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16年第3期总第455期旬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邮储图新
“引战”定价不易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升级“自营+代理”模式
风险管理挑战
业务模式再造
财政政策如何更积极
蔡英文面临经济大考
出口模式到头
提振哪五大产业
难民危机终结默克尔时代?
“挺默克尔”氛围松动
土耳其的关键作用
私募监管升级
监管收紧
PE挂牌新三板暂停
爆发式增长埋隐患
A股前路多艰
二轮调整
底部之辩
L型增长
中国将成区域内最大投资人之一
中国将成为最大投资人之一
推进经济转型
农业供给侧改革考验
去产量
增产能
保护农民积极性
理性看待人民币贬值预期
市场出现非理性特征的原因
离在岸市场皆需要“货币锚”
“CFETS汇率指数”的使命
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养老金刚性上调无法持续
普调逾十载
替代率缘何“跳水”
待遇怎么调?
“不需回避中国作用,但要守规矩”
确保盈利的重要三点
打破责任真空
私人参与方式可多样化
多边机构联合融资为趋势
不回避中国作用,但要守规矩
古生物化石“李鬼”当道
时隔五年再起风波
“李鬼”化石泛滥“黑市”
管理思路应更开放
中国能源进入深度调整期
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煤炭峰值提前来临?
低碳能源加速发展
规划落地面临挑战
PPP市场遇冷背后乱象
政企互信不足
动态监管短板
制度困局
法规悖论
部委利益之争
甘蒙边界博弈
户籍之争
旅游资源争夺
对峙边界线
“引战上市”将令邮储银行站在转型发展、规范经营的新起点,邮政集团与邮储银行的治理关系以及 “自营+
代理”的业务模式日渐厘清。随着中国银行业变革之年来临,这家年轻国有银行将经历新考验
邮储图新
——专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 本刊记者 王培成/
文
岁末年初,北京冬寒。坐落于西城区金融街北端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室内温暖如春。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后,邮储银行正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若一切顺利,它有望在2016
年登陆资本市场,闯过股改上市的最后大关,拉开这家资产万亿级的年轻国有大型银行新的大幕。
2015
年12
月8
日,邮政储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获批,共引入资金451
亿元。邮储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单一持股,转变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公司法人治理取得重要突破。
尤其是3.89
元/
每股的交易价格,在资本市场银行业股价普遍表现低迷、市净率跌破1
倍(即“破净”)的大背景下,这一定价水平让业界普遍赞叹:“卖了一个好价格”,甚至有投资机构坦言,说是引进战投,但这样的融资额和定价无异于一次IPO
。
定价是国有银行改革中争议较大的环节,定价偏低,会被认为贱卖国有资产,定价偏高,则会对后续上市发行定价构成压力。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对《财经》(微信公众号 mycaijing
)记者坦言:“引战期间最纠结的是定价,目前这次引战确定的价格比较理想,但可能会对上市定价造成一定压力。”
他表示,未来将多方努力化解这种压力,首先以邮储银行优异的财务数据,尤其是良好的资产质量表现,扭转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普遍预期悲观的偏见;充分向投资者展现邮储银行业务的独特性;邮储银行还将根据资本市场走势,灵活把握上市发行节奏,选择较为有利的上市时机。
随着“引战”完成,上市工作随即启动。业界预测,鉴于2016
年A
股市场尚存在不确定性,邮储银行或选择率先在香港市场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预计邮储银行未来IPO
募资规模约为总股本的15
%-20
%,募集资金有望超过“引战”规模,约达600
亿元人民币。对此,邮储银行未予正面回应。
2015
年12
月22
日上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金鼎大厦办公室接受《财经》(微信公众号 mycaijing
)记者专访。这间办公室不大,坐北朝南,布局方正,东、南两面是浅灰绿色的落地玻璃幕墙,光线视野俱佳,若是天气晴好,这里是观景金融街的好位置。
现年55
岁的李国华,从江西基层邮政系统层层做起,后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任职,2012
年1
月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访谈近两小时,李国华坦率务实,不回避敏感话题,他几乎没有翻看业务部门准备的厚厚一叠材料,对未来发展思路明确清晰。
在他看来,“引战上市”将令邮储银行站在转型发展、规范经营的新起点。业界长期质疑的邮政集团公司与邮储银行的治理关系以及 “自营+
代理”的业务模式,将随着引战、上市的完成而日渐明晰。
2007
年初,邮储银行正式成立,获得商业银行全牌照,历经九年磨练,业务发展迅猛。截至2015
年12
月末,邮储银行总资产近7.3
万亿元,存款余额6.3
万亿元,净利润增速7.46
%,在国有大行中“一枝独秀”。在规模领先的同时,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298
%,远高于同业165
%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其业务模式特点鲜明,优势和短板皆十分明显。
借“引战上市”的契机,邮储银行正迎来业务模式的重要调整和再造。未来,邮储银行在坚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定位,巩固传统的“三农”、小微业务的同时,将加快推进城市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和转型升级,补齐业务短板,着眼于轻资本战略,重点拓展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构建更加均衡的业务发展模式。
如果将邮储银行置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引战上市”无疑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2015
年上半年,国务院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修改调整后的改革方案,邮储银行作为最后一家改革上市的国有大型银行,意味着2000
年初启动那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阶段性收官。
业界相信,2016
年将是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之年,净利润有可能首现负增长,资产质量加速恶化,不良贷款呈现爆发式增长,甚至出现中小银行破产,一系列不利因素或将接踵而至,对于邮储银行这家最年轻的国有大型银行来说,挑战和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引战”定价不易
邮储银行“引战”引发金融界广泛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财经》2016年第3期总第455期旬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