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丨展江丨

舒立的访美随笔问世于我认识舒立的第二年,初版的书名是《美国报海见闻录》。当时她正处于特殊的“休闲”状态,正是在她和丈夫苗棣老师的一次云游中,我们才得以在我的江苏老家结识。我们都为此书能在1991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那个沉闷的时刻出版而感到幸运和兴奋。
在1991年,能见到一本以密集的信息客观引介美国报界的出版物,实属绝无仅有。但是,因书稿在总体上对美国报界持肯定态度,使得公开的商业推广没有可能,销售渠道也很不畅通。
然而,这本书还是逐渐产生了影响。当时我还听说一件“趣事”:此书本来被期待一本一本零售,可是有一个新闻管理部门一次性买了200本!而小圈子的阅读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真阅读,认真阅读。
舒立在书的前言中自我评价说:“这本书应当主要是一部新闻作品:生动可读,客观准确,信息充足,并且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这种表述,有意或无意,显然没有触及到本书的要旨:第一次较全面地引介美国报界所代表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制度安排。
也有读者评价此书时说:“不算很恰当的比喻:八九十年代大陆新闻界的《海国图志》。被誉为那一代新闻人的圣经。”这个评价虽然很高,但是多少言不及义。
有业内读者归纳:“在这本书里我倒是找到了三个有意思的话题:1. 新闻部和评论部的问题;2. 海外记者的问题;3. 报业的托拉斯问题。”这一归纳具有比较意味,也部分触及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制度安排。
我们知道,从20世纪初起,新闻专业主义首先在美国报界兴起,如今已经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地方,包括西方世界中与美国和英国的新闻事业迥然有异的欧洲大陆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哈林和曼奇尼指出,新闻事业专业化有三个维度:(1)自治(自主性)。自治永远是专业化这一定义的核心,这是许多职业努力实现自身“专业化”、证明对它们的工作过程施加更大控制具有正当性的关键原因之一。与提供私人服务的医生和律师不同,新闻工作者是在一个以大批量生产为规范的产业中工作的。他们几乎从不拥有自己的制作手段,而是大型企业的拿薪雇员。尽管如此,他们经常成功地在组织内部获得重要的相对自主性。
(2)独特的专业规范。所谓专业,就是用某种生活方式、伦理规约、自我意识的身份和对局外人的障碍,将其自身“水平地”组织起来的职业。这种“水平”组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有一套该专业独特的共享规范。以新闻事业为例,这些规范包括伦理原则——例如保护匿名消息来源或区分广告与编辑内容的义务,以及新闻实践常规——例如“新闻价值”的共同尺度——还有判断专业实践的卓越性和分配声望的标准。
(3)公共服务取向。与其他主张专业地位的职业相比,公共服务伦理对于新闻事业也许特别重要:因为新闻事业缺乏深奥的知识,新闻工作者对自治性和权威性的主张在特别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服务于公共利益的主张。关于公共服务伦理的发展,最清晰的昭示之一是新闻事业自律机制的存在。
根据美国学者丹尼尔·哈林和意大利学者保罗·曼奇尼的一个分类法,现代新闻事业有“信息取向型新闻事业”和“评论取向型新闻事业”之别。“信息取向型新闻事业”盛行于美国等自由主义国家,它推崇新闻媒体以新闻报道而不是观点鼓吹为主,崇尚新闻客观性,主张事实报道和意见表达分离,在报道中秉持中立立场和平衡各方意见(见哈林和曼奇尼《比较媒介体制》一书)。二虽然一些知名新闻史研究者论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在唐朝甚至在汉朝就有了所谓“邸报”。但是我们今天看得很清楚,现代意义上的公开发行、定期出版、机器印刷的报刊新闻事业肇始于400年前的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中国则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砸开国门前后。自那时起,像多数后发国家一样,中国传统的新闻事业,与其说走的是长于新闻报道的英美报刊的道路,不如说走的是王弢的《循环日报》、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报刊那种在列强的船坚炮利和晚清的内部危机之际救亡图存的鼓吹型政论一途。
这样的鼓吹传统,一来契合一个积弱大国奋发图强的欲求,二来在百余年间形成了我们今天继续推崇的以弘扬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归依的新闻理想。当改革开放之初新闻机构获得某种权利去推动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同时发挥激浊扬清、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功能时,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报刊上倡导解放思想、改革旧制旧规的言论,尤其是政论,可能一纸风行全国。20世纪80年代,可谓政论和政论家的年代。
另一方面,直接以新闻事实来揭露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吸引了报界精英和新锐。刘宾雁先生的《人妖之间》、钱刚先生的《唐山大地震》,一时间洛阳纸贵。据我了解,舒立在那个时代,也从事过报告文学这种半文学、半新闻的文体写作实践,她本人还与刘宾雁先生合写过报告文学作品(注:《孤雁离失记》,发表于1985年1月《报告文学》杂志)。回想起来,当年那些报告文学作品曾经让多少国人热血沸腾。除了直面国内社会问题以外,甚至刘亚洲先生的国际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也是那样的令读者如饥似渴。
但是,报告文学这种源于法国、流行于前苏联的文体在改革开放不到10年之后,遇到了无法化解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经济先导型的,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渡,催生了以民商法为主的一大批法律。继1979年《刑法》问世之后,1986年又有了《民法通则》,这两部法律中对于新闻界来说非常要紧的一点,就是它们初步形成了中国当代的诽谤法体系,这就意味着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作品一旦存在失实,就可能被追究侵犯他人名誉权即民事诽谤,甚至是很可能带来牢狱之灾的刑事诽谤。
事实上,中国当代媒体所遭遇的第一宗新闻官司,恰恰就是带有报告文学色彩的杂志批评性报道所引发的刑事诽谤诉讼,结果导致两位年近花甲的老记者被法院判决拘役。1987年初《民法通则》生效后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改变,名誉侵权取代了刑事诽谤,新闻记者普遍解除了身陷囹圄之虞。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民事性的新闻侵权诉讼数量激增,“告媒体”形成浪潮,这也令报告文学和其他批评报道的作者应接不暇,不胜其烦。
一些作者起初怨气不小,认为为民请命却要屡吃官司,实在不公。但是经过痛苦的反思,人们会发现,归根到底 ............

书籍插图:
书籍《访美记》 - 插图1
书籍《访美记》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访美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