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界七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8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陈云君
江西义宁人,清湖南巡抚陈宝箴曾孙。师从书法大师吴玉如先生研习经史诗书之学;亲近佛门大德净慧长老二十余年。
现任中华诗词学顾问、天津诗词学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河北佛学院客座教授;天津文化学院教授;福建电大客座教授。曾任天津东方艺术学院副院长,天津茂林书法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中国书法史论》《中国书法美学纲要》《陈云君诗书画集》《书谱解》《余叔岩艺术论》《燕居香语》《云君诗稿》《净慧长老与生活禅论稿》,等等。
Copyright © 2016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香界七笺/陈云君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6
ISBN 978-7-108-05393-0
I.①香… Ⅱ.①陈… Ⅲ.①香料-文化-研究-中国 Ⅳ.①TQ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33072号
责任编辑 李静韬
特邀编辑 刘 靖
装帧设计 康 健
责任印制 张雅丽 崔华君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6月北京第1版
2016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720毫米×1015毫米 1/16 印张21.75
字 数 180千字 图86幅
印 数 0,001-4,200册
定 价 75.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目录
序 明海
自序
香界前笺
人类用香之始
品香文化与中华文化
品香资粮
品香之道
香与儒释道
香界一笺
岁月风霜森碧处 造化由来出自然(天然香品)
单品香
修和香
匹配香
香界二笺
安排尤物群芳队 蕴藉清华妙手成(论制香)
制香之要
香方之制
香界三笺
红袖摇灯添麝墨 炉瓶三事篆晨烟(论香具)
炉瓶三事
瓶
盒
炉
打香用具
云养六合
附 宣德炉简说
香界四笺
婴宁养性俱方便 御座文章临水诗(用香及雅集)
本书的品香雅集
“鼻观一期”品香雅集
“鼻观一期”雅集略释
附 品香雅集式
品香雅集实例
香界五笺
茅檐微雨空花月 妙鼻先参最高峰(品香境界)
美化境界
“诗”化境界
禅化境界
香界六笺
礼失野求悲圣谶 分条共树各西东(日本香文化与茶文化)
日本香文化
日本香道捃摭
日本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余论 中日香文化与茶文化现状
香界七笺
宣炉建盏焦桐梦 无事销魂第几天(香文化与中华贵族文化)
一杯好茶
一炉好香
一张好琴
附录一 香之通 品香与道释儒之修行
附录二 古代咏香诗词二十五首
附录三 漫步云君居士品香十九韵
附 品香十九韵
参考文献
序
明海
2009年陈云君先生出版香学专著《燕居香语》,我曾为之作序。今年陈先生又有新作《香界七笺》问世。书成之日先生有言:此书乃脱胎于旧作,所以希望新书之序仍用原序。记得此序写好的那年冬季,随师父一同坐飞机从深圳北上途中,师父说:“你给陈先生书作的那篇序我看了,写得不错!”“写得不错。”师父停了片刻又重复一句。当时竟然羞愧得无语以对。大概自己虽锦言绣口,但毫无实行,深感有负师父多年教诲之恩吧。
当此陈先生大作《香界七笺》付梓之际,不觉想起六年前的这段往事,深深感念师父恩德,也赞叹陈先生和师父之间的厚谊,如沉香一般,弥久弥香,淳厚不散。
沉香,梵语音译阿伽楼,意为“不动”。在佛学中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体性名为“如如”,就是“不动”之意。
富楼那比丘证阿罗汉果后请示佛陀,欲往印度南方弘法。佛陀说:那里的众生刚强难化啊,你要教化他们,他们要骂你怎么办?富楼那说:不要紧,我会庆幸他们不打我!佛说:如果他们打你呢?——不要紧,我会庆幸他们不杀我!佛又说:如果他们要杀你呢?——不要紧,我正好借机入涅槃!富楼那毫不犹豫地回答。佛陀说:很好!你可以去教化他们!
这永无极限的安忍,这坚定不移的不对抗,这永远欢喜的接受,正是佛法的精彩和强大之所在啊!当生与死,得与失,来与去……这些生命中二元对立的藩篱被突破时,“如如”就会露出微笑的面容。那就是师父生前隽永的微笑以及微笑下面深不可测的寂静和安忍……像阿伽楼香一样。
以上几句赘述,以旧序为陈先生新书之序前引言。
2013年8月8日 谨记
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念:人们认识世界的六种感官通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其所对应的六种信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生命的迷失处,也是生命的觉醒处。当其迷失,根尘交接的刹那起作用的心叫“识”;当其觉醒,根尘交接的刹那呈现的心念叫“智”。“识”、“智”只是假名,都是当下一念的机用。然此一念或智或识,圣凡立判,迷悟天壤,染净两途。自性的沉沦在此,自性的醒觉亦在此。
然而,根尘刹那刹那交接,心识刹那刹那生灭,生命仿佛奔腾的江河,“逝者如斯夫”,我们又当如何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叩开觉醒之门呢?全部祖师禅的要点遂聚焦于此。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差异也在于此。前者系即心而明心,后者系即根尘而明心。明心一也,而下手处迥异。如我们将如来禅称为“心识法门”,那么祖师禅不妨叫作“根尘法门”。后者往往在根尘交接的刹那中完成生命的大转身。兹举古德悟道案例以资佐证:
灵云志勤禅师,初礼大沩,久未契悟。一日经行,见桃花灼灼,大悟,作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这是由眼根对色尘启发悟机的实例。
百丈怀海禅师道场,一天大众集体出坡掘地。吃饭的鼓声响起时,有一僧举起镢头大笑便归,百丈禅师赞叹说:“俊哉!这是由观音悟入的法门。”——耳根对声尘启发悟机的实例。
宋元祐年间(1086—1094),山谷居士黄庭坚在黄龙山参礼祖心禅师,请禅师示以修行捷要之处。禅师说:“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你怎么看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香界七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