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奥论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mb。
书籍内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
  六经奥论      五经縂义类
  提要
  【臣】等谨按六经奥论六卷旧本题宋郑樵撰朱彛尊曝书亭集有是书防曰成化中旴江危邦辅藏本黎温序而行之云是郑渔仲所着荆川唐氏辑稗编从之今观其书议论与通志畧不合樵尝上书自述其著作胪列名目甚悉而是书曽未之及非樵所着审矣后昆山徐氏刻九经解仍题樵名今检书中论诗皆主毛郑已与所着诗辨妄相反又天文辨一条引及樵说称夹漈先生足证不出樵手又论诗一条引晦庵说诗考宋史樵本卒于绍兴三十二年朱子诗之成在淳熙四年而晦庵之号则始于淳熙二年皆与樵不相及论书一条并引朱子语録且称朱子之諡则为宋末人所作具有明验不知顾湄校九经解时何未一检也第相传旣久所论亦颇有可采故仍録存之缀诸宋人之末而樵之名则从删焉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六经奥论凡例
  一夹漈先生所着是书目之为六经奥论持屋之资考论深有本原惜乎旧本相传错杂纰缪愚故以次定之庻俾读者则无惑矣
  一六经总论如夫子作六经秦人祸六经汉儒传经之类凡诸条目悉列于卷首俾开卷一览皆知其大槩焉
  一六经之论总在于卷端而不离析则为统纪余列诸经分为卷数则知次第之不紊矣
  一是书正分六卷如易为诸经之首故列于卷之一其余以次相承定之
  一易书诗三经旧本条目错杂甚多愚敬収归各卷以为一定
  一诸经之图悉依旧本増入各卷之内以便观览一易学举正与先天图数旧本错在于后今并置之于首卷之中
  一书禹贡职方九州同异之辨及禹贡职方山川之名与九州之总图旧本亦错附于末今悉収归二卷之内
  一诗之论辨错杂尤多愚故更考次第始为定卷皆归一类观者详之
  一是书之内注脚随便附入不以句读为拘惟以便其观读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奥论总文
  夫子作六经【天生夫子正为六经设】
  【夫子修六经明礼习乐删诗定书赞易修春秋未尝作六经今谓之作者循习先儒之言以六经成于夫子故谓之作】
  天不生尧舜百世无治功天不生夫子万世如长夜尧舜治功显设一时夫子六经照耀万古是以六经未作之前一世生一圣人而不足六经既作之后千万世生一圣人而有余人皆以夫子为不幸而不知此正千万世之幸使夫子而君之不过尧舜禹汤文武之治效而止耳使夫子而臣之不过稷契臯陶伊周之事业而止耳辙必不环六经必不作也四教必不施也天下之目无见也天下之耳无闻也是天之晦夫子者正所以觉天下也屈夫子者正所以伸天下也或问天不生夫子则将何如曰使天不生夫子则百氏蠭起是已所是非己所非天不随其时而宗之谁敢非之纵有非之者果何所据而为之辞申韩之徒以刑名之法进秦仪之徒以从横之学售诸子百家各出其术以投时君之所好将见十年一变法百年一改教矣自有六经千万世而下执之以为依据而诸子百家之论定故天厚夫子之徳而薄其位纵夫子之能而沮其势此正为六经设虽无一身之智而有天下之义虽无一时之利而有万世之计故在当时贱而鄙夫得以闻道徳之防顽而互乡得以接神明之容在后世则心广体胖一句有终身未能行忠恕二字有一生用不尽五年方成一个信七年方成一个诚皆取夫子以为准的呜呼夫子一身在万世如见其学术见于六经其言语见于论语其粹然与人相接之声音笑貌动作进退见于乡党之一篇使天下后世时君世主歆慕唐虞三代之治经生学士日与圣人相周旋于数千载之上者皆夫子修六经之功也
  鲁共王献古文【此一项得于孔壁者尽系古文藏于秘书至刘歆校书乃出】古文论语二十一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为一篇有两子张与鲁论同】
  古文尚书十六篇
  古文孝经二十一篇【庻人分为二曽子敢问分为三又多闺门一章】古文左氏春秋
  古文礼五十六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礼同乃仪礼余三十九篇乃逸礼】
  河间献王献书【此一项乃献王好古収拾藏之秘府武帝未立学官亦未显于世】乐记二十四卷【与毛公及诸子言乐者作乐记】
  周礼六篇【不出屋壁乃李氏献五篇献王足以考工记】
  毛诗【毛苌为河间博士自谓子夏所传献王虽献于朝未立学官】
  孝经【今之孝经是献王得顔芝本献之】
  礼记一百三十一篇
  古经礼五十六篇【出鲁淹中即孔壁注见鲁共王】
  刘向校中书【此一项即中秘之已藏者而校定之】
  孝经【参定古文一十八章】   易【较四家惟费氏与古文同】
  乐【得乐记二十三篇】    礼【并乐共得二百十四篇二戴在内】
  刘歆校秘书
  左氏【见左氏古文移书切责太常故立官】二经得歆之力九经不着仪礼   周礼【得而外之姑传于七略】案歆传歆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三十九篇
  古文尚书十六篇【皆列学官然所见古文尚书乃张霸伪本不知何缘得入中秘孔传由此大失哀帝校之】
  已上朝廷中秘所藏者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汉世诸儒莫得而见歆向校书中秘独不列出古文尚书
  六经总论
  六经未作至治成法在乎圣人故天必一世而生一圣人六经既作至治成法在乎六经而圣人不常出矣衣裳宫室之治不立天必生尧舜八卦九章之理未明天必生禹文王礼乐之制作未定天必生周公六经未作于世天必生夫子自羲皇而下凡一制作之未具一事功之未建天必生圣人而辨之自诗书礼乐易象春秋之既作天所生者仅荀扬韩栁之徒耳故退之论道之传至孟子而止亦谓是也天之初意正欲一世而生一圣人以治天下又思一二世圣人不时出无以为三纲五常之主故生一夫子而以成就六经举前人至治之成法而笔之书以为维持千万世之具不意强暴如秦者出而焚之此岂天之本心哉呜呼先王之制可使不行于世不可使不传于世不行于世犹有待也不传于世虽有作者不及见也夫六经之书为之非一人成之非一世自伏羲至于周而后大备六经何负于秦而秦之祸六经如此烈哉究是祸经之由葢原于礼之扞格于人心也秦人七世富强违异周者过半欲尽索其书而弃之遂至于六经俱被其祸欲尽取其未泯于人心者而絶之遂至于诸儒并蒙其惨吁天其愤秦乎奋七世之业以一天下天非不眷秦肆一已之暴以残天下天非实眷秦使天更存秦祚数十年老生尽死屋壁頽壊编之残者日已散简之蠧者日已腐吾之生民伥伥然游于鬼魅之乡而后之人主亦将茫茫然视天下如理乱丝而莫得其绪呜呼天之夺秦之速也其爱惜六经之心乎焚坑之灰冷矣挟书之法禁矣黧师老儒骎骎乎沦没于世矣山岩屋壁之藏几于废壊而无传矣天实惧之扶汉之兴挤秦之亡天意有在也矣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六经奥论 - (TXT全文下载)