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侯笔录_马伯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七侯笔录(上)
序
序章 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一章 白首为儒身被轻
第二章 总为秋风摧紫兰
第三章 黄金逐手快意尽
第四章 昨来犹带冰霜颜
第五章 白雪飞花乱人目
第六章 更无好事来相访
第七章 人生在世不称意
第八章 男儿穷通会有时
第九章 夜欲寝兮愁人心
第十章 麟阁峥嵘谁可见
第十一章 桃竹书筒绮绣文
第十二章 如今了然识所在
第十三章 当年颇似寻常人
第十四章 寒灰重暖生阳春
第十五章 此心郁怅谁能论
第十六章 春风尔来为阿谁
第十七章 空留锦字表心素
第十八章 以手抚膺坐长叹
第十九章 当年意气不肯平
第二十章 日惨惨兮云冥冥
第二十一章 云龙风虎尽交回
第二十二章 临歧惆怅若为分
第二十三章 浮云蔽日去不返
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归坐晓寒
第二十五章 起来向壁不停手
第二十六章 伏枥衔冤摧两眉
第二十七章 宁期此地忽相遇
第二十八章 君不来兮徒蓄怨
第二十九章 巨灵咆哮擘两山
第三十章 忆昨去家此为客
第三十一章 我知尔游心无穷
第三十二章 夜光抱恨良叹悲
第三十三章 爱君山岳心不移
七侯笔录(上)
序
《七侯笔录》最初的名字叫作《笔冢随录》,创作时间是2006—2007年。
那时候,我还年轻,是个精力充沛、不学无术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后都乐此不疲地聚会、看电影、玩游戏,偶尔写点飞扬跳脱的胡思乱想。一次偶然的机会,重读《后西游记》,里面有一位文明天王,他手里有一支孔子的春秋笔,又叫文笔,可以用来压人。文采不如他的,就会被这笔压得动弹不得。孙小圣虽然武力惊人,可面对这种化文学成神通的法宝,却是无能为力。最后还是天上遣下魁星,这才解了这么一个危难。
读到这里,我实在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只知道武力或法力对战,从来没想到文科生的专业也有这般绚烂的表现。我忽然想,能不能把古往今来的那些天才文人,都一一变成笔,互相对战——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部幻想小说,起名叫作《笔冢随录》。
我在第一个单行本的序言里是这么说的:
文化一向是一个非常含糊的概念。
在宣纸上默写《出师表》是文化;烹茶品茗焚香听琴是文化;蹲在汨罗江边剥粽叶是文化;在大学里开课读经是文化;拿冷猪肉祭孔、祭黄、祭妈祖是文化;甚至上网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投长城一票,也算得上是文化。
当一切都变成文化的时候,不文化也许会显得更有趣一些。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多如牛毛,假如他们灵魂不灭,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猜想,甚至有封建迷信的倾向,可是我忍不住总去想。
胡思乱想的产物就是这部小说。所以这本书并没什么文化,这只是一个关于毛笔的小故事。这些毛笔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化名人有一些玄妙的关系,甚至还有点孔老夫子不愿意看到的怪、力、乱、神。
用传统文化来讲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颇有些焚琴煮鹤的味道,但也有一种行为艺术的美感。对在配电领域做平凡上班族的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还是那句老话:“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这部小说先后在杂志上连载了四次,还出了四个单行本,然后……嗯,就坑掉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坑掉,只是那时候的我玩心太大,一个创意写得差不多了,又去忙活别的想法。很多读者对此特别愤怒,多年来一直在我耳边念叨,说希望能看到它有完结的一天。
距离创作《笔冢》已过十年。现在回过头去审视,这部作品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无论是遣词造句、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编排,都显得青涩幼稚,里面有些特别“中二”的文字,让现在的我真是羞愤掩面。但是创作它时的初衷,却是我一直记挂的——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
中国有那么多惊才绝艳的文人墨客,有那么多璀璨深厚的文艺作品。当我们真心热爱这些文化时,就会忍不住像浮士德那样发出感慨:“多么美好啊,请停留一下。”笔冢主人把才情炼成笔灵,就是这么一种美好的希冀。
所以对我的创作生涯来说,《七侯笔录》就像它的主角罗中夏一样,是一部幼稚、不成熟的“中二”作品,但这其中,蕴含着我对文学的初心,以及不可追回的少年意气。
所以我在十年之际,决定把它重新修订一下,补完结尾,让它善始善终。老照片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泛黄的纸边和模糊的影像,如果强行修成高清,反而失去了韵味。为了保留那一份难得的青涩,我没有做大的改动,只是简单地调整了一下设定和情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风貌,一来不致蒙骗读者,二来也给自己一个纪念。
如果你们读着读着,发觉作者怎么这么幼稚、这么土气,那就对了,我在给你们看我一直想回去的青春。
序章 且放白鹿青崖间
唐宝应元年,当涂县。下载资料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http561856124.wordpress.com/
深夜,秋雨飘摇,门窗俱闭。
一位老者颓然卧在床榻上,闭目不动,衣襟上满是酒气。以往光芒四射的生命力即将消散殆尽,如今的他只剩一具苍老躯壳横在现世,如残烛星火。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老者艰难地嚅动嘴唇轻吟,声音虽然嘶哑,却透着豁达,似乎全不把这当回事。他吟到兴头,右手徒劳地去抓枕边酒壶,却发现里面已经滴酒不剩。
“古来圣贤皆寂寞,无酒寂寞,寂寞无酒哪……”
老者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倏然屋内似乎有些动静,他费力地拧了拧脖子,偏过头去看,但只看到临窗桌上自己的诗囊和毛笔。屋内沉寂依然。
“或许是大限将至,眼花耳鸣了吧。”老者暗想,心中不无唏嘘。这件诗囊和毛笔伴随他多年,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畅饮美酒,提笔赋诗。所幸自己历年来积攒的诗稿已经托付给了叔叔李阳冰,倒也没什么遗憾。
老者轻拍空壶,心中只是感怀,却无甚悲伤。
一阵雷声滚过,老者再看,发现桌旁赫然多出来一个人。这人身形颀长,一身乌黑色的长袍,头戴峨冠,看打扮似是个读书人,但面色枯槁,却有着说不出的诡异。
“青莲居士吗?”
声音低沉,带着森森阴气。老者借着窗外的闪电,看到来人背后背着一个奇特的木筒,这木筒两侧狭窄,却不甚长,造型古朴,看纹理和颜色当是紫檀所制。
“尊驾是……?”
来人双手抱拳,略施一礼:“在下乃是笔冢主人,特来找先生炼笔。”
“笔冢主人……炼笔……”老者喃喃自语,反复咀嚼这六个字,不解其意。
“人有元神,诗有精魄。先生诗才丰沛,寄寓魂魄之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七侯笔录_马伯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