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_之谓性!”片读《中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伍晓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1986)、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博士(1996),现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语言暨文化研究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传统及比较哲学。中文近著有《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译著则包括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及马丁·华莱士的《当代叙事学》等。
内容简介
在儒学史上,《中庸》被视为“孔门传授心法”。在现代学者看来,它是全部儒家文献中最具哲学性的一部,包含着理解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关键,套用《诗经》中的话,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庸》虽旧,其命惟新”。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分析“命”的意义结构以重读《中庸》首句“天命之谓性”。下篇则从“诚”这一概念来重读《中庸》中对诚的系统论述。
人之为人必然以某种形式无条件回应和接受自己的天命,成为自由的伦理主体,而命人之天其实是人那自始即已作为“他者”而内在于人自身的“自己”。诚,即意味着真正面对自己,并尽力去实现自己的可能性,人永远处在一个“诚己/成己”的过程之中,永远处在一个完成人之纯粹天命的过程之中。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伍晓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爱智文丛)
ISBN 978-7-301-15470-0
Ⅰ.天… Ⅱ.伍… Ⅲ.①儒家②中庸–研究 Ⅳ.B222.1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16492号
书 名:“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
著作责任者:伍晓明 著
责 任 编 辑:吴 敏
封 面 设 计:奇文云海
标 准 书 号:ISBN 978-7-301-15470-0/B·0808
出 版 发 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邮箱:pkuphilo@163.com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出版部62754962
编辑部62752025
印 刷 者:北京山润国际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650mm×980mm 16开本 19.5印张 290千字
2009年8月第1版 2009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1.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电子邮箱:fd@pup.pku.edu.cn
为晓援,为自己,
也为已经过去的和即将到来的
知命之年而作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所谓命也。
——《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
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
——《周易·说卦传》
目 录
致 谢
写在前面
序论:重读《中庸》
今本《中庸》的文本问题
本书的基本任务和结构
上篇 “天命:之谓性!”
1 “命”之意义的结构分析
2 “性”
3 “天”之意义与“天命”之内容
4 本篇总结
下篇 “诚之者,人之道也”
1 诚之意义的结构分析
2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3 人是可能和能力
4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5 “成物,知/智也”
6 “不诚无物”?
7 “至诚”不诚
8 “至诚无息”:时间,空间,超越,“本体”
书后之言
1 天与人
2 命与时间
参考书目
致 谢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妻子尚晓援以其特定方式对作者的精神鼓励和信心支持功不可没。她也是本书各阶段原稿的“第一读者”。所以,作为本书的第一被题献者,她应该当之无愧。
友人杨煦生与夏可君读过本书的全部或部分原稿,并贡献了他们的意见,使作者获益匪浅;杜小真为我提供了有关法国哲学家及汉学家余莲对《中庸》的介绍、翻译及注释(Zhong yong, ou, La régulation à usage ordinaire
)的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部分章节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下列刊物或丛书:吴炫主编的《原创》第一辑与第二辑(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7年,2008年),宋耕主编的《重读传统:跨文化阅读新视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以及台湾南华大学出版的《当代中国哲学学报》第2期。作者对此表示感谢。
本书责任编辑吴敏耐心细致的校读使本书增色不少。她所建议的修改促使作者对很多行文都做了进一步的推敲。如果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到本书至少在某些地方还不算过分“繁复”的话,那他们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因此,本书作者对她的特殊感谢其实无以言表。
最后,本书作者在此要感谢杨煦生兄使本书封面生辉的题签。
写在前面
天命:之谓性!
天命……:此即所谓性也!
“天命”这一表述,这一言简意赅、含义复杂而需要详尽展开的传统表述,所说的就是性!
作为对于汉语传统中经典文本《中庸》的极其“片面”或极其有限的重读,此性在本书中将被论证为人之性。而人之性或人之为人则将被阐明为在于其能在某种极其深刻的意义上有天命。
然而,我们今天还有谁真会说自己仍然在听到自己的天命,回应自己的天命,理解自己的天命,接受自己的天命,完成自己的天命——听到、回应、理解、接受和完成人之天命
,人作为人即必然会有的天命?换言之,身处“天命”观念涌现于其中的汉语传统之中,今天有谁还真正相信
天命,相信人之天命,相信人作为人即必在某种极其深刻的意义上有其天命?
“天命”这一观念难道不早就已经过时了吗?我们今天对“天命之谓性”中所说之“天命”的讨论,除了纯粹的学术上的意义之外,还能有其他的意义吗?此一研究能有助于我们自己“安身立命”吗?但所谓“安身立命”说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自己那当“安”之“身”(或者,当“安”之“生”)与当“立”之“命”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又究竟自何而来呢?难道此当“立”之“命”——如今我们也许会说:此一需要“安顿”的“生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命_之谓性!”片读《中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