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4-7347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舆论/(美)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著;常江,肖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4
(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翻译版)
ISBN 978-7-301-27799-7
Ⅰ.①舆…Ⅱ.①沃…②常…③肖…Ⅲ.①舆论-研究Ⅳ.①C912.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10171号
PUBLIC OPINION,by Walter Lippmann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Copyright©2002 by Renaissance Classic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original publisher,Free Press,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Inc.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2018 b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书 名
舆 论
YULUN
著作责任者
〔美〕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著 常 江 肖 寒 译
责任编辑
周丽锦
标准书号
ISBN 978-7-301-27799-7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
http://www.pup.cn
新浪微博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未名社科-北大图书
微信公众号
ss_book
电子信箱
ss@pup. pku. edu. cn
电 话
邮购部 62752015 发行部 62750672 编辑部 62765016
印 刷 者
经 销 者
新华书店
730毫米×980毫米16开本 21.75印张 293千字
2018年4月第1版 2018年4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66.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
目录
推荐语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外部世界与脑中影像
第二部分 通向外部世界之路
第二章 审查与保密
第三章 交流与机会
第四章 时间与注意力
第五章 速度、词语和清晰度
第三部分 刻板印象
第六章 何为刻板印象
第七章 作为防卫手段的刻板印象
第八章 盲点及其价值
第九章 规则及其破坏者
第十章 发现刻板印象
第四部分 兴趣与利益
第十一章 兴趣的激发
第十二章 关于私利的再思考
第五部分 公意的形成
第十三章 兴趣的转移
第十四章 是或否
第十五章 领袖与普罗大众
第六部分 民主的图景
第十六章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第十七章 自足的社群
第十八章 强力、委任制以及特权的作用
第十九章 新瓶旧酒:基尔特社会主义
第二十章 新的图景
第七部分 报纸
第二十一章 作为购买者的公众
第二十二章 忠实的读者
第二十三章 新闻的天性
第二十四章 新闻、真相,以及结论
第八部分 情报工作的正规化
第二十五章 楔入
第二十六章 情报工作
第二十七章 诉诸公众
第二十八章 诉诸理性
索引
译后记
推荐语
看到北大版李普曼近百年前名著Public Opinion
的新译本很高兴,因为埋在心头多年由于翻译不准确带来的学术纠结这回解开了。这个译本从标题到内容,翻译得相当正确;书的编排吸引人,利于读者快速把握要点。
1980年我读到林珊老师的内部油印译本,书名叫《舆论学》,1988年正式见书还是这个书名;2002年获知有了新译本,一看书名《公众舆论》,这不是同义反复吗?翻译不是小事,特别是书名和书中的关键概念必须准确。课堂上我讲述书中李普曼的几个关键概念,学生在译本里找不到对应词;书的标题使得“公众舆论”这一不正确的表达充斥于每年数千篇学位论文。翻译对学术的推进或滞阻可见一斑。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李普曼以自身的体会与感悟,生动描画了“舆论”的现实及其困境,将政治学中的这个规范性概念,转换为其实践如何是可能的这一经验问题,开启了舆论研究的新面向。
该书自1922年首次出版以来,影响始终不衰,成为不同学科的重要参考书。就传播研究而言,它奠定了大众媒介研究的基础,为宣传分析、舆论调查、把关人、议程设置、接受效果等研究开了先河。恰如有学者说的,大众传播的研究大多不过是李普曼《舆论》的注脚。
——黄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
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李普曼创造了理解舆论的独特概念,如拟态环境、局内人与局外人、刻板印象等,为政治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他又讲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谁都难免有理论盲点,这是刻板印象造成的结果。
——单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当下媒体管理体制的核心观念和实践中,李普曼的幽灵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的同代人。从1922年《舆论》问世起一直到今天,衷心的赞赏和激烈的批评就伴随在它周围。这两大阵营之所以对立,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这本书改变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方向。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国际新闻界》主编)
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缕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在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带矮墙。矮墙好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我看见了。
接下来让我们想象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举着用木料、石料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舆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