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2》劳思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
2
5
11
14
16
16
17
21
22
23
24
25
31
31
33
43
55
63
目录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一附论汉唐文化
壹释“中期”之意义
贰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叁汉唐文化对士人心态之影响
第一章汉代哲学
壹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贰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叁汉儒之没落
一心性论问题之分裂
肆道家思想之肢解
一“超越我”之形躯化一道教
二文化否定论之孤立化
放诞之风……
三
“守柔”与“无为”之技术化一黄老之术
伍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陆《礼记》之思想
一《礼记》一书之特色
二《大学》与《学记》
三《中庸》之时代及其理论
四《乐记》之理论
柒《易传》之思想
《易传》与卦、爻辞违异
64
二《易传》乃杂辑而成
三《易传》中之特殊论点
四《易传》理论之评论
捌《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一《淮南子》
二扬雄之思想
三王充之思想
玖结语
第二章魏晋玄学
壹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一玄学与儒道之关系
二才性派之特色
三名理派之特色
贰“才性”之说
叁“名理”之说
一何晏
二王弼
三向秀与郭象
第三章中国佛教哲学
壹总说
贰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一原始教义
二大乘教义
叁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一初期之概况
二北中国之佛教
三南中国之佛教
70
75
86
89
89
96
106
118
120
121
122
124
125
133
133
135
141
149
150
151
160
191
192
194
209
235
237
附记:本时期之重要佛教史著作•
…肆中国佛教之三宗
一天台宗
239
二华严宗
250
二禅宗
262
附记:关于禅宗之重要著作
272
伍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273
一
《
唯识三十论
》
要旨
274
二玄奘及法相宗
276
后记
281
书目略录
285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
——附论汉唐文化
壹释“中期”之意义
本书第一卷论述先秦时期之古代中国思想。此时期即可称为中国哲学思想之“初期”。本卷则论述由两汉至隋唐之哲学思想,此时期即称为“中期”,至于宋代至明清则为“晚期”,属本书第三卷。
中国哲学史成立较晚,不似西方哲学史所采分期标准,大抵有成例可循。于是,哲学史作者只能依一定理据,自提分期之标准。就多年来己刊行之中国哲学史著作而论,冯友兰氏之书,独以“子学”及“经学”为区分,于是中国哲学史只划为两个时代。其理据不过以“开创”与“发扬”对分而己。如此分期,似嫌过简,且对于中国佛教思想之特性,汉宋儒学之不同,皆全无照顾,未为妥善。胡适之氏虽首倡中国哲学史之研究,然其书仅有上卷,续文未成,因此其分期标准如何,殊难测知。此外,如范寿康所刊印之讲义,则纯以朝代为区分标准,严格言之,非分期之法。此外,又有依学派而划分者,即将中国哲学思想分为“先秦诸子”、“两汉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此似较为妥善。然魏晋玄学与早期之中国佛教思想同时,而中国之佛教思想,亦不始于隋唐,毕竟哲学史之分期,与学说之分派不能全同。盖分期不能不重视时间意义,同时之学派只能归于同一时期也。因此,本书虽在论述学派思想时亦采
用类似之划分,然另提三期之标准。
此一划分之理据,在于此三时期中国之哲学思想基本情况不同。就初期而论,此时期乃中国哲学思想之“发生期”。各家思想承古文化传统,兼受当时历史因素之影响,纷纷出现。就地区而言,有南北古文化传统之异,于是儒学兴于北,道家兴于南;就社会而言,则墨子之说,针对下层民众之需求,韩非之说,纯谋统治者之利益。其间变化分合及理论得失,皆在第一卷中论之。
中期包括两汉至于唐代。此时期中,一面有古学失传之问题。伪书迭出,谶纬风行,儒道之言,皆丧失本来面目。另一面又有外来思想侵入之问题。佛教各宗教义先后传来,中国哲学思想,一时皆受其支配。此时期可称为中国哲学之“衰乱期”,亦即本卷论述之对象也。
至于宋代以后,则儒学力图重振,一面抗拒佛教之影响,一面摆脱汉儒传统之纠缠,遂有宋明之新儒学出现,然此一思潮至清代而大衰。中国哲学思想又呈僵化之象。故“晚期”乃一由振兴而转入僵化之时代。此中演变甚为繁曲,未易以简语形容之。本书亦直称为“晚期”而己。
以上略说三时期中之中国哲学思想之大致情况,其特点甚为凸显,则本书所用之分期理据可明,而所谓“中期”之意义亦可知矣。
以下当先对本期中国哲学思想之演变历程作一概述,然后再附论汉唐文化问题以作补充,而结束此导言。
贰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自两汉至隋唐,其间各种哲学问题之起伏变化,颇为复杂,本卷各章当分别析论之。但此一时期作为整体而言,又有“衰乱期”之特色,其所以如此,则与此时期中哲学思想之大趋向有关。本节概述中国哲学思想在“中期”阶段之演变过程,目的即在于对此种大趋向作一说明,而不涉及特殊哲学问题之讨论。
战国末年,法家之说通过秦政权而实现。于是,在政治上,有秦帝国之统一局面;在哲学思想上,先秦诸家争鸣之局亦告结束。秦之施政以防止旧势力复活为主,故极力破坏己有之文化传统,以求巩固自身之统治。此中实无正面理想可言。然以巩固政权为最高目的,亦正是韩非思想之特色,则秦政权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原则,实不待辩也。
在如此政权下,学术思想之衰落,势所必然。秦火劫后,讲学挟书之禁,人所熟知。及至秦汉之际,咸阳被焚,官府藏书亦遭毁坏。于是,汉兴之时,先秦学统大致己绝,新学统更无由突然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编中国哲学史2》劳思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