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1章 家世和求学经历
第2章 第二故乡台湾
第3章 投身共和革命
第4章 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
第5章 落魄北京参议院
第6章 海外三年岁月
第7章 辗转奔波再任议长
第8章 主政福建被驱下台
第二卷
第9章 国民政府五常委之一
第10章 西山会议派的“首领”
第11章 国民政府主席之争
第12章 在“行都”洛阳的日子里
第13章 心系孙中山丧葬事
第14章 “无为而治”的国家元首
第15章 在西安事变中
第16章 “陪都”重庆岁月
第17章 坚持团结抗日
第18章 家事与生活
第19章 “领导抗战功在国家”
第20章 遗嘱及“林森奖学金”
第1章 家世和求学经历
林森的先祖曾多次迁徙,先居住在山东济南,后又迁至河南固始,最后辗转到了福建。初入闽时,先住闽侯枕峰乡,后又迁至陶江,在凤港村聚族而居,主要从事农作,直到清末。
林森幼年曾读过私塾,又入培元学校读小学,第一次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至1882年,林森完成了小学学业,升入福州的“鹤龄英华书院”,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这对于他今后从事反清革命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此期间,林森经历了“台湾教案”、“延平教案”和“古田教案”,触动很大,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林森在学校时就显示出组织才能,被同学们推为学校的学生自治会会长。林森曾向书院提出了改进校政的建议,反对将“圣经”作为主修课目,主张早晚的宗教聚会、星期日的教堂礼拜应由学生自由参加。院方不能容忍林森的建议,暗示林森退学,无奈之下,林森只好退学。但数月后经人说情,林森又回到书院继续学业,直至毕业。民国的历史上,南京国民政府曾有过三位主席,第一任是谭延闿,第二任是蒋介石,第三任是林森。其中以林森的任期为最长,从1931年12月至1943年8月,长达13年之久。
家世
林森,字子超,原名天波,号长仁。晚年别号青芝老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2月11日(阴历正月十八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尚干乡凤港村一户农家。关于林森的出生年月,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1868年2月11日;一说为1867年3月4日。本文取前一种说法。
林氏先世据考出自殷代比干。至唐代末年国内动乱,随忠懿王王审知迁到山东济南,后至河南固始定居,最后辗转到了福建。初入闽时,先居住在闽侯枕峰乡,以后又迁至陶江(陶江古代称“上虞”,后来易名为“尚干”)。到了明代,林氏始至凤港村定居,直到清末。
林氏的一支在尚干乡与凤港村一带聚族而居,主要从事农作。林氏家族在福建数百年,族繁丁茂。在林氏宗祠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唐宋元明,八百举人千进士;高祖曾考,十三宰相九封侯。”可见林氏一族获取功名和为官者之多。
林森的亲生父亲林道举,以制鞋、修鞋为业。母亲林张氏在家务农。林森出生不久,便由父亲道举作主,过继给叔父林道炳为嗣子。以后,林森就随养父生活。大约在林森两岁时(1870年),因家境生活所迫,养父全家迁居福州城的仓前山土地庙街。林道炳在这里开了一家皮革店以维持生计。不多久,因道炳经营有方,积累了一些财富,家道也渐渐宽裕了起来,成为当地一户较为殷实的人家。林道炳自收养林森后,又添四子,即长义、长礼、长智、长信。
林道炳迁居的福州仓前山一带,是外国人聚居的地方,除了一些外国领事人员外,还集中了大量商人和传教士。除了经商外,洋人走到哪里都要建教堂进行传教。因此,仓前山也建了一座教堂。同时,还建有一所西医医院。为传教的需要,同时也为自己子女的教育考虑,洋人在仓前山也开办了一些教会学校。学校多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除教会的必修课外,英文就是最重要的课程了,其他还讲授算学等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由于林家的家境比较宽裕,林道炳将几个儿子先后送进基督教会开办的培元学校念书。
十多年的西式教育
在入校前,林森曾在私塾念过经书。1876年,林森进入培元学校读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培元学校是一所由美国传教士办的学校,林森就是在这里第一次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在小学期间,林森聪明好学,除了学堂的新式课程外,他对明季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三位大儒的学说最有兴趣。至1882年,林森完成了六年的小学学业,升入福州的鹤龄英华书院就读。
鹤龄英华书院又称“英华斋”,是美以美教会于1881年创办的一所学校。学校的学制共八年,前六年是六年制的中学课程,后两年是大学课程。当时的教会学校毕业生,到海关、邮局、电报局以及洋行、外国银行工作的居多。林家把子女送到教会学校念书,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出人头地,至少可以帮助家里经商赚钱,但林森没有走这条路。
英华书院开设了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新式课程,课本全部是英文,均由美籍教师任课。此外,还设有西洋史地课。林森在这八年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自然学科知识,还熟练地掌握了英文,了解了欧美近代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美国的历史,他知道了华盛顿、林肯的故事,最令他感兴趣的还是美国独立战争,这或许与中国当时列强入侵的悲惨的社会现实有关。林森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开始萌发了民主政治的意识,这对于他后来从事的反清革命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世纪下半叶,由于清朝政府允许外国教会进入中国传教,导致中国各地的教案不断。仅在福建一省,先是发生了“台湾教案”,后来又发生了“延平教案”和“古田教案”。这都是因为教会侵犯了中国人的利益而引起了反抗,最终都捣毁了教堂、外国人的住宅或医院。每起案件都是以清政府出兵镇压而告结束。如“延平教案”的起因,就是美国传教士强占民田修建教堂,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引发的。居民强拆了教堂,将传教士驱逐出闽境。事后,美国传教士再次建起教堂,又被民众拆毁。清政府看事态一再扩大,只得出面干预。结果由闽浙总督李鹤年将延平知府撤职查办,又为教会重建教堂,才暂时平息了事端。不久,美国传教士又在延平开办福音堂,在中国人前往观看时竟开枪打伤中国人,再一次引发民众的反抗,民众又一次捣毁了教堂。闽浙总督何景不仅不去追究教士开枪伤人之过,反而惩治了“行凶”的中国人,还向美国人赔了款。这个教案持续了数年之久。
由于当时大部分教案牵涉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林森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