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作者:沈国凡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mb。
书籍内容:
引 子
第一章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但他却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1965年9月11日,被罢官后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彭真打来的电话,让他速去人民大会堂,有急事相商。
已经在挂甲屯种田度日达六年之久的彭德怀,扔下手中的锄头,匆匆忙忙换了一件衣裳,就直奔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站起来同他握手。
然而,“二彭”相见,谈得却并不投机。
彭真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基于目前国际形势,决定建设大三线的部署。
彭德怀仔细地听着,一言不发。
彭真说:“中央希望你能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彭德怀看了彭真一眼,说:“要是不去呢?”
彭真说:“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彭德怀倔犟地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还在,我彭德怀已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被批臭了,这怎么干工作!”
彭真与乔明甫一时沉默无语。
1966年前后,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中苏之间的“兄弟”关系已经破裂,在与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中国北方,苏联屯集了数十万军队,战火的硝烟随时都可能燃起(不久,果然发生了中苏两军的珍宝岛之战)。
中国南方,强大的美军侵占了越南的大片领土,战火随时可能燃过友谊关,威逼中国大陆。
中国西部,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中印边境之争仍未结束,在二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印度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越过麦克马洪线。
西藏叛乱后逃亡国外的达赖喇嘛,在一些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地派人窜入西藏边境,继续阴谋策划“西藏独立”。
在东边的台湾海峡,美军第七舰队仍然在“巡逻”。
建国初期,彭德怀率军援朝的朝鲜半岛上,“三八线”两侧也不时发生军事磨擦……
为此,毛泽东曾登上天安门城楼,针对越南战争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号召。
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
鉴于这样的国际形势,鉴于苏联卫国战争前将工业大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而放松了后方战略基地的建设,当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时,才急急忙忙地将欧洲的一些工厂迁往乌拉尔,在严酷的战争中重新建立战略基地的教训,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加快战略后方大三线建设的指示。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毛泽东知道这位同乡人的脾气,因此让彭真首先出面,秘密找彭德怀谈话,先进行“火力侦察”,试探一下彭德怀的态度。
彭德怀接着向彭真袒露了自己的胸怀:自从平江起义喊出“我们起义了!为工农服务开始了!”以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自己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磊落光明,耿直刚正,扪心自问,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在党内也从来没有任何“小集团”。1962年6月16日,自己曾向党中央、毛主席上书八万言,陈述自己的心声。“八万言书”共分十个部分,即童年、少年时代的遭遇,走出当兵,平江起义,井冈山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防部长,庐山会议,人物评价。之所以写这封“万言书”,目的在于请求党中央全面审查自己的历史,给历史和本人一个公正的结论。因为在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的扩大会议,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加强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并对在庐山会议上与自己一同遭到批判的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进行了甄别和平反,并安排了工作,唯独自己既没有被通知参加这个大会,也未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进行重新审查。信交上去之后,却一直石沉大海,没有消息,难道自己就永远不明不白地背着这口黑锅?庐山会议上加在头上的那顶“反党集团”的帽子一直压着,真是重如泰山啊!……
彭德怀这些早已闷在心里的话,此时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彭真和乔明甫只得认真听着。
彭德怀讲完这些之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认真地对彭真说道:“我只会带兵打仗,不懂工业。”
彭真说:“西南三线的工业,就是与打仗有关呀!”
彭德怀表示自己早已跟军队脱离关系了。作为一名党员,理应服从分配,但自己犯了错误,说话无人听,说对说错下面的同志都会怀疑,不好开展工作。同时自己对工业的确不熟悉,还是到农村去做调查好,到贵州的农村也行,那里没有外国人,并希望干自己熟悉的工作。
彭真劝道:“彭德怀同志,这可是毛主席的意见哟!”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一次“悔改”的机会。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犯了错误,并在党内、军内和全国人民中对自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作者:沈国凡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