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文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吕氏春秋》文学研究/管宗昌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
ISBN 978-7-5161-7158-5
Ⅰ.①吕… Ⅱ.①管… Ⅲ.①杂家②《吕氏春秋》—文学研究 Ⅳ.①B229.25②I20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83378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罗莉
特约编辑 孙少华
责任校对 李林
责任印制 戴宽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6年1月第1版
印次 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8
字数 306千字
纸书定价 6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尽量避开单一的思想研究,以文学研究为视角。深入文本,从结构、叙事、议论、文献关系等方面,细致探究文本内部的文学线索。如,《吕氏春秋》在结构上,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外,故事题材也是重要考量,篇章间和篇章内部还经常形成辩证互补;编选故事时,篇幅规模是重要标准;《吕氏春秋》对概念进行泛化处理,同时充满辩证等。这些都能看出其作为杂家作品的特征。同时,《吕氏春秋》在结构艺术、文体发展、编辑学等方面的历史地位也不容小觑。
作者简介
管宗昌
,男,1979年4月生,山东潍坊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诗经学会会员,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社科联青年人才库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诸子文学研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一部:《列子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社科联基金等项目多项。
序
李炳海 管宗昌博士研究《吕氏春秋》的学术专著即将出版。这部著作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如果从最初选题、设计算起,已经历时七年。这部著作的撰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
管宗昌博士在把《吕氏春秋》确定为论文选题之前,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列子》,并且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先秦诸子进行探究,是本书作者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列子》《吕氏春秋》的研究具有连贯性。照理说来,他可以顺势而下,把《列子》研究所积累的经验、所采用的方法延续下来,投入《吕氏春秋》的文学研究。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他的《吕氏春秋》研究从开始设计提纲,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由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清人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写道:“周、秦间诸子之文,虽纯驳不同,皆有个自家在内。后世为文者,于彼于此,左顾右盼,以求当众人之意,宜亦诸子所深耻与!”刘氏之论揭示出先秦诸子著作在样态上的多样性,即各有各的面貌,各有各的特征,而不相雷同。即以《列子》和《吕氏春秋》这两部著作为例,它们的文本形态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列子》全书八篇,各篇的文字量均比较大,可称为长篇巨制。如果按照近代以来的文学观念对它进行研究,从形象、情节、环境、典型等方面加以审视,固然会留下许多遗憾,出现一系列未能尽如人意之处,但毕竟还有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付诸实践。《吕氏春秋》则不同,全书共一百多篇,按照东汉高诱所作的统计,总共十七万三千零五十四字,每篇字数很少。如果以单篇作品作为考察单元,从中寻找形象、情节、环境、典型等方面所谓的文学因素,很难揭示出作品的价值。这些因素即使存在于某些作品之中,那也只不过是散金碎玉、不成规模。而近代以来的《吕氏春秋》文学研究,基本是在西方文学理论框架下进行的,从中能够找出的文学因素,局限于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这个单一向度,无法再进行深入的开掘。面对这种研究状况,管宗昌博士把《吕氏春秋》作为论文选题,首先设计的是如何调整视角、改变思维方式,从这部子学著作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中国传统的文章学理路进行全面考量。可以这样说,管宗昌博士在《吕氏春秋》研究的开始阶段,就成功地实现了学术的转型,即由西方文学理论框架转向中国古代传统的文章学。对于他本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是一次靓丽的转身。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方法的获得,一方面要借鉴于前人,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操作实践进行摸索和掌握,而后者尤为重要。如果能够确立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无疑会形成个人的学术风格,习惯于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但是,随着研究对象的改变,原来采用的方法就未必完全能够适应。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没有普遍适用于所有领域的研究方法。因此,能否随着研究对象的改变而相应地调整所采用的方法,是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管宗昌博士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实现了研究理路的调整,这是他的这部学术著作能够有所创获的重要原因。
二
《吕氏春秋》研究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本位,转到古代文章学的视域,管宗昌博士这部著作,确实能够紧扣古代文章学的要害和枢纽设计纲目,实现学术上的重要突破。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对《吕氏春秋》一书结构所作的研究。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古代文章学对此高度重视。《文心雕龙》的《章句》《镕裁》《附会》,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论述文章的结构调遣,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直到明清的八股文,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往往在于它的起承转合,也就是文章的结构。近代以来,由于借鉴西方文学理论过多,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相对薄弱,对文章结构所作的探讨也往往被忽视。直到20世纪末,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先秦诸子的文章结构开始陆续进入学人专门研究的选题系列,并且推出一些论著。就此而论,管宗昌博士这部著作把文章结构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并放置在第一章,是站在当代学术前沿审时度势,起点较高、顺应学术发展的潮流。
《吕氏春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吕氏春秋》文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