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家载一生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家载一生
梁晓声 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家载一生/梁晓声著.-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8
(家·国·天下)
ISBN 978-7-5162-1876-1
Ⅰ.①家… Ⅱ.①梁…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84175号
图书出品人
/刘海涛
出版统筹
/乔先彪
责任编辑
/梁惠
书名
/家载一生
作者
/梁晓声 著
出版·发行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里7号(100069)
电话
/(010)63292534 63057714(营销中心) 63055259(总编室)
传真
/(010)63055259
Http:
//www.npcpub.com
E-mail:
mzfz@npcpub.com
经销
/新华书店
开本
/16开 710毫米×1000毫米
印张
/19
字数
/235千字
版本
/2018年9月第1版 2018年9月第1次印刷
印刷
/北京天宇万达印刷有限公司
书号
/ISBN 978-7-5162-1876-1
出版声明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自序 文字的两种意态
楔子 “家”的絮语
无言的父爱
父亲
父亲的演员生涯
父亲的遗物
瞧那些父亲们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老茶农和他的女儿
谈及母亲,孰不声泪俱下
母亲
母亲养蜗牛
回味母爱
母亲播种过什么
兵与母亲
母亲们,今天请休息
大象·小象和人
也为人父母
当爸的感觉
我与儿子
体恤儿子
给儿子的留言
心灵的花园
孩子和雁
行孝在当下——写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儿女们
见字如面,致那些最亲的人
我的父母
给哥哥的信
给妹妹的信
怀念赵大爷
有那样一位姥姥真幸福
那些年,那些回忆
我的少年时代
困境赐给我的
“巴顿将军”的荣耀
我和水泥
我的梦想
狍子的眼睛
回首忆年
不愿说当年
中年感怀
本命年杂感
家载一生,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相遇
感激
茶村印象
王妈妈印象
论温馨
“老兵”和军马
不速之客
有裂纹的花瓶
本命年联想红腰带
返回总目录
自序
文字的两种意态
文字是人们纸上表达的工具。
文字的表达意态多种多样。
在我这儿,文字的意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学的,如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创作等;一类是非文学的,如时事评论、杂感等。
后一类,有的可以归为杂文,那么它们其实也属文学的种类。有的连常见的杂文也靠不上,简直可以说是不伦不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写了不少那类“东西”。
这乃因为,从我少年时起,对作家的认识就已定型。
受鲁迅、蒲松龄的影响,我认为作家不仅仅是“讲故事的人”,也是对社会发表态度的率先者、省思者。而率先,起码是及时的。若小说做不到及时,那么非小说形态的表态,绝不意味作家的不务正业。
鲁迅写下的大量杂文,所持的肯定便是这种“作家观”。
而蒲松龄之所以在他的《聊斋志异》中的大多数故事的后边写一段“异史氏曰”,想法亦然。若无“异史氏曰”,《聊斋志异》的故事意义不大了,蒲松龄也不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蒲松龄了。
当然如外国作家托尔斯泰、雨果、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如诗人拜伦、海涅、雪莱等;如戏剧家萧伯纳等,都是文学的“动物”,也是社会表态的率先者、省思者。更遑论卢梭、伏尔泰、王尔德们了。
不管后世的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如何,我都将永远承认——确乎,他们对我的“作家观”影响深矣。
现在的我,更是不想改变我的“作家观”了,可谓初心固化。
人生都快到头了,又非恶习,为什么要改变呢?
至于我的这类文字是否会速朽,我是毫不在乎的。
鲁迅都一点不在乎,何况我这等平庸的作家。
再者说了,世上又真有什么是会永远不朽的吗?
在未朽之时,出版社又出版之,我觉幸甚,感激之至!
2018年8月17日
北京
楔子
“家”的絮语
即使旧巢倾毁了,燕子也要在那地方盘旋几圈才飞向别处——这是本能。即使家庭就要分化解体了,儿女也要回到家里看看再考虑自己去向何方——这是人性。恰恰相反的是,动物几乎从不在毁坏了巢穴的地方又筑新窝,而人几乎一定要在那样的地方重建家园……
“家”对人来说,是和“家乡”这个词连在一起的。
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中有一句是“少小离家老大回”。遣词固然平实,吟读却令人回肠百结。当人的老家不复存在了,“家”便与“家乡”融为一体了。
在山林中与野兽历久周旋的猎人,疲惫地回到他所栖身的那个山洞,往草堆上一倒,也许要说一句——“总算到家了”吧?
云游天下的旅者,某夜投宿,于陋栈野店,头往枕上一挨,也许要说一句——“总算到家了”吧?
……
即便不说,我想,他内心里也是定会有那份儿感觉的吧?一位当总经理的友人,有次邀我到乡下小住,一踏入农户的小院,竟情不自禁地说:“总算到家了”……
他的话使我愕然良久。
切莫猜疑他们夫妻关系不佳,其实很好。
为什么人会将一个山洞,一处野店,乃至别人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呢?
我思索了数日,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人除了自己的躯壳需要一个家而外,心里也需要一个“家”的。至于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所在,却因人而异了……
“家”的古字,是屋顶之下,有一口猪。猪是我们的祖先最早饲养的畜类。是针对最早的“家”而言的,是最早的财富的象征,足见在古人的观念中,财富之对于家,乃有相当重要的含意。
在当代,一个相当有趣的现实是——西方的某些富豪或高薪阶层,总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来体会幸福的概念的。而我们中国的某些富豪和高薪阶层,总是要把时间大量地耗费在家以外,寻求在家以外的娱乐和花天酒地。仿佛不如此,就白富豪了,白有挥霍不完的钱财了。
这都是灵魂无处安置的结果。
心灵的“家”乃是心灵得以休憩的地方。那个地方不需要格外多的财富,渴望的境界是“请勿打扰”。
是的,任何人的心灵都同样是需要休憩的。所以心灵有时不得不从人的“家”中出走,去寻找属于它的“家”……
建筑业使我们的躯壳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