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1]
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
和我们的对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
比较研究,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
研究人员参加,这些单位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分报告,本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总的
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
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
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1.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
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
对比使自己的工作获得主动性。当我们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后,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对结论的好奇使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兴趣全面上升。
2.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理解和判断往往在实验室进行,而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实验室
[2],当统计数据不充分、研究对象又十分泛化时,替代的研究方式可能是进行历史比较。
正如在自然界存在着气候变化长周期一样,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只要时间的跨度足够
大,也会发现历史的重复现象或者相似之处[3]。放心的是,这两次危机之间实际间隔约
80
多年,如果加上上次大萧条之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研究对比的时间超过百年。这
100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与萧条的
更迭,这使得这个宝贵的时间成为进行对比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
3.本项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历史的周期率。我们认为,周期性是历史变化和自然界的本
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点。历史在时间跨度足够长时会不断重复自己,经济
社会发展的周期率首先表现为繁荣与萧条的相互交替,但这种交替只是分析问题的起点
[4]。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试图发现在两次繁荣萧条之中那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的
先后顺序和相似程度,更准确地说,这项研究是试图理解两次危机发生前技术和经济背景
的类似性,刻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行为和福斯心理的特征,描述两次危机的宏观发展轨
迹,从而为应对危机的决策提供依据。
4.历史重复自己有线性的方式,也有非线性的方式,有符合逻辑的精准变化规律,也
有逻辑不清的意外变化,甚至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历史困惑,这一切既是进行这项研究的
迷人之处,也是它的难点所在。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们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归
纳两次危机的不同点,试图总结出两者的共性特点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